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9-12-19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 德阳 618500)
1 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简述
1.1 什么是任务教学驱动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理论基础上,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了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老套,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具体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法,它将教学知识点巧妙的隐含在任务中,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学习,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1.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优势
(1)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有趣或者有意义的项目或活动,学生们在了解整个项目之后能够有一个清晰的任务理念,通过教师的引导,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使得其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学习目标。
(2)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们对计算机学科与专业技术知识上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来说,只有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根据其各自的水平进行引导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其能力参差不齐很有可能会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然而一旦建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们实际学习中都有着相同的目标,这个时候只要学生感兴趣且愿意去做,就很有可能和别的同学处于同一进度,相对来说能大大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拥有一个主动性角色,突破了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起到自我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这种主导作用转变为自己学习的动力,随着对活动项目的了解完成,能够逐渐激发学生们学习积极性。
2 制定计算机软件教学目标
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帮助学生在知识海洋探索宝藏的指南针,为此教师需明晰该教学模式应用目的,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及课程教学任务,合理设计教学体系,为有效应用该教学模式奠定基础,为此教师需制定计算机软件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放矢,避免学生在自学进程中迷失方向,浪费自主学习时间及资源,使师生始终处于同一教学进程中,建立“教”与“学”回路,使师生得以携手创设高效课堂。相较于传统计算机软件教学目标,在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加持下的教学目标,除关注书本知识落实成效外,还侧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项目为载体,以一体化教学为出发点,以学生群体为教学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书本知识及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机软件教学综合质量。
3 做好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学单元为阶段性任务,各个任务之间的关系需稳定、科学,避免任务脱离项目,与教学与学生学习诉求不符,为此教师需做好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使该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应用。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某款软件”为教学任务,该项目最好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接触到的真实项目为准,继而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模拟并还原企业软件开发与设计体系,充分体现企业软件设计过程,同时为学生群体留有足够的自主创新与实践空间,确保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计划符合学生学习需求,能为学生营建舒适、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软件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使相关教学目标及学习任务得以有效落实,教师在引导学生创设虚拟化企业软件设计空间时,同时需制定“软件设计规程”、“软件设计团队管理规范”、“软件设计标准”等,使各项设计工作得以有效开展,避免学生群体在设计软件过程中发生矛盾,为学生营建和谐、稳定的自主学习氛围,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等核心素养。
4 制定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流程
教学项目是构建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所用“骨架”,各个阶段性学习任务是攀附在该骨架上的神经元,以相关教学任务为基础,衍生而来的计算机软件教学知识是武装该“骨架”的肌肉,学生的意识与教师的引导是驱动该“骨架”的大脑,至此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流程编设完毕,教师需确保各个环节教学任务衔接得当,整个学习项目合理、科学,既符合学生学习诉求,又契合计算机软件教学章程,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为此各个学习任务需项目独立、有机统一,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启动前,为学生演示教学成果,调动学生创新实践积极性,同时询问学生对项目的理解,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发挥教学引导者效用,确保该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应用。
5 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
情境是教师通过设置具有直观化、可视化和形象化的场景、时空、人物、事件等元素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以便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让其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渗入到自己的心智模式中。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资源较乏味,教师往往通过板书、教材、口述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这样既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会让其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为学生创建情境,比如:PPT、微课视频、机房实战等,这样就会使得他们在接收计算机知识时,其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
在学习“计算机工作原理”时,笔者没有直接将各个知识点为学生罗列出来,并让他们简单看课本、做课后习题,因为这样并不会让其深入吸收知识。笔者先带领学生到机房进行实物感受,并向他们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吗?摆在你们面前的设备分别叫做什么呢?它们之间的功能与联系又是怎样划分的呢?然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教材、教辅资料、信息等方式展开思考、完成任务;其次,当学生得出自己的观点之后,笔者让他们踊跃举手发言,其他人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所有问题都回答完之后,笔者让学生打开主机,并通过机房的系统程序控制学生的电脑,以便于可以一步步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最后,笔者将关于计算机工作原理的PPT穿插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之上,一边通过讲述的方式为他们传授内容、一边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其亲自感受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学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
6 建立学习团队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临终前叫去自己的三个孩子,然后给了他们一把筷子,告诉兄弟三人只要谁折断了这把筷子谁就可以继承遗产,可是任凭其使劲力气还是没有将筷子折断。最后,父亲拿出一根筷子很轻松地折断了,拿出两根筷子费了点力气把它们折断了,可拿出三根以上的筷子却不能将其折断,父亲语重长心地对兄弟三人说:只有团结才能产生力量。笔者看到这个故事后深受感触: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学会有条不紊地合作呢?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能力和沟通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为保障计算机软件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落实,学生在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有所收获,教师需秉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合理建立学习团队,保障团队人数合理,避免组内成员过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成效,通常情况下以4—6人为宜,同时团队成员需在教师指引下科学分工,发挥每位学生优势,共同努力完成学习项目及各项学习任务,例如组内成员可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组员(若干)、技术经理(1名)、项目经理(一名)等,其中担任项目经理一职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与管理能力,能化解组内成员之间的矛盾,技术经理负责解决组内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组员则听从项目经理与技术经理的安排,负责协助完成学习项目及各项任务,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沟通等核心素养的育人目的。
7 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学生群体自主学习进程中需发挥引导者效用,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实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攻克学习难关,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启用“工作日志”,将每日项目与学习任务完成度记录在册,同时记录学习收获与学习阻力,将其上交给教师,教师通过总结学生“工作日志”相关内容,明确教学方向,以“计算机软件设计项目研讨会”形式,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同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其对软件设计的想法,将学生先进、可行的想法融入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确保该教学模式富有发展性、创新性等应用优势,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软件设计自信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使该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应用。
8 建立课后评价机制
部分教师只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他们,这样不仅对其不负责,还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其实,建立课后评价机制的手段多种多样,就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例子,其是通过任务的探究让学生之间就彼此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客观评价学生,而且还能更为合理地看待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学习“小报艺术排版”时,笔者没有将思路限制在纸面作业中,而是让他们以两人为一组,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小报的艺术排版作品,并利用之前所学Word知识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制作的途径等元素呈现出来,与此同时,还要就相互之间的学习状态、职责任务、人格品质等内容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Word知识,还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核心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布置任务,从而督促学生自主探索任务,而不是赤裸裸地告诉他们答案、束缚其想法,不然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高职计算机教学以实践技能为主要授课方式,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被教师重视起来,并不断地完善教学中存在的漏洞,以此培养更多高标准的人才。
9 结语
项目导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教程育人目标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在“启发式”教学理念加持下,凸显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然而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却存在项目导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不当消极现象,无法发挥该教学模式应用价值,为此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累积育人经验,在先进教育理念加持下,探寻该教学模式应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