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基,寓文于民
——汝湖镇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2019-12-18陈小慧
陈小慧
(惠城区汝湖镇文化站,广东 惠州 516021)
一、工作成效与做法
(一)夯基础,大力推进“文化+资源”建设
1.综合文化站功能凸显。我镇拥有一个15000多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并安装了广场灯光,设有广场舞台1个、2个标准篮球场、8张室外乒乓球台、3套健身器材等。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室、陈列展览室、老人活动中心、少儿活动室等11个业务功能室,将大大方便辖区内单位、企业和居民举办各种文体活动。
2.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覆盖。投入约100万元,用于完善、充实27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室内活动设备、“五个有”文化室等场地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目前,我镇已基本实现了全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3.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今年我镇将重点打造上围村和古仙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凸显上围和古仙模式。上围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拟建成区级科普示范村。古仙村文体广场正在抓紧施工,舞台建设已完工,其它配套设施也正在抓紧施工,老人活动中心已划分功能室,正在购置相关设备设施和器材。
4.“社会体育指导员之家”作用突出。我镇于2014年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之家”(即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获评惠州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微创新项目。目前拥有2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和52支健身队伍,开展健美操、排舞、瑜伽等80期培训班,举办“舞稻草龙”非遗项目展演、“龙形拳”表演、体育健身活动等60余场次,受益人数达16万人次。
(二)树品牌,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工作
1.“非遗项目”展演。一是舞稻草龙。每年元宵节期间,上围村均举行庆元宵“舞稻草龙”非遗表演活动,重现当年舞龙情景。二是真君宫巡游活动。一年一度的真君宫巡游活动已成为当地一个节日文化品牌,吸引了众多外来游人前往参加观看祭拜。
2.当地民俗活动。村头村、村尾村、沙洲尾村猴王宫出游闹元宵活动、仍中村敬帝王爷活动、上围村酬神活动、各村会节等,均已成为当地一块响亮的节日品牌。
3.特色活动。一是借“畅享仍图滋味 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惠城区古驿道美丽乡村徒步活动在汝湖仍图举办,以徒步方式领略美丽乡村的古村落、古驿道、田园风光,品味地方美食,宣传推广乡村休闲生态旅游。二是借汝湖镇首届农产品推介会暨黄村番薯节活动,大力推广我镇特色的农产品和水果,使我镇特色农产品和水果走出汝湖,走向外面,为农民实现创收。
4.特色美食。闻名广东的仍图酿猪皮是我市的东江名菜,以仍图酿猪皮为主的仍图美食(仍图汤粉、仍图酿豆腐、卤猪脚、卤猪肠、阿妈叫、油条、油炸饼、煎河鱼干、盐焗鸡爪、各种小吃、糕点等)口味独特,仍图美食一条街声名远扬。
(三)促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工作
1.建设七女湖起义纪念公园。为更好地保护七女湖起义旧址,充分挖掘相关历史文化内涵,在原址上建设七女湖起义纪念公园,让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爱国精神发场光大。同时,该项目建设也已纳入城区“双百”工程,结合汝湖镇旧街改造项目,用好“三旧改造”政策,打造该地文化旅游品牌。并整合杨坤如故居、上围东纵游击队址等资源,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路线。
2.建设龙形拳创始人林耀桂宗师故居。东江龙形拳是惠州市近年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地方拳种,其于民国初年发端于东江流域的惠州市域之内,后传至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乃至海外,是具有世界性广泛影响的省级非遗项目。由林耀桂宗师故乡及后代发起的“惠州市惠城区东江龙形拳文化促进会”为筹委会,着手筹建林耀桂宗师故居。建好后,将为世界龙形拳弟子瞻仰祭奉祖师、龙形拳文化交流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将对埔头乡村振兴、汝湖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大大提高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的知名度。
3.上围村古村落建设项目。由广州智境公司倾力打造的上围村古村落建设项目已于4月签订合同,正式落户上围。第二期项目田园综合体也已在规划中。届时,该项目的启动将与惠民大道熊猫馆建设、白鹭湖启动4A景区建设等相互呼应,相互促进,为汝湖提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文化旅游新亮点,进一步推动汝湖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
二、我镇以后的发展
1.推进标准化发展。围绕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施全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积极探索科学易行,具有汝湖地方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大岭头村、上围村、古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的建设,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
2.推进特色化发展。以我镇文体广场文化宣传长廊、七女湖起义遗址主题文化公园、林耀桂宗师主题故居等主题项目的打造,创作、策划、打造文化特色示范点,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形成各村社区的一个文化亮点和品牌,并以点带面,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形成一村居一特色,一镇街一品牌,不断提升汝湖文化吸引力,提高汝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促进均衡化发展。推进村(居)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建立村(居)少年宫和老人活动中心,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4.推动社会化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活动以及地方特色活动,创新文化品牌;培育和规范好文化类社会组织,推进文化志愿服务。
5.加强队伍建设。依托“站-点-队”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网络,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面,吸纳更广泛、更专业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村(居)文体协管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定期举办太极拳、广场舞、瑜珈等现代体育项目培训活动;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