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9-12-18张志强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宋庆龄课外阅读

张志强

(甘肃省漳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甘肃 定西 748300)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在详细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无机地联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得到常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惟品格陶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不断的语文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修养。下面我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

一、在导入中渗透德育

在《我不能失信》一文中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随父母去拜访父亲的一位朋友。伯伯家的鸽子很好看,宋庆龄很喜欢伯伯家的鸽子,然则宋庆龄突然想起小珍要在当天教她叠花篮,于是她不再留念鸽子,向小珍学习叠被子,固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然则宋庆龄照样做了,履行了本身的承诺。她为甚么要如许做呢?诚信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以咱们必需从小诚实守信。“今天,同学们一起读一个故事,看看小时候的宋庆龄是若何诚实守信的?”如许的课堂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从而积极地去阅读文章。去熟悉诚信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意义。

二、图文联合,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教材插图便是“物”,要领导学生用“心”去察看。比方,讲解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应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插图制作成投影片、应用多媒体,在教学中插入相关的图片和网络连接,引导学生察看小兴按岭一年四个季候的风景的不同、小兴安岭的天然生态和珍贵的植物,药材等等,美丽的插图可以或许让学生印象深刻,在脑海中开始构成的印象,如许就回唤起学生对美的寻求,发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类审美体验,慢慢地积淀为有益的情感,不只使学生领会了小兴安岭的天然风光,并且可以让学生透过小兴安岭的美明看到祖国的蓬勃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咱们的祖国固然地大物博,然则假如咱们不加以掩护,那今后就很难看到这些天然的美景了,从而引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国土,保护大天然的感情。

三、应用教学内容来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育教学内容里,有歌唱祖国的篇章、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抒情诗、有散文、小说等体裁,有是与非、恶与善的评价尺度,更有做人原则。语文教师应自发把课文中有利于形成健康品德的内容应用起来,针对学生的年纪、认知结构程度,应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对学生耳濡目染地进行品格教育。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歌唱祖国的文章,如《赵州桥》、《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京亮起来了》、《开国大典》等文质优美的文章。在教育教学中建立情境,让学生从详细的画面和抽象的说话描写中产和如临其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到,引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了解到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度,是一个人崇高品格情操的表现。

四、在作文教授教养中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学生作文或者日志是其思维、生活、知识和写作才能的综合表现。“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感、胸怀、品格情操甚至人生抱负的反应。学生的作文最能反应他们的态度、观念和思维感情,因此作文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在作文指导和讲评中勉励学生表达准确的思想观念,抒发康健的思维感情。比方可以捉住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文的练习,让学生抒发见解和观念。《我熟悉的同桌》的小练笔,让学生把他的长处和毛病写进去,并能扬长避短。经过这样的作文小练笔,让学生认识同桌,对比自己,寻找差距,抒发情感。

五、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入不了“境”,而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六、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者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七、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八、在语文演讲活动中生头德育教育

从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将德育渗透其中,还可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与综合知识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为此,语文老师可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朗读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训与品德教育目的。同时,在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宋庆龄课外阅读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宋庆龄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小兴安岭重点林区食叶害虫种类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低山丘陵区云冷杉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