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保护利用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思考和建议

2019-12-17马莉

决策与信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武汉

马莉

[摘    要] 作为武汉重要景点的昙华林街区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多彩、旅游景观独特、地理区位优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就保护利用现状而言,还存在保存空间有限、部分建筑亟待修复、景点杂陈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当明确定位,将昙华林认定为(红色)历史文化街,并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四大板块为宣传主线,做大格局,升级管理,在政策支持下由省市合力将其打造成省内外著名的(红色)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景区。

[关键词] 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12-0067-06

昙华林街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中心地带,因其历史渊源深厚,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是一部“活着的”武汉近代史书。可以说,保护利用好这块风水宝地,加快推进昙华林提档升级,对于扩大湖北知名度、提升武汉城市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文史价值重大

昙华林街区的历史文脉渊源丰富,政治文化名人众多:一些重要的机构在这里设立,一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一些重要的政治文化名人也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可以说,这一独具特色的优势,是国内其他一些开发利用十分成功的历史文化街区无法比肩的,在我国的街区历史文化中实不多见。

具体而言,昙华林的文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底蕴深厚。昙华林以街命名始于公元1371年,至今已经历648年。它历经明、清两朝,是明王府、清大区都会所在,林则徐曾在这里建丰备仓,张之洞也在这里兴办新学堂。它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发源地,著名的花园山聚会、日知会旧址等革命旧址均位于昙华林的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园内。“民国第一清官”、国民政府南京市长、武汉大学创办人之一石瑛的故居也座落于此。时值抗战时期,周恩来、董必武曾亲自到访石瑛家中,多次与他商谈第二次国共合作大计,成就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性成果。

二是红色文化多彩。昙华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中心之一。陈独秀在这里讲学、董必武在这里办学、林彪等人在这里求学。湖北共产主义小组也在这里成立,恽代英、陈潭秋、林育南、项英等一大批中共早期领导人都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八一南昌起义前夕,贺龙、叶挺率军从这里出发向江西挺进。武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文化厅)位于昙华林的现武汉第十四中学校园之中,周恩来、郭沫若就是在这里领导全国文化抗战。老舍、胡风、冼星海、沈从文等一大批共300多位著名文化人、艺术家都曾在此工作生活过,还有著名的歌曲《洪波曲》也是创作于此地并传遍大江南北。

三是旅游景观独特。1861年武汉开埠以来,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昙华林成为华中地区西方传教的中心,建有英、美、瑞典、意大利四大教区,文华大学神学院、文华大学理学院、花园山天文台遗址等25处历史建筑都聚集于此,形成中西建筑相互融合的独特文化景观。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所中学、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第一个图书馆学科等若干个中国近现代教育中的“第一”,都大开先河于此。还有榆园、朴园(钱钟书之父钱基博故居,也是当时钱钟书和杨绛常来之处)、翟雅阁健身所(今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园内,是当时武汉第一所室内健身场所,民国政府第一支“童子軍”就在健身所外面的操场上集训)以及国民党高级将领徐源泉公馆、夏斗寅公馆等建筑也座落于昙华林内。

四是地理区位优越。历史上,九省通衢的武昌古城是明清两代湖广会城,也是现今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昙华林位于武昌古城核心区,极具区位优势:交通四通八达却又闹中取静,街区位于长江和东湖之间、沙湖之畔;区内螃蟹岬、花园山、凤凰山三山环抱,山水气象不凡、地理形胜;一批知名的高校、中小学校,以及诸多科研、医疗单位聚集区内,可谓群贤毕至、人才济济,尤其是在中医和美术领域的人才和影响力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

二、保护利用现状

对于昙华林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武汉市和武昌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和支持。近10多年来,政府采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广泛吸纳民营资本等多种途径,通过搬迁、修缮、保护等举措,为昙华林的进一步改造、提档、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不过,从昙华林目前的保护利用状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基本保存,空间有限。经过10 多年的修缮保护,街区中52 处优秀建筑和名人故居基本得以保存,而且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使之成为节假日休闲(尤其是文化人和高校学生乐于光顾)的地方,但平时游人不多,冷清多于热闹。同时,因为街区纵横纵深空间有限,无法形成四通八达的行车和步行循环线路,而且完全没有停车场地,存在交通不便等问题,极大制约了街区的拓展和游客量的增长。

二是部分搬迁,亟待修复。因保护开发的需要,街区内英、美、瑞典、意大利四大教区等旧址居民已基本迁出,但屋舍目前都处于空置状态且已十分破落,有的甚至濒于坍塌而亟待修复。著名的石瑛故居目前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故居院内有两栋建筑,后栋按政策归还给了石瑛后人,而前栋虽然产权归属是武昌区文体局,但因陷入一场多次转租的纠纷中,使得石瑛故居一分为二而无法修缮,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从整个街区的情况看,要使昙华林这块“宝地”重现昔日光彩,需要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尽快解决一些本可以很快解决的矛盾,加快推进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尽量避免和减少对昙华林在保护和开发中物质和文化资源的双重浪费。

三是景点杂陈,效益不高。昙华林东至中山路、西抵得胜桥,目前只有一条长为1200多米、宽不足20米的休闲旅游街道。几处著名景点都在大学、中学、小学的校园之内;名人故居、教堂、教会医院也杂陈于民居之间,没有形成板块,难以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街区内沿街住户开办的一些小型茶馆、咖啡屋、手工艺作坊和特色小吃店,平日生意大都比较冷清,基本处于自办自营、自生自灭的状态。

总的来说,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开发方面,无论是在重视程度、组织安排、建章立制上,还是在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开发利用上,和一些兄弟省市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可以说,目前昙华林这块“宝地”还被掩埋在浮尘之下,既没有得以充分展示,也没有发挥应有影响力,更没有产生良好效应。对于提高湖北及武汉影响力来说,这既是遗撼,更是损失。

三、意见建议

鉴于昙华林所处的特殊区域和地段,对其保护、开发、利用不仅是一项复杂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难度很大、时日长久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区,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工程实施的难度很大。因此,需要创新理念、真正重视,需要保护为本、规划先行,需要花费精力心力、投入财力人力,才能做好这项无愧于前人、惠及于当今、对得起后人的利省、利市、利民工程。

具体而言,省市相关部门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明确定位。首先要认定名称,即昙华林(红色)历史文化街区。在大革命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先后在这里设立了许多重要部门,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政治文化名人,引领着抗战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走向。在北伐战争和中国抗战时期,武汉两度成为民国的政治中心,不少有影响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昙华林。其次要界定发展时段。清末民国时期,是昙华林的鼎盛时期;1930年前后的民国黄金10年建设期,大武汉领全国城市建设风气之先,“驾乎津门,直追沪上”,在全国三大都市中是具有“坐二争一”地位的大码头;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新的保护和发展时期。最后要确定主题。要抓住“游客为什么来、来了看什么、看了消费什么”三个问题,以昙华林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底色,以重要历史人物文化名人为主角,以民国建筑风格和教区建筑为背景,将历史名人和历史建筑结合起来,有序分片分块建设,打造看点亮点,讲好历史故事,弘扬优秀传统,进一步扩大昙华林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要突出主线。昙华林荟萃了重要政治名人、文化界精英300多人;近现代史上不少重大事件曾在这里发生;有22处优秀历史建筑,25处历史老建筑,其资源不仅厚重而且多彩,要将众多亮点凸显出来,就需要突出主线。具体来说,应当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四大板块为主线,把丰富多彩的事件、人物、建筑连接起来,形成主线突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总体格局。如红色文化这条主线中,可将座落于昙华林腹地的石瑛故居按政策尽快收回,将周边一些民居妥善拆迁,按照建筑原有的中西合璧风格进行修复;可依据1937—1938年间周恩来、董必武多次到石瑛家中商讨第二次国共合作事宜,如决定举办汤池抗战合作事业训练班(被誉为“江南抗大”)等历史事实,打造“石瑛故居汤池纪念馆”,并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如传统文化这条主线中,著名雕塑家李三汉的“武汉三汉雕塑工作室”也位于昙华林的主街区,他目前正在创作的“民国360行”雕塑群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传统文化深刻内涵;如果在街区内结合相关建筑形成一个专门雕塑群区域,就将成为昙华林街区内的又一大看点和亮点。同时,还可引进一批与四条主线相关的文化产业项目,培养扶持一批昙华林文化产业集群,为昙华林的发展注入内在动力。

三要做大格局。从地域上看,昙华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北依凤凰山、螃蟹岬,南抵粮道街、胭脂路,包括戈甲营、崇福山、棋盘街、候补街,四衙巷、高家巷、郎家巷、殷坊巷及花园山前后等一大片区域。但目前昙华林的主街根本不具备容纳大量人流车流的能力。要真正成为在全国有名气、全省有影响的著名红色历史文化街区,必须下决心、动真格、增投入,该搬迁的搬迁、该拆除的拆除、该重建的重建,打造板块,聚集人气,扩展效应。下一步还可以通过得胜桥与武汉革命博物馆、户部巷、武昌江滩等旅游片区互联互通,形成全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做大昙华林格局,扩充昙华林板块。

四要升级管理。保護利用好昙华林丰厚的政治文化历史资源和不凡人脉资源,对于助力当前进行的“湖北从长江走向世界”推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管理机制是昙华林的开发利用是由粮道街主管、昙华林社区主办,这种格局不论是在人力财力物力上、还是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上,组织协调的力度都非常有限,这也造成了目前昙华林“开而不发”“利而没用”的境况。搞好保护、开发、利用,首先必须明确是要建成全国、全省还是武汉市哪一个层面的昙华林?笔者建议,要从大处着眼,升级管理开发主体,由武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主管主抓,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标准、高起点开发保护利用昙华林的重要组织保证。如四川省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重要景点的开发利用一概由省级相关部门代表省政府主抓主管、市县区具体实施,譬如宽窄巷子、锦里、阆中古城的开发保护利用都是这个模式,由此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值得湖北学习和借鉴。

五要政策支持。昙华林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难得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但勿庸讳言,湖北对其保护、利用和开发是相对滞后的。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仅仅依靠一个区、一个街道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水准、令人瞩目的历史文化景点,也很难在全国形成大的影响。为此,政策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首先要出台相关地方法规,为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和历史建筑提供制度保障。四川省在这方面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十分注重立法。为开发建设成都系列历史文化景点,四川省和成都市人大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相继颁布了系列法律法规,指导、规范开发建设。比如,对阆中古城的保护开发,四川省于2004年7月30日专门颁布了《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阆中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使之在开发建设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展顺利,同时投入巨大财力用于宣传,由此使得近年来阆中古城的名气和影响力不断上扬,海内外游人也日益增加。又如广东、北京等地,为保护尚存的稀有历史文物、优秀历史建筑,都先后出台法律、法规和实施办法,在保护、利用和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汉应当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其次要协调各方利益,解除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后顾之忧。目前在昙华林区域内,既有军队、院校、省市等很多部门,又涉及宗教等一些特殊领域,还有很多单位的土地房产权属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也面临居民搬迁腾退、土地房屋征收、街区全面改造等众多棘手问题,这都是在武昌区、粮道街这个层面很难解决的问题,必须由省市相关部门组成专门班子,加大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才有可能得以尽快解决。最后要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开发保护利用加速进行。昙华林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一项需要投入的系统工程,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至关重要。省市相关部门要在政策落地、项目引进、资金补贴等方面对昙华林予以倾斜,特别是在文化产业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由省市合力把昙华林打造成为省内外著名的(红色)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景区,为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增光添彩,为实现 “湖北从长江走向世界”再添一张靓丽的名片。

[責任编辑:李利林]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scenic spot in Wuhan, Tanhualin block has deep historical heritage, colorful red culture, unique tourism landscape, and superi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However, as far a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are concerned,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limited preserve space, urgent need to repair some buildings, and miscellaneous scenic spot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clearly define the position, identify Tanhualin as a (r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use the four major sections of red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religious culture as the main propaganda lines, expand the pattern and upgrade management, and will work together with provinces and cities turn it into a famous (r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and tourist attraction well-know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rovince with policy support.

Keywords: Wuhan; Tanhual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驰援武汉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up喵(1)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