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八会穴敏化特征与临床诊治的相关性❋

2019-12-18任玉兰陈芷涵梁繁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阳陵泉敏化艾灸

王 瑞,任玉兰,陈芷涵,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八会穴是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地方,具有调理脏腑气血、疏通筋脉的作用。八会穴大多为十四经的特定穴,与脏腑联系密切,当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发生疾病时,相对应的八会穴会发生温度、电阻、光谱、声波等改变,或穴区出现压痛、结节、陷下、条索状物等阳性体征。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八会穴的敏化进行归纳,总结八会穴在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数据库来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检索策略:(八会穴 OR 章门 OR中脘OR 膻中 OR 膈腧 OR 阳陵泉 OR 太渊 OR 大杼OR 绝骨 OR 悬钟)AND(敏化 OR 物理特性 OR 热敏 OR 热敏温度场 OR 皮温 OR 红外辐射 OR 体表温度 OR 体内温度 OR 阳性反应点 OR 红外法 OR 痛敏 OR 疼痛 OR 痛感 OR 痛觉 OR 压痛 OR 牵掣痛 OR 放射痛 OR 感传痛 OR 游走痛 OR 固定痛 OR 痛阈 OR 痛反应 OR 痛知觉OR 声敏 OR 声音 OR 声学特性 OR 声信 OR 声传 OR 声测 OR 声发射 OR 声轨迹 OR 输声 OR 导声 OR 声波 OR 声压 OR 振声 OR 电敏 OR 伏安特性 OR 导电量 OR 体表阻抗 OR 穴位电阻 OR 皮肤电流 OR 穴位电生理 OR 电学特性光敏 OR 光 OR 光学 OR 化学敏化 OR 离子浓度 OR 形敏 OR 结节 OR 陷下 OR 条索状物 OR 丘疹)。检索时间2017年11月2日。

1.2 文献筛选

1.2.1 纳入标准 纳入有关“八会穴”或“章门”或“中脘”或“膻中”或“膈腧”或“阳陵泉”或“太渊”或“大杼”或“绝骨”或“悬钟”且属于腧穴敏化、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已正式发表的临床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和病例观察研究。

1.2.2 排除标准 综述、个人经验总结、个案报道、系统评价; 重复发表论文,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 同一项长期临床研究中的不同时期分阶段报道,保留最近发表文献;非医学类研究; 研究对象为动物。

1.2.3 筛选方法 2位评价员通过阅读篇名及摘要,按照纳排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仔细阅读初步筛选后的文献全文,审查是否属于腧穴敏化的研究,难以确定的文献由第3位评价者决定是否纳入。

1.3 敏化性质规范

各敏化性质的具体内容和规范如下:当穴位产生6类热敏化反应(扩热、透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温度或红外辐射改变时归纳为热敏,当穴位发生疼痛、压痛、痛阈等改变时归纳为痛敏,当穴位出现结节、陷下、条索状物等现象时归纳为形敏,穴位的伏安特性、导电量、通电量、皮肤电位、穴位阻抗值等改变归纳为电敏,当穴位的红外辐射光谱或漫反射光谱发生改变时归纳为光敏,当穴位声波接收频率等发生改变归纳为声敏。

2 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共检索出文献5964篇(CNKI:2013篇,CBM:1976篇,VIP:1975篇)。排除重复文献后剩余3729篇; 根据纳排标准最终共筛选出51篇文献(其中5篇文章中出现2个八会穴同时发生敏化;1篇文章中出现4个八会穴同时发生敏化;3篇文章中各出现2种敏化特征)。

2.1 敏化与八会穴的相关性

表1显示,敏化与八会穴的相关性按敏化形式的文献频数降序排列,通过分析各敏化所涉及的八会穴,探究各敏化与八会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涉及热敏的文献量最多,其次是痛敏、电敏,涉及形敏的文献最少;阳陵泉和太渊是多种敏化形式的主要发生穴位。

表1 敏化与八会穴相关性比较

2.2 八会穴敏化特征与诊治疾病的相关性

2.2.1 八会穴敏化特征与诊断的相关性 表2显示,51篇文献中共涉及30种疾病,将其按疾病系统分为11类。根据研究对象频次降序排列,分析各研究对象与穴位、敏化之间的关系。

表3显示,根据表2所得数据,分析各疾病系统主要敏化穴位与敏化形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太渊穴的电敏可以反映机体气血阴阳变化,光敏可以反映内科疾病(肺系);阳陵泉涉及的敏化种类最多,其中热敏可以反映内科疾病(肝胆系)和骨伤科(伤筋)疾病,痛敏可以反映五官疾病;中脘的热敏可以反映内科疾病(脾胃系);膻中的光敏可以反映妇科疾病。

2.2.2 八会穴敏化特征与治疗措施的相关性 51篇文献中涉及治疗的共18篇,按疾病频数降序排列,分析各系统疾病八会穴敏化形式与治疗措施的相关性发现,艾灸治疗范围最广,为八会穴热敏化的主要治疗措施,在骨伤科(伤筋)疾病中具有特异性;脾胃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为音乐声波按摩;肝胆系统疾病在发生电敏化时可以用同位素治疗。

表2 八会穴敏化特征与诊断相关性比较

表3 八会穴敏化特征在诊断中的意义

表4 八会穴敏化形式与治疗措施相关性比较

3 讨论

八会穴大多位于十四经脉上,是精气会聚的地方,具有调理脏腑气血、疏通筋脉的作用。敏化八会穴大多与病变组织相邻,与所属经络相关或与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关。本研究对八会穴的敏化及所涉及的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疾病状态下,八会穴的敏化性质和敏化现象具有规律性,对临床具有辅助诊治的作用。

3.1 八会穴的敏化性质在诊断中的应用

八会穴的热敏在全部筛选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可以反映内、妇、骨伤等各类疾病的机体状态。热敏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6类热敏反应(扩热、透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酸胀压重痛麻冷等其他非热感)、红外辐射指标和温度。6类热敏反应检测热敏的方法应用最广,采用回旋灸、雀啄灸、往返灸、温和灸四步法激发经气探查热敏穴。但6类热敏反应检测热敏的方法以患者主观感受为观察指标,存在难以量化的问题。由于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可以向外辐射红外线,因此可以利用红外辐射探查个体体表温度的细微改变。徐杰等[1]分析对比偏头痛患者患侧阳陵泉穴区的热敏反应和艾灸后红外反应,发现热敏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红外成像系统客观显示,提示红外辐射可以与6类热敏化反应协同检测热敏现象,使指标量化。温度作为热敏指标在八会穴热敏中应用较少,常与气血阴阳盛衰相关。罗翠文[2]对比阳虚患者与健康人体表温度发现,阳虚患者阳陵泉及膻中温度均低于健康人,且阳虚患者体表温度低与主观怕冷程度呈负相关。红外辐射指标和温度指标在检测时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故建议与6类热敏化反映协同使用,使热敏检测结果客观、高质、可量化。

八会穴的痛敏表现为按诊时患者主观感觉疼痛或痛阈值改变,在全部51篇文献中,涉及五官疾病的文献共3篇[3-5],全部表现为痛阈改变,其中阳陵泉痛敏化可以特异性地反映耳鸣。林正道[8]等通过研究针灸压痛穴强得气治疗胆经型干性坐骨神经痛发现,纳入实验的32例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悬钟穴和阳陵泉穴全部出现压痛,提示悬钟穴和阳陵泉穴对干性坐骨神经痛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八会穴的电敏化表现为电学性质的改变,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变化。汪丽娜等[6]采用自制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观察健康人压迫肱动脉前后太渊穴伏安面积,分析健康人缺血状态与正常状态穴位的电敏性质,发现健康人压迫肱动脉后太渊穴伏安面积显著提高,提示八会穴电敏与气血相关。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与人体气血盛衰密切相关,月经后机体血容量相对减少,气血相对经前较为虚弱。魏建子等[7]采用自制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健康女大学生月经前后太渊穴电阻进行对比,增减程序扫描时太渊穴电阻月经后显著大于月经前,提示八会穴电阻值大小与气血盛衰呈负相关。昼日主气为阳,夜间主血为阴。有实验[8]显示,经过48 h连续测试,健康成年人太渊穴的惯性面积呈现昼夜节律,提示八会穴的惯性面积与机体阴阳平衡状态相关。

八会穴的光敏化检测方式主要为检测穴区红外辐射光谱和漫反射光谱,反映机体能量代谢[9]。在51篇文献中,涉及乳腺增生的文献共2篇[10-11],全部反映为膻中穴的光敏。其中有资料[12]显示,乳腺增生证型不同时,膻中穴辐射强度不同,提示中医分型与能量代谢相关。太渊穴的光敏可以反映内科疾病(肺系)。周愉等[13]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太渊穴的红外光谱进行检测,发现哮喘患者与健康人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但在17个波长点表现出红外辐射强度显著低于健康人。刘汉平等[14]采用微型光纤光谱仪,对24名健康女大学生月经前后太渊穴漫反射光谱进行检测,显示伴随气血变化腧穴可见光吸收峰吸收率显著改变,说明八会穴光敏研究大多病位都在胸并与人体气血变化相关,主要涉及脉会太渊穴,太渊又是肺经的原穴,主治涉及心、肺二脏相关病症,与数据结果相合,提示机体气血变化与能量代谢相关。

3.2 八会穴的敏化性质在治疗中的应用

八会穴与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密切相关,机体的敏化点即是辅助诊断的敏感点又是治疗高效部位。本研究显示,艾灸在治疗中涉及疾病的范围广泛,除主要用于治疗涉及八会穴热敏化的疾病外,还可以为多种敏化形式消敏。各疾病系统由于敏化形式不同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规律性。艾灸为骨伤科(伤筋病)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不但艾灸八会穴的热敏点治疗效果显著,艾灸八会穴的阳性反应点同样对疾病治疗起积极作用。陈颖琰[15]艾灸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结节处或压痛点,发现艾灸结节或压痛点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艾灸经穴组,与中医学“以痛为腧”的理论相符。内科疾病(脾胃系)主要采用复合疗法进行治疗。石亮等[16]对比分析西药组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结果显示针灸复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一线药物的治疗效果,提示八会穴敏化状态下对疾病的治疗起积极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措施文献量较小,如肝胆系统疾病在发生电敏化时可以用同位素治疗;气血阴阳变化在发生热敏时可以采用电针治疗,为避免小概率事件错误暂不进行讨论分析。

3.3 八会穴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前景

八会穴的敏化对疾病具有诊断作用,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八会穴的敏化性质和敏化现象具有规律性。一方面敏化的八会穴可以反映特定疾病,如太渊穴的电敏可以反映机体气血阴阳变化,太渊的光敏可以反映内科疾病(肺系), 膻中的光敏可以反映妇科疾病, 阳陵泉的痛敏可以反映五官疾病, 中脘的热敏可以反映内科疾病(脾胃系);另一方面当疾病发生时,敏化的八会穴在诊断疾病的同时还能辅助诊断证型,运用现代技术将中医的气血阴阳改变与能量代谢相联系,指导临床应用。在检测腧穴热敏时,建议将6类敏化反映指标与红外辐射或温度指标相结合,以提高试验可信度。敏化的八会穴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积极作用,不同系统疾病发生不同敏化时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如骨伤科(伤筋病)疾病建议艾灸治疗;除气血阴阳变化患者发生热敏时采用电针治疗,其余系统疾病建议艾灸治疗;脾胃疾病建议采用音乐声波按摩等复合手段治疗;肝胆系统疾病在发生电敏化时建议采用同位素治疗。目前,八会穴敏化研究仍存在部分问题:一方面针对八会穴敏化的研究还较少,缺乏大样本实验,特别是大杼穴文献量为零;另一方面在统计热敏点、痛敏点和形敏点时,大多文献都仅描述寻找的方法,并未叙述发生敏化的具体穴位。因此,建议丰富八会穴敏化性质的研究,扩大样本量;在研究腧穴热敏、痛敏、形敏时统计具体发生敏化的位置,归纳各敏化位置在全部发生敏化部位中所占百分比;采用复合手段检测腧穴敏化,提高测量指标的质量,以期为后续探究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阳陵泉敏化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敏化温度对5083-H112双面搅拌摩擦焊接头各区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穴位敏化柔性辅助检测传感器的研发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巧用穴位,缓解“浑身疼”
高温敏化工艺对乳化炸药性能的影响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
婆婆迷上了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