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

2019-12-18许景辉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西城区

许景辉

(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北京 西城 100035)

在区(县)文化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实行总分馆制,就是把现在一个个分散独立的文化馆、文化站连接成一个体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上下联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作为群众文化管理体制的一种创新模式,文化馆“总分馆制”出现以来,在体制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共享、设施共享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进一步扩展了文化馆的服务空间,有效地调动和盘活了区(县)域内的群众文化资源,使区域的设施、设备、艺术、人才等各种资源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

一、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政策依据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提出了县域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发展思路。2016年12月,文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这是我国文化馆发展史上首次围绕总分馆制建设而专门下达的政府文件,为推进县域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促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效能提升指明了具体方向。各地以《意见》为依据,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载体,对文化馆总分馆制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各地文化馆总分馆制特色分析

(一)大渡口区“总分馆制”主要做法

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于2011年作为全国唯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模式创新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名单。其主要特色是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模式,根据“均等化目标、一体化建设、双重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将设施设备、经费和人员(外部建设要素)按“领域合一”的方式,服务内容(内部建设要素)按“领域分离”的方式重新组合,形成“总中有分、分中有总”,分馆业务接受总馆统一管理的文化馆服务网络群。

设施设备上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按照“四个统一”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验收),全面建设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场馆设施;按照“谁投资谁的产权”的原则,由区文化馆对设施设备统一管理。

人员上管理上实行双重管理、统一考核。文化馆总馆和街镇分别对分馆及其分馆馆长、业务副馆长、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

业务经费上实行统一管理、项目申报。设立文化馆总分馆制运营管理专项基金,用于文化馆总分馆日常业务工作运行,由总分馆制业务协调组进行统筹管理,确保基金配置和使用的高效,并以项目申报及绩效考核等方式,调动总分馆业务人员主动开展业务活动的积极性。

服务内容上实现“五统一”服务模式。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配用、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体系。

(二)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制”的主要做法

浙江省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制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尤其是保障乡、村一级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行基层“两员”制度,通过文化下派员和村级文化专职管理员“两员”队伍的建设和运作(即县级文化馆向所属各镇、街道下派 1 名文化员;每个村、社区配备 1 名享受政府补贴的专职文化管理员),建立起以“中心馆——总馆——分馆——支馆”四个层级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制定和出台《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管理规范》,量化指标,评估各文化馆(站)的服务效益,将“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口号落到实处;探索总分馆服务体系的运行规律,形成“五统一”工作机制,即统一网点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数字服务、统一效能评估、统一下派上挂。并以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为依托,开展八馆联动,打造全市性的文化走亲平台,促进文化产品、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的交流。

(三)张家港市文化馆“总分馆制” 的主要做法

江苏省张家港市文化馆“总分馆制” 是以张家港市文化馆为总馆,以各镇(区)、镇办事处文体服务中心为分馆,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支馆,以基层网格服务点为补充,形成四级节点、网状分布、互联互通、一体运行的群众文化艺术服务体系。下发《关于印发张家港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标准的通知》,使得总分馆建设标准和运行体系有章可循,更加明确。

(四)朝阳区文化馆对“总分馆制”的探索

朝阳区文化馆为解决文化设施布局与区域文化资源及群众需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走出固有阵地,将目光投射到多元公共文化空间,积极探索“总分馆制”四级文化网络建设。主要做法:一是以区文化馆作为总馆带动全区10个地区分馆,每个分馆统领10个街乡文化中心,中心下设10个体制内或外的文化工作室或家庭,在全区搭设1000个文化机构的服务网络。二是总馆对各分馆发挥指导作用,各类型的分馆作为总馆功能的有益补充,使服务更贴近社区百姓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确立了总馆公共文化指导、示范和培训中心的地位。三是通过 “总分馆制”盘活了基层闲置文化资源,实现区域公共文化资源的联动互补,朝阳区文化馆总面积从最初的9000多平方米,延展到近3万平方米。

三、西城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总体思路

2017年9月,北京市文化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以首都图书馆、北京群众艺术馆为龙头馆,区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为分馆,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推动市、区、街乡文化资源下移,互通互连,共建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西城区是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也是文化大区,近年来全面贯彻《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及北京市“1+3”公共文化建设文件要求,以争创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构建首都核心区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租赁、共建共享、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进街道、社区基本设施建设,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服务条件显著改善,但是和全国各地一样,也存在区级馆服务能力不强、区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同样需要大力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整合西城区内公共文化资源、提高西城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

考虑到当前文化事业单位推行文化馆总分馆制尚在摸索和实践当中,尚无特别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因此我认为可采取试点先行的做法,选择西城区第一文化馆作为推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试点。2018年完成试点工作,总结建设经验,2019年全面铺开,完成区域内街道的分馆及街区服务点建设,形成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区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广大基层群众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主要措施如下:

(一)构建以西城区第一文化馆为总馆、以各街道文体服务中心为分馆、以社区文化站为基层文化服务点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建设西城区第一文化馆总馆。西城区第一文化馆作为总馆,构成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第一层级。总馆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总馆” 标识。总馆承载艺术普及的重要职能,是文艺创作、辅导培训、活动策划、文化研究的中心和区域内群众文化的集成之地。总馆统一管理分馆和服务点,指导、援助、监督其开展服务活动,促进优秀文化资源在层级间流动,统一派遣分馆馆长助理。

建设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分馆。区属街道文体服务中心作为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分馆,构成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第二层级。分馆悬挂分馆标识,例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新街口分馆”。街道文体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分馆馆长,总馆派业务干部一名任分馆馆长助理。馆长助理协助分馆馆长开展工作,结合分馆实际,根据自身文艺专长,协调总馆专业力量,对分馆及辖区内服务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和培训,参与分馆年度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及开展工作,满足辖区内群众文化需求。由于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地处新街口街道辖区,毗邻金融街街道,两个街道的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基础好,并与文化馆达成了分馆建设的初步意向,因此,可将西城区第一文化馆选择新街口街道和金融街街道作为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试点。

建设西城区第一文化馆街区服务点。根据文化馆总馆统一安排,在区属各街道的社区文化站设立社区文化馆服务点若干,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第三层级。按照总馆、分馆统一要求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满足辖区内群众文化需求。

(二)建立功能明确的总分馆制的运行机制

总分馆制建设的目的是整合区域内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区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区级总馆是区域公共文化建设的中枢,总分馆制的功能重在业务指导和资源调配。依托总馆对分馆开展业务指导,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工作安排、统一服务方式和统一评价标准,总馆统一资源调配,包括人的统一调配(基层文化专职人员、业余文艺骨干和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群众文化产品的统一调配(活动、作品等)、场所设施的统一调配等。通过分馆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街道社区,分馆按照总馆的工作安排和服务标准,面向基层群众提供与总馆水平相当的基本服务。建立对分馆的双重考核机制,由街道和文化馆总馆分别对分馆及其分馆馆长、馆长助理、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街道年终考核前,由总馆将对分馆、分馆馆长、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反馈给街道,并上报文化主管部门,作为街道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个人年度考核前,街道对人员的考核结果反馈给总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年度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广泛、深度参与总分馆体系建设

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办馆模式,在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学校、部队、企业的文化室等成为分馆或基层服务点,依据《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关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办法》,推广复制入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的“西城区‘阅读空间’社会化运营模式”的先进经验,继续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或其他方式引入社会专业机构管理运营总分馆,动员社会专业人士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总分馆制管理和运营。

(四)打造西城公共文化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西城区文化云)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汇聚整合总馆、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的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场馆、文艺演出等公共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和资源,打造具有西城特色的区域公共文化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网上预约、互联互通、百姓点单、政府配送”的供给方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的市民“我要知道”、 “我要参与”、“我要评论”、“我要互动”四大需求,更有针对性提供百姓喜闻乐见文化产品,为区域百姓提供菜单式、订单式、一站式、随时随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和区域优秀公共文化资源线上共享,保障街道社区群众普遍均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还可以与图书馆总分馆制共建,汇集电子图书、有声读物、电子期刊,利用一个平台统筹全区各类文化资源,成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渠道、主阵地。

四、西城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工作责任

要把建立文化馆总分馆制作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制定总分馆制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推进实施。文化馆要积极争取区文化委对总分馆建设工作的支持,通过上级部门加强与街道的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得配合,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建共享。

(二)强化财政保障

提升总馆自身建设(馆舍、设施和队伍建设)和分馆设施建设,具备基本服务能力,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争取区文化委和财政部门的支持,统筹利用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相关资金,推动区级资源和各类资源向分馆和基层服务点流动,缩小分馆与总馆服务水平差距。

(三)加强队伍建设

文化事业的人才队伍力量不足,街道、社区层面缺乏具有一定专业文化能力和水平的基层文化干部。根据总分馆的规模、服务人口和服务方式,统筹考虑总馆、分馆的人员配置。加强对总分馆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总分馆人员不足的问题。

(四)强化评估考核。

把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情况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由区文化馆总馆配合文化委负责对总分馆制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日常评估和考核,由区文化委积极推动考核结果与相关单位预算安排、收入分配和负责人奖惩挂钩,积极引入第三方对总分馆服务效能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西城区
我的老家
“文化+”视野下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