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特点及教育和侦查对策

2019-12-18赵梦霞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田某社会化年龄

赵梦霞

(西藏拉萨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西藏 拉萨 850000)

一、犯罪年龄低龄化

现阶段未成年人抢劫犯罪比较集中的犯罪年龄段为15、16岁左右,归结其中原因主要是由于两点:一是接受完义务教育走出学校即实施犯罪,按照我们现阶段的基础义务教育起始年龄来看,基本是刚好吻合的。这个年龄正好是他们接受完义务教育回到家庭走向社会的开始。在这之前,他们的日常生活内容受学校和家庭的双重管理,比较具有规律性。二是犯罪连续化,即涉案未成年人在未被抓获之前不断实施犯罪,在完成初中的基础教育应该为15、16岁的年龄,从其逐渐涉入抢劫犯罪之中到最后归案,这个时间差会使得实际中开始抢劫犯罪的年龄要比统计中的年龄要更小一些,也就是有一部分年龄为17、18岁的未成年抢劫犯也是在15、16岁开始其抢劫犯罪行为的。

未成年人的抢劫对象主要是有以下几类,同为未成年人的学校学生、公园等幽静场所的行人、出租车司机等,其中偏僻场所的行人和出租车司机,由于地点和职业因素,作为受害人在整个抢劫犯罪活动都有着较高的比例。对于未成年人抢劫来说,比较特殊的是学校学生这个受害群体。

二、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对物欲的渴望,促使田某走向犯罪。作为年轻人,他们追求时尚,向往过理想的生活,容易受到物质的诱惑,看到别人拥有的好东西,自己也想拥有。法制观念淡漠,使他们铤而走险。本案事实表明,由于四名行为人对法律知识缺乏了解,法的意识在他们头脑中几乎全无,所以往往表现在行动中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计后果,甚至犯了严重罪行还全然不知。缺乏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是未成年人发生违法行为最重要的自身原因。特定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模仿性强,容易感情用事。未成年人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活跃的特殊社会群体。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善于模仿,容易感情用事。整体上还缺乏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能力。

(二)客观原因

1.社会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的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在这一时期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容易滋长,影响着人们的利益价值取向。同时社会上一些渲染暴力、色情的音像制品屡禁不止,特别是网络的普及,网上信息良莠并存,都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不良的音像制品的熏染,是田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外在诱因。

2.学校原因。长期以来,在接受大学阶段教育以前,中小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并没有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意识教育,致使有些学生道德品质差,法律意识淡漠,片面发展,一旦遇到不良环境影响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是本案被告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在原因。

3.家庭原因。有些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犯罪少年的家庭教育看,不少家庭的教育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放任自流;有的父母忙于外出赚钱,长期对子女撒手不管;有的用物质给予代替家庭教育;有的父母离异,使孩子在思想上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生活上得不到照顾。,田某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尽管他的家庭经济上并不宽裕,然而他的母亲会尽力满足他的要求,以弥补家庭的缺失。在物质的需求方面,田某的家庭对他缺乏正确的引导,当在外界物质的诱惑下,他物质欲望越来越高。当他的欲望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得到满足时,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家庭“爱 ”的错位,养成了田某不正确的消费习惯。

三、建议

(一)端正家庭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做人

一个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他从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有关。因为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初始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并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气氛,能够培养孩子正常健康的性格气质、人生观和道德观,能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以后成长影响很大。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学校不仅是未成年人智育的场所,而且是未成年人德育的场所,学校承担着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任。同时学校是未成年人集中的地方,因而学校教育影响具有系统性和集中性。学校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历史影响,重视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教育。利用学校的育人环境资源优势,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直接影响着家庭及学校教育作用的发挥。社会是学校、家庭教育的实践场所,不同的社会环境强化或弱化学校、家庭教育的结果,并影响着未来生活中未成年人行为的选择。这是未成年人实现自身社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关键环节。

(四)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

未成年人犯罪是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因素因其对人影响的初始性和持续性,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奠基作用;学校环境因素则由于其影响的系统性和集中性,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社会环境因素则基于其影响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田某社会化年龄
变小的年龄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內地女子詐騙盜竊罪成囚三年九月
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损害赔偿是夫妻共同债务吗
未成年少女纠结闺蜜打劫男网友被判刑
年龄歧视
算年龄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