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019-12-19河北省昌黎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
河北省昌黎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新的趋势,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公众对其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规范化管理,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资金安全管理水平,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内控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设计、科学执行和全面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议与完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控制基本内涵及重要性分析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了不断提高资金完整性,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和行业要求,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科学运营管理效能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可持续运营。当前伴随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其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了不断提升资金科学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国家财政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和出台相关的会计监督管理政策,不同地区和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内控机制建设的新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不断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内控机制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组织的实际,针对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各项工作制定的一些管理政策和办法,通过加强一系列的控制监督,从而更好地保证合法运营。只有从制度上明确规定内控工作开展的具体目标、要求,明确权责分配以及具体的流程和标准,才能更好地指导各层级有序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进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形成联动机制,以规范化运营促进职能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受到体制机制等影响,在内部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相对比较宽松,虽然大部分部门建立了相关的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地监督,资金随意挪用等情形时有发生,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可以看到行政事业支出在财政整体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很高,但是却出现了很多的用途流向不清、资金浪费严重等情形,这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科学规范运营,所以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国家财政部门也在积极探索预算管理改革新模式,改变传统的放任和监督宽松的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将越来越严格。为了更好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合法运行水平,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也应当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及时建立与国家政策相符合的完善的配套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内控制度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意识淡薄。虽然内控制度建设成为一项日程列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规划设计中,但是整体上看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依然停留在形式方面,内控意识淡薄,对内控制度建设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知,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内控制度建设仅仅停留在理念或者纸张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相关的制度内容,没有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等相联系,导致制度约束指导性不强。
(二)内控制度建设体系不完善。一方面体现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适用性不强,合理性不够,很多内容有漏项,或者规范约束不到位,制度内容制定过于简单,从而不利于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内控制度建设没有体现动态性,没有及时与国家相关的政策要求进行对接,制度编制完成后就束之高阁,待检查时拿出来进行应付,流于形式,无关痛痒。
(三)内控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尚需进一步提升。开展内控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内控机制有效有力执行,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内控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应当满足工作要求。但是目前来看在内控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推进缓慢,内控管理人员往往都是身兼数职,对内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规章制度如何执行等方面缺乏全面的认知,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来进行监督,对可能存在的内外部风险等敏感性不足,加上受到利益驱动、人情因素等影响,导致内控工作开展成效不明显。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内控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开展内控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人员保障体系以及其他组织支撑,目前在内控基础工作开展方面有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对内控建设管理模块以及各个模块的功能等没有建立配套的基础管理体系,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导致在日常开展过程中难以发挥内控效果。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的重视程度,提高全员内控意识。一方面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不断研究国内外关于内控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等,确保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会计法》等规定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强化组织管理,提高全员对内控机制建设重视程度,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开展政策宣传、单位文化建设等,提高全员对内控机制建设的全面认知,更好地认识到只有自身岗位做到规范,才能切实保证整体内控监督成效。
(二)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度建设应当具备的各类要素,形成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职能以及社会公众服务需求等,动态进行制度的完善和补充修订。内控制度体系应当包含收支控制、预算管理、债权债务控制、会计档案管理、票据使用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所以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每一个模块和环节加强精细化管理,明确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指标体系、实施流程、权责分工、考核机制,聘请专家对制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制度的完整性和适用性。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开展各类政策法规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财务管理人员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深入了解,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注重内控机制建设执行情况深入调研,及时发现不合理的情形并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等方式不断促进内控机制有效运行。强化内控机制执行情况分析与成果应用,引导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加强内部全面风险防控,更好地提升岗位胜任能力。
(四)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约束监督机制。要不断完善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将内控机制建设纳入到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进行科学管理,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对投标、融资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督审计,借助内外部联合审计手段开展定期风险排查,形成完善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源排查出来,加强职责约束,定期进行风险防范情况检查,及时规避各类不良风险。同时还要优化会计基础管理流程,形成完善的管理档案,加强会计岗位监督考核,完善岗位设置程序,对业务工作定期梳理,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确保严格按照预算目标和进度进行执行,对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及时排查,一旦发现立即纠偏,对预算执行不力等行为严格问责,切实提高预算管理的严肃性。此外还要加强外部形势预测分析,对外部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等进行及时调研和分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内控信息化监督平台,切实提高自动化管理效能。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开展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政策变化、自身实际,从理念引入、制度完善、人员管理以及基础管理与监督等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形成整体合力,为推动内控制度有效贯彻执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