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手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
2019-12-18王高峰
王高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常州 213000
膝关节韧带的主要作用在于对膝关节过度运动进行限制,包括前膝交叉韧带与后膝交叉韧带[1]。后膝交叉韧带是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开始,一直向胫骨髁间隆起后部以及外侧半月板后角进行延伸,其主要作用在于对胫骨后移进行有效预防,避免膝关节过屈与过伸[2-3]。临床所见的后交叉韧带损伤中有较大一部分属于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存在手术切口大等缺点,会对美观度产生明显影响[4]。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提高,关节镜手术在该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研究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2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3 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3 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该院接受治疗,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患者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33.15±4.58)岁,共36 例,男性20 例,女性16 例;压砸伤、跌伤、道路交通伤、运动伤患者分别有3 例、7 例、11 例、15 例;受伤部位为左侧、右侧的患者分别有19 例、17 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3.58±4.62)岁,共37 例,男性22 例,女性15 例;压砸伤、跌伤、道路交通伤、运动伤患者分别有4 例、6 例、11 例、16 例;受伤部位为左侧、右侧的患者分别有21 例、16 例。 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消毒,麻醉方式选择腰麻,在膝关节后侧入路,将半腱肌找到之后,在腓肠肌和半腱肌内侧行分离处理,并向两侧进行牵拉,使其充分暴露,关节囊纵行切开,对骨折断端进行仔细清理,在直视情况下复位骨折片,合理选择可吸收螺钉、钢丝或者空心钉行固定处理。
观察组:行常规消毒,麻醉方式选择腰麻,保持患肢90°屈膝状态, 将一阻挡板放置在大腿近段外侧;从高位前内侧或者外侧将关节镜镜头置入股骨内髁间隙,然后再将其插入到后侧室;采用关节镜光源进行引导,在后内侧入路,在后侧间室置入刨削刀头,对后交叉韧带辐照点周围滑膜组织以及对视线进行阻挡的滑膜行刨削处理,然后再将关节镜镜头从后内侧入口置入,在直视状况下对后交叉韧带止点位置的骨块移位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从高位前内侧将操作器械置入,进入到股骨内髁间隙和PCL 之后,将其插入到后内侧室,刨刀、刮匙从后内侧插入,对骨床进行仔细清理;选择在胫骨结节内侧做出一个手术切口,长度控制在1~2 cm 之间, 后交叉韧带胫骨隧道定位器从前内侧将其插入,分别将1 枚克氏针(2 mm)插入撕脱骨折块和PCL 相交位置的两侧; 从胫骨前方骨隧道将2 根钢丝(0.4 cm)引入,并将其从低位后内侧引出; 从低位后内侧将双根5 号Ethibond 聚乙烯线引入,从两侧隧道将其拉出;采用聚乙烯线在骨隧道下2 cm 的位置行结扎固定处理,然后行抽屉试验,对膝关节进行反复屈伸,同时对膝关节的后向稳定性进行仔细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Lysholm 膝关节评分变化情况,其中Lysholm 膝关节评分≥95 分表示优秀,85~94 分之间表示良,65~84 分之间表示尚可,<65 分表示差[5-6]。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进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均显示为Ⅰ期愈合;对两组患者术后6 周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49%,骨折移位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6 周恢复情况对比[n(%)]
2.2 手术前后Lysholm 膝关节评分对比
对比两组术前Lysholm 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6 周时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Lysholm 膝关节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手术前后Lysholm 膝关节评分对比[(±s),分]
对照组(n=37)观察组(n=36)t 值P 值组别51.12±2.3651.29±2.190.3180.75062.12±1.2875.16±2.5827.4680.000术前 术后6 周
3 讨论
后交叉韧带大且宽,与前膝交叉韧带相比,后膝交叉韧带具有较大的强度,并且损伤率更高,通常是因为较大外力作用而成, 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占有3%~20%左右的比例[7-8]。 在后交叉韧带损伤程度较为轻微的情况下,患者的生活方式可能不会有明显变化出现,但是在损伤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便会对其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9-10],如果不及时采取固定方式对其进行治疗, 则会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同时出现膝关节局部肿胀、疼痛以及松弛现象,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最终会发展为骨性关节炎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11-12]。为此,临床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13]。 现阶段,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式,该研究在该疾病治疗中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术与关节镜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
该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均显示为Ⅰ期愈合;观察组患者术后6 周骨折愈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49%,骨折移位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5.00%;观察组术后6周时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为(75.16±2.5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姜军等[14]学者研究也显示,观察组术后6 周时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为(73.611±5.3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传统切开内固定术相比,采用关节镜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更加理想,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状况。 究其原因,在关节镜下行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能够更加彻底地行骨创伤区域清创处理,对固定点进行准确定位,同时有效确保固定、缝合的精准性,该手术方式具有高准确性、 低并发症发生率等诸多优点,同时能对骨折愈合进行有效促进。
综上所述,采用关节镜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状态,提高骨折愈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