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研究

2019-12-18赵艳

系统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石蜡冰冻乳头状

赵艳

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病理科,山东聊城 252000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甲状腺乳头癌(PTC)为最常见并病理类型, 而乳头癌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属于其中的一种特殊亚性,属于隐秘性癌,所谓隐秘性癌是指直径≤1 cm 的甲状腺乳头状癌。 由于该种肿瘤的体积偏小,往往无任何临床表现,即使患者存在临床表现,同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仍然无法及时发现其特异性的变化,同时极易发生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1]。相关研究中,该种肿瘤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肿瘤,由于存在罕见的远处转移现象,临床上公认为预后情况良好的肿瘤之一[2]。 临床上主要通过冰冻病理以及石蜡病理来对肿瘤的性质进行判定,其中后者一直被公认为是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金标准”,且具有权威性,由于操作过程复杂,广泛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临床上经常用到冰冻病理,该种检验方式具检验时间短,但是只有将准确性保持在一个高水的范围内,才能帮助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进而才能将病灶区域进行合理的切除,在实际应用中,冰冻病理结果依然会发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对肿瘤的定性有着不利的影响,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3]。 为此,怎样提升术中冰冻病理准确性,一直是检验科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将选取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6 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该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为在日后检验工作中提供丰富的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收治的56 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 其中22 例男性,34 例女性; 年龄范围:35~62 岁间,中位年龄(40.1±3.8)岁。

所有患者①病灶直径<1 cm (该次患者平均直径为0.45 cm); ②所有患者均实施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同时实施患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③对获取病灶组织进行送检;其中4 例患者合并甲状腺腺瘤,17 例患者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大,1 例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

56 例患者具有完整的诊断, 同时有详细的取样资料;所有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内容,同时知晓病理检查方式,愿意积极配合,已经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石蜡切片病理

获取病变组织后,采用中性甲醛溶液(10%)对病变组织进行处理; 再实施石蜡切片, 厚度以3~5 μm为最佳;染色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借助光镜对切片进行观察[4]。

1.3 冰冻病理

选择适宜的冷冻切片后, 选取2.4 cm×2.4 cm×0.2 cm 病变组织, 采用组织支撑器处理病变组织,同时保持-15~-20℃的温度;冰冻形成后,实施切片,以4~5 μm 大小最佳;将其在固定液中放置时间60 s;再用清水洗净;染色采用苏木精,染色时间控制在3~5 min,在实施分化操作; 依次碱水反蓝 (20 s)、 伊红染色(15S),最后将其脱水让切片以透明色体现;采用中性树胶对其实施封固处理;最后由检验人员借助光镜对切片进行观察并分析[5]。

1.4 观察指标

以石蜡切片病理结果为参考,分析冰冻病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符合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石蜡病理检查结果显示,56 例患者中25 例为良性,28 例为恶性,其中3 例为交界;冰冻病理诊断结果48 例结果吻合,其中5 例患者结果(3 例良性和2 例恶性) 与石蜡病理结果不符;3 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延迟诊断,故不能纳入错误诊断中,。

冰冻病理诊断正确率为90.57%低于石蜡病理诊断(χ2=6.625,P<0.05);错误率8.93%高于石蜡病理诊断(χ2=6.125,P<0.05);延迟5.36%高于石蜡病理诊断(χ2=3.215,P<0.05),见表1。

表1 两种病理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中恶性肿瘤较为常见,而甲状腺癌病灶高发位置多集中在头颈部,多数为单发,按照形态学、临床表现划分有: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以及间变性癌等,以上癌症种类中以乳头状癌发病率最高[6-7]。 乳头状癌特异表现形式为微小癌,直径不足1 cm,具有隐秘性特征,故为临床诊断增加难度,往往发生漏诊、误诊的情况。

临床诊断中,普遍应用冰冻病理诊断,因为可以在手术中开展,故主治医生可以根据诊断结果来选择手术方法、范围,同时该种诊断方法具有用时短、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优势,但是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假阴性的结果可能性较大,为此如结果诊断错误,会直接导致手术失败,患者可能会接受二次手术,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影响治疗效果,最重要的是对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8]。

根据以往的文献中阐述,对冰冻病理检查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多数研究学者认为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观察乳头特征有利:经过冰冻处理后,病变组织未发生脱水或者萎缩的情况,由于乳头会保持小间隙,故能清晰的显示乳头特征;②经过冰冻处理, 切片组织毛玻璃样核中会存在较浅的核沟,在观察时能够清晰的显示是否存在小空泡、小核仁以及空淡区,尤其是判断假包涵体上冰冻病理检查的优势显著,清晰度高;此外对存在不规则灶状或片状钙化等显示更加清晰;③冰冻病理在观察浸润中,可以及时观察到部分灶状存在浸润性生长情况、灶状良性滤泡、纤维瘢痕内浸润等[10]。

根据范晓旭[9]在2015 年研究中阐述,冰冻病理诊断率高达93.5%,错误率为6.5%,主要原因是因为温度调节不当、 切片不当以及固定和染色操作不当引起,其中4 例因冰冻制片失败引发延迟。 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该文认为与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有关。 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56 例患者中25 例为良性,28 例为恶性,其中3 例为交界;冰冻病理诊断结果48 例结果吻合,其中5 例患者结果(3 例良性和2 例恶性)与石蜡病理结果不符;3 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延迟诊断,不能纳入错误诊断中。 冰冻病理诊断正确率为90.57%低于石蜡病理诊断(P<0.05);错误率8.93%高于石蜡病理诊断(P<0.05);延迟5.36%高于石蜡病理诊断(P<0.05)。该数据说明:冰冻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还会发生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以下几点:①因为受到手术空间的显著,一次性很难切除腺体,术后采用超声刀多次进行切割,会破坏癌灶,故冰冻病理诊断的准确性难以保证;②受到病变组织提取的影响, 由于手术需要在压迫或牵拉下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来的组织学结构,影响冰冻病理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以上发生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总结出以下解决措施:①充分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采用细针抽取实施细胞学检查,采用B 超和CT 检查联合应用,尽最大可能对微小癌灶进行判断和观察;②在冰冻病理检查操作中的切片处理和分析中,操作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谨慎态度。 因为相关研究中指出,当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变组织<3 mm 后,不仅给提取带来难度,同时对术中冰冻带来困难[11]。 在检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书页状切开模式实施切片;此外在获取病变组织中, 可以通过触摸来判定是否还存在可疑组织,一旦发现应全面取材,预防遗漏的情况;③如手术采用完全腔镜切除,在操作时应防止对腺体进行切割或者破坏,当标本取出后,将可疑位置进行标记,有助于为取材检查提供相应的参考[12]。 此外,将冰冻病理检查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得到的病理结果用于手术方案参考,故对主治医生业务技能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为此所有相关人员应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尽最大可能从冰冻病理结果中获取更多有利的信息,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同时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应用冰冻病理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依然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应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提升诊断准确性。

猜你喜欢

石蜡冰冻乳头状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二元低共熔相变石蜡的制备及热性能研究
世界石蜡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
空间大载荷石蜡驱动器研制
冰冻的梦
冰冻的梦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