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PICC 置管围管期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2019-12-18笪亚红马文洁李玲玲

系统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循证导管新生儿

笪亚红,马文洁,李玲玲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苏涟水 223400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属于一种有效、安全的置管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1]。 该置管方式不仅能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刺激,同时还能及时给予患儿静脉营养支持与抢救药物[2-3]。 虽然该置管方式优势众多,但为了确保置管成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强护理干预也十分必要[4-5]。 循证护理属于临床新型护理方式之一,通过寻找循证依据,并与患儿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循证护理方案,利于提高护理效率与质量[6-7]。 该研究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PICC 置管围管期, 并选取该院2017 年10 月—2019 年3 月该院收治的32 例PICC 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 例PICC 置管新生儿于被收治于该院NICU,纳入标准:①家长知情同意;②存在PICC 置管条件;③不存在血小板减少、凝血肺功能异常以及抗凝药物应用史;④不存在全身感染史。 排除标准:①血管畸形;②凝血功能异常;③穿刺侧存在其他导管;④过敏体质。 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胎龄28~38周,平均(30.25±1.51)周,置管日龄在3~27 d 之间,平均(10.56±5.12)d,共16 例,男性10 例、女性6 例。 对照组患儿胎龄28~33 周,平均(30.19±1.48)周,置管日龄在3~26 d 之间,平均(10.29±5.28)d,共16 例,男性8 例、女性8 例。 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干预。

1.2.1 循证问题确定 科室内成立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组员包括责任护士、管床医师以及护士长,对组内成员加强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 组内成员根据PICC 置管新生儿实际情况对循证问题进行讨论,并确定循证问题为以下几点: ①怎样行置管前准备;②如何对PICC 置管后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治;③符合行拔管操作。

1.2.2 寻找循证支持 以“新生儿”“PICC 置管”“循证护理”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并与专家意见、临床经验进行充分结合,将最佳循证证据找出。

1.2.3 循证护理实施 (1)置管前准备。 行PICC 置管操作之前,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耐心地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向其讲解患儿病情,使其明白行PICC 置管操作的相关风险性以及好处, 指导患儿家长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字;进行穿刺之前,要对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仔细查看,若发现其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异常现象,便要将穿刺停止;对患儿局部皮肤以及静脉情况进行了解, 合理选择穿刺点;积极主动地与患儿主管医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对患儿现阶段病情进行全面了解,选择在患儿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行穿刺操作;若患儿为极低体重儿,那么要将导管末端位置控制在上腔静脉中下段。(2)穿刺部位护理。 采用透明敷贴覆盖穿刺部位,注意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渗液、红肿、压痛等情况,置管24 h 内换药1 次, 后无特殊情况每周行1 次换药,1 次肝素帽更换,换药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3)并发症护理。 ①静脉炎:出现主要原因为PICC 管道机械性摩擦患儿静脉,为了对其进行预防,行穿刺操作之前要对患儿行镇静处理,穿刺操作由具有丰富经验的高资历护理人员执行,最大程度上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之前对患儿血管进行热敷,以此来促使其扩张,将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促使组织细胞缺氧状态得到改善,将该炎症递质释放量减少;成功置管之后,以静脉走向为依据,给予水胶体敷料,其宽度要比穿刺血管大2 cm 左右。②导管移位:PICC 置管时,将患儿平卧位,成功置管之后,行常规胸片拍摄,以此来对导管位置进行仔细检查;将导管妥善固定好,若导管外露2 cm 以上,那么对其行S 形固定,若导管未外露,那么对其行C 形固定处理; 将导管和透明敷贴边缘之间的间隔控制在2 cm 以上, 对其脱出进行有效预防。 ③导管阻塞: 每8 小时对导管行生理盐水5 mL冲管操作,需封管时采用1~10 U/mL 肝素液正压封管方式;对患儿加强巡视,避免出现导管扭曲或者打折现象。 ④出血:医护人员要对穿刺置管技术进行熟练掌握,对穿刺血管进行合理选择,冲管时不使用肝素,成功穿刺之后马上生理盐水3 mL/h 维持, 定位正确后立即开始使用。⑤导管感染:应用标准配置换药包,采用碘伏消毒,以置管口为中心,以5 cm 为半径行消毒处理,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行2 遍局部擦拭消毒操作,时间在1~2 min 左右。 (4)拔管护理。 严格遵照医嘱,结合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实际情况来合理抉择拔管时间,行拔管操作时确保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 拔出导管之后对其行3~5 min 的压迫止血操作,并采用无菌密封贴膜封住伤口24 h,对取出之后的导管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送管端进行细菌培养。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医护人员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的情况下行新生儿PICC 置管操作,置管成功之后,在穿刺点上覆盖纱块(1 cm×1 cm),同时采用透明贴行外固定处理, 以采血管走向为依据,将磺酸粘多糖乳膏均匀涂抹。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置管时间、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时间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置管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置管时间对比[(±s),d]

对照组(n=16)观察组(n=16)t 值P 值组别33.25±5.6820.15±3.188.0500.000置管时间

2.2 并发症

与对照组(50.00%)对比,观察组(12.50%)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现阶段,PICC 置管技术已在NICU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9]。但对于患儿来说,该项操作毕竟具有侵入性,新生儿各项器官均未完全发育成熟,并且机体免疫力低下,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对患儿正常治疗与导管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10-11]。为此,临床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对PICC 置管新生儿进行干预。该研究中,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置管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50.00%)对比,观察组(12.50%)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提示新生儿PICC 置管围管期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缩短置管时间。 韩冬韧等[12]学者经研究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P<0.05),这与该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证明了循证护理的有效性。究其原因,循证护理属于一种科学护理方式,医护人员在对患儿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现有科研结论进行正确、审慎运用,结合现有最佳循证依据,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13-14]。 该护理模式明显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凭借自身直觉与经验实施护理的现象,组建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并寻找循证依据支持,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循证护理方案,利于缩短新生儿PICC 置管时间,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新生儿PICC 置管围管期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利于缩短置管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循证导管新生儿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