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方地区地下盐碱水在虹鳟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中的应用
2019-12-18冯栋亮李勤慎冯志云王静汝孙燕娥
文/冯栋亮 李勤慎 冯志云 王静汝 孙燕娥
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属于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冷水性鱼类,因其成熟个体沿侧线有一棕红色纵纹,似彩虹,故名之。原产于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对养殖水域的水质要求较高,适宜在低温,水中溶解氧高的流水中生长繁殖。虹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优质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三倍体虹鳟鱼则是普通二倍体虹鳟鱼进行染色体加倍至四倍体虹鳟鱼,四倍体虹鳟鱼再与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三倍体虹鳟具有生长周期短、养殖成本低、鱼类抗病性强、肉质好的特点。广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广泛,养殖经济效益突出。但因虹鳟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在水源匮乏、水温不恒定的西北地区进行规模化养殖,可控因素少,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难度较大,孵化率及成活率较低,投资较大。为解决这一难题,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盐碱水在三倍体虹鳟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地下盐碱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较低且恒定,盐度较高(具有杀菌作用,抑制水霉滋生)等优点,为今后西北地区渔业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时间和地点
丹麦进口三倍体虹鳟发眼卵30000粒,孵化水源(地下盐碱水),孵化设备(孵化缸及相关设备),实验器材及相关试剂。
1.孵化场地及孵化水源
实验场地为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所属甘肃省鱼类良种试验站,位于白银市白银区。孵化水源为甘肃省鱼类良种试验站地下盐碱水,该水源水温常年基本恒定,在11.4℃~14.4℃之间,盐度在7.1~9.9之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无杂质及悬浮物,经过严格的水质检测分析,该地下盐碱水各项指标符合鱼类生长繁殖。在试验站孵化车间处设有一口50m深的井,用水泵抽至孵化车间蓄水池,再利用高度差通过管道运送至各个孵化缸,解决孵化水源问题。
2.孵化设备
在试验站孵化车间摆放两个规格为3m×1.2m×0.6m的长方形孵化缸,并在各个缸内固定五个规格为0.4m×0.15m×0.08m的孵化框,防止其漂流。保证水泵及相关电路设备正常运作,确保24h有流水,利用龟背静音曝气机进行水体增氧。
3.实验器材
表层采水器,温度计,盐度计,美国进口水质检测仪,水质检测工具箱(包括检测溶解氧、氨氮含量、盐度、总硬度、总碱度、亚硝酸盐、硫化氢、硝酸盐、磷酸盐等的试剂),显微镜、手套、电子秤和卡尺等。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水质检测
利用表层采水器、温度计、盐度计和水质检测工具箱,参照相关操作流程,科学严谨地测定实验组地下盐碱水水温、pH、溶解氧、总碱度、总硬度、磷酸盐、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氨氮含量及非离子氨氮、硫化氢等,再和对照组黄河水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孵化前准备工作
(1)水电等基础设备确保24h畅通无误
在实验中,尤其在大规模生产中,水电等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后续孵化工作中的供水供氧等问题,为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必须确保其万无一失。
(2)实验器具消毒处理
对孵化缸、孵化框及与发眼卵接触相关器具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预防水霉等病菌滋生,影响发眼卵培育。实验中利用三氯异氰脲酸粉(原99%强氯精,以有效率计50%)进行喷雾消毒处理,并在放卵前两天用实验用水浸泡冲洗3次~4次,防止药物残留,影响发眼卵发育。
3.孵化阶段操作流程
(1)放卵阶段
将30000粒三倍体虹鳟发眼卵平均放入两个孵化缸的十个孵化框内,每个框内放3000粒卵,均匀平放于框底部,防止相互堆积,卵应离水面8cm~10cm。及时测定相关数据,调节水流速,孵化阶段水流量遵循“小-大-小”。
(2)孵化阶段管理与数据测定
A.管理:孵化期间须避光、通风、防止机械刺激。鱼卵对光照较为敏感,长时间光照会导致孵化鱼苗畸形率升高甚至鱼卵死亡,必须在白天用遮阳网遮盖孵化缸,避免明光照射,在夜间为通风透气去掉遮阳网,尽量不开灯或者短时间开弱光灯。并在孵化期间保证24h值班,细心观察,严谨操作,防止断电断水导致缺氧,及时捡出未受精卵、死卵、发霉卵,及时清理杂物,定期清洗缸壁,避免影响其他卵发育。
B.数据测定:孵化期间每天定时(每天4点、8点、12点、18点、24点)测定孵化缸内溶解氧、氨氮含量、水温、水流速、pH并记录数据。每天随机取卵在显微镜下观察发育情况,拍照记录进行对比分析。每隔三天对孵化用水进行全面检测分析(包括盐度、总硬度、总碱度、亚硝酸盐、硫化氢、硝酸盐、磷酸盐等),预防水质变动影响卵的发育。每天记录捡出的死卵、未受精卵、发霉卵的数量,最后统计受精率及孵化率。
C.孵化期间调节水流、溶解氧:在孵化前期,鱼卵需氧量较小,相应水流量要求小,可适当减少曝气增氧,并适当调小水流量,防止水流过大冲击发眼卵堆积。在破膜阶段,需氧量增大,为杜绝缺氧死亡,必须增加曝气装置,并在蓄水池安放罗茨鼓风机曝气增氧,保证水体高氧;并且在破膜时需要水流冲走脱落的膜,防止污染水体,因而须适当调大水流。
4.苗种培育阶段
虹鳟发眼卵全部孵出后,取出孵化框,将所有孵出鱼苗均匀轻放于缸底,待鱼苗全部破膜,因鱼苗耗氧较少,可适当降低溶解氧。由于鱼苗游泳能力较弱,体质较弱,水流不宜过大,须适当调小水流,防止因水流冲击造成鱼苗体力损耗过多。
二、试验结果
(一)水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1.水质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水质检测分析对比表
2.水质检测分析
经过多次测定对比分析得知,地下盐碱水盐度明显高于黄河水,且在鱼的耐受范围之内;地下水水温与黄河水相比基本恒定,外界气温变化,地下水波动较小,适于养殖冷水性鱼类;地下盐碱水硬度较高,但在养殖水体标准范围之内;其他指标(亚硝酸盐、硫化氢、硝酸盐、磷酸盐、氨氮)均与黄河水相差无几,且都在养殖水体标准范围之内,无超标现象,对渔业养殖无负面影响。
(二)发眼卵孵化阶段检测数据结果分析
1.孵化阶段数据结果
在孵化期间,每天定时(每天4点、8点、12点、18点、24点)测定孵化缸内溶解氧、氨氮含量、水温、水流速、pH并进行记录,根据发眼卵发育情况随时调节溶解氧和水流量。经记录求平均数后汇总如表2所示。
2.数据分析
在孵化期间,孵化水源由地下盐碱水直接供给,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水温会轻微波动,但基本恒定;氨氮含量及pH基本保持不变,对发眼卵发育没有决定性影响;发眼卵发育中需氧量和水流量需求逐渐增大,故溶解氧和水流量需根据卵的发育情况相应增大,在破膜阶段达到最大值。
表2 孵化阶段数据记录表
(三)发眼卵发育情况及分析
1.发眼卵孵化状况记录
在孵化阶段,发眼卵发育正常,无水霉滋生,有极少数卵未受精,产卵至第八天开始,有部分卵已孵化出鱼苗,第十一天全部破膜而出,在孵化阶段因操作失误导致约2000粒卵在破膜期间缺氧死亡,孵化率为93%,孵化阶段详细状况见表3所示。孵化成功后10d~15d内因虹鳟鱼苗卵黄囊较大,无法自由游动,全部在缸底靠吸收卵黄发育成长。
表3 发眼卵孵化状况记录表
表4 地下盐碱水与黄河水孵化发眼卵相关数据对照表
2.孵化状况分析说明
自2018年4月13日产卵,人工孵化至23日,为期十天,除去坏死卵和未受精卵约2000粒,其他发眼卵已全部孵化成功,孵化率达93%以上。分析卵坏死的原因可能是试验采用的孵化框规格不适,框眼过大,为防止发眼卵外漏,在框内缝制一层纱网,导致孵化期间框内透水性较差,水流量较小,相应溶解氧含量较低,在破膜之前因发眼卵需氧量较低,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在破膜阶段,鱼苗需氧量增大,框内溶氧严重不足导致刚破膜鱼苗死亡。
(四)盐碱水孵化与黄河水孵化对比分析
1.孵化阶段相关数据对比
参考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刘家峡水库网箱孵化虹鳟发眼卵实验相关数据与本实验进行对比,如表4所示。
2.数据分析
通过对白银地下盐碱水和刘家峡水库黄河水孵化虹鳟发眼卵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见表4),可初步得出,地下盐碱水可用于虹鳟发眼卵孵化,地下盐碱水盐度高于黄河水,高盐度在鱼类耐受范围内且对水中病菌和发眼卵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能有效防止水霉滋生,提高孵化率,因地下水水温较黄河水恒定,在孵化阶段可避免由于水温突变造成的鱼卵应激损伤。通过对比得知地下盐碱水在虹鳟发眼卵孵化中有明显优势。
(五)苗种培育结果与分析
自2018年4月14日至23日,30000粒发眼卵有93%孵出,约7%因操作失误坏死。孵化鱼苗因前期卵黄囊较大,无法自由游动,全部在缸底吸收卵黄囊发育成长,从4月23日至5月1日鱼苗发育正常,无任何异样,5月1日开始,陆续上浮摄食,培育至5cm左右移入流水池养殖,因驯化不完全、环境应激等原因导致部分鱼苗死亡,鱼苗存活率约为60%~70%。
三、讨论
本实验对甘肃白银地区地下盐碱水水质进行了检测分析并探究了地下盐碱水在虹鳟发眼卵孵化中的应用。
经过严格的水质检测并与正常养殖水体对比分析得出,地下盐碱水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养殖水体标准,在地下盐碱水中进行鱼类养殖是可行的,能够充分发挥地下盐碱水高盐度(盐度在5~9.72之间,并可通过水深调节盐度)的优势,鱼类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盐分,有改良肉质的作用。地下盐碱水水温常年恒定且温度较低、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在虹鳟金鳟等冷水性鱼类养殖中具有极大应用价值,在其他鱼类养殖中,因其水温及溶解氧较低,养殖成本较高,需进一步探究加以应用。
从本实验可知在西北地区利用地下盐碱水进行虹鳟金鳟等冷水性鱼类孵化培育是完全可行的,实验的成功为北方地区金鳟虹鳟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当今水库水质保护措施下,积极开发地下盐碱水在渔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地下盐碱水与黄河水孵化培育发眼卵的对比分析中,由于盐碱水高盐度杀菌作用,地下水在孵化中有明显的优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可保证高品质发眼卵孵化率达到95%以上,这也为西北地区渔业发展和经济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