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教师执教音乐课的方法
2019-12-18任怡瑾王亚文
任怡瑾 王亚文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山东 烟台 264000)
如今,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年龄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直接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对于初出茅庐的他们来说,怎样把课上好,上的精彩,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是他们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通识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和培养审美与人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于一体的艺术课程。青年教师从业时间短,缺少教学和面对学生的经验,所以培养教育教学经验是至关重要的。那么,青年教师在音乐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怎样解决,在本文中会有详尽的阐释。
一、充分备课,宏观布局
备课是上好课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上课前应该对授课内容做足充分的准备。首先便是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上课前则需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写好教案。充分的备课,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存储量,同时对于课程设计的安排能够合理地布局。在《音乐鉴赏》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前后穿插于各单元中。比如,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蒙古族音乐以及呼麦唱法,在第五单元“历史悠久的亚洲”中再次出现,此时教师若充分备好课,则可以前后互相联系授课,可以有序地将知识铺设于教学中,使知识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掌握。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高中鉴赏课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美感的审美能力的一门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一定程度的审美水平,故在教法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心理特征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生硬地灌输的方法。比如,在第十一单元“德彪西”的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想象海上日出的画面,边聆听作品,边让学生写出他们想象到的意境,则可以极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中的精神。让学生去提问、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他们寻找美、发现美、感悟美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使个性化的发展得到切实满足。[1]
三、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教学活动的气氛既紧张又活泼,既生动又丰富有助于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形成发散思维,极大地挖掘音乐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青年教师更容易贴近学生,融入学生之中,创设音乐课的气氛宜活泼、活跃,忌僵硬、刻板。音乐强调个人情感的体现,因而音乐问题的答案通常是没有对错的,每个人自身对作品的不同理解,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感悟。所以在答案的解析上,我们不要做太多的判别,而是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音乐课上创设很多教学模式,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引领学生去思考、参与其中。比如,《魔王》这首作品的视频是由外文演唱的,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对于歌词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此处便可以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歌词,生动的歌词加以有感情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情绪骤然上升,从而了解作品的梗概,之后再将词与音乐旋律结合,就使得作品阴森恐怖、急促慌张的气氛彰显出来,能够较深入地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深层内容。
四、聆听为主,叙述为辅
音乐鉴赏是以聆听、体验、探究、评价等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品鉴。[2]由此可知,要对作品进行审美判断和思考的首要步骤便是用心地聆听,并且要反复聆听。音乐课上很多教师喜欢讲大量的作品背景或是作者的履历或是以叙述的形式讲述作品的梗概,显然这些做法是不妥的。音乐鉴赏课应该用课时的四分之三的时间去聆听,剩余时间做简单概述即可。一节课的有效时间是有限的,音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教给学生怎样聆听。对于作品背景等知识,可以让学生课余时间自主搜索、探究,这样反而能够引起他们探索的好奇心,积极地去思考,印象更加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课后认真反思,反复磨课
每节课程教学过后,需要做教学的反思。可以从以下的问题进行思考:这节课哪些环节还没有做到位?哪些步骤有欠缺或疏漏?学生的反应程度如何?哪些语言的组织还能够更清晰?问题的设置是否有效?答案的解决学生能否理解?整节课的架构是否完整?等等。这些问题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环节的设置与处理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志。只有解决了前一节课的问题,在之后的课程教学中才能避免问题的出现。我们要把每一节音乐课与当作一个个体,同时要把所有的课程都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课前、课后与组内老师积极探讨、磨课,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才能更快地进步。
教育是一个需要“有心人”的工作,青年教师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始,可能会有很多困惑的问题出现,多动脑、多观摩、多思考、多写课后反思,是提升教学能力不可或缺的步骤。音乐课要实现它的社会功能的价值,培养审美感知、审美能力是关键,青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表达正确的思想情感,从而实现当代高中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