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的创新超越与适切路径

2019-12-17张健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张健

摘要:《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与逻辑》著作的问世,体现了研究者的理论担当。该书有很多理论创新的“亮点”,尤其是基于概念体系、范畴体系、逻辑体系建构起来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体系,更是回归到理论始点的原初创新。它以全新的学术路径和理论面貌示人,具有填补空白的效应。在研究方法上,本书采用理实相融的适切方法,直接切入职业教育实践,形成一种近距离的凝视、思辨与对话,这种研究的致用态度、致力方向、致研方法也是值得大力称道和肯定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构;创新超越;适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11-0049-05

周明星教授的新书《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与逻辑》,是他和他的一群充满才华和活力的年轻博士和硕士通力合作完成的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笔者读后感悟良多,发为是评。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课题(项目编号:BJAI130096)的最终研究成果,以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进而对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和构建方法进行了理论反思,创见性地提出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概念体系、范畴体系和逻辑体系,形成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它以全新的学术路径和理论面貌示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认识和建构职业教育理论的新路径、新方法,其成果对于创新完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科学认识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建设中国特色、本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实现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均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激励效应和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的创新超越

(一)选题上的自觉担当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与逻辑》的创新成果,始自选题申报的理论担当。它是在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与逻辑》研究成果基础上凝练汇聚而成。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体系建构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是职业教育的“短板”、“软肋”和“痛点”。正如徐国庆教授所指出:“职业教育至今仍然是一个思想贫瘠的领域。[1]” “思想贫瘠”,即理论贫匮、研究缺位、建树不足。虽然在此之前也有过不少职业教育学的理论著述,但这些著述的缺点和问题是明显的:一是缺乏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上的、统摄概念的内魂和“硬核”,理论品味低下:二是具有经验化的浅表特征,其理论缺乏普适普效性;三是错位化的理论拼凑,即多是从学科教育学“藤本”上派生或嫁接出来的东西,好比“皮”是学科教育的,“毛”是职业教育的,是将职业教育的“毛”依附于学科教育的“皮”上的产物[2];四是其理论内容与其所宣称和标榜的构建“科学的职业教育学体系”相去甚远,“充其量是打着‘构建科学的职业教育学体系的幌子构建的‘实践职业教育学”[3]。这就使我们的职业教育缺乏高端站位和形上统领,总是喜欢在“术”的层面纠结,没有真正把握职业教育的形上之“道”,更遑论理论体系的建构。

改變这样的理论现状,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做些“补短板”“救缺失”的工作,然而这又谈何容易。周明星和他的团队未尝不知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且面对这样一个极富挑战和压力的课题,他们也很难预知能否真的达及研究目标,建构出应然的理论体系。就是说,研究之初他们对能够获得怎样的学术结局和成果回馈也是心中没底的。但还是凭借学术人起弊振衰的决心和勇毅担当的精神,义无反顾地将这一学术重担扛起来。他们要用自身的知识积淀、理论底蕴和思想智慧,为职业教育的学术命运和理论未来赌一把。这就是学术人、职教人的担当精神,再难也要咬紧牙关坚守,再苦也要不忘初心。终于历时四年的苦熬力行,他们的研究预期、成果目标达成了,奉献给我们的是一本有理论深度、学术内涵、独到视角、创新品质的著作。感谢他们,感谢这群为职业教育理论铺垫、夯基筑体、奉献才华和智慧的人。

(二)理论上的创新超越

理论上实现超越创新是“本书”的根本目的和理论旨归。创新是A对B的超越,B是原有的基础和前提,A则是或超出于B的升级,或新异于B的独创,或扬弃于B的臻优。应当说这些创新之法本书都有,其创新“亮点”和“出彩”之处很多,难以尽行涵盖和包举,只能择其一二管窥其全豹。

1.元理论的思考与创新

元理论就是对理论本身的研究与反思、是向着理论自身的回归和探求。研究理论不能自身“灯下黑”,必须将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在科学的理论认知的基础之上。这方面,本书的理论思考、凝练与铺垫是澄明而有支撑力的。如本书对许多核心概念的界定和思辨深入而全面,颇得其要领和方略。如“理论——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采用由小到大、多层次的概念限制手法,目的是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限缩外延、扩大内涵的过程中直逼出概念的底蕴和真谛。显然这样的研究和审思是严谨而周至的。再比如著者对理论创新特征,提出了“实际中可验证,逻辑上能自洽,现实中能生成”[4]。三维考量的验证模式,也是富有启迪和创新意义的。实际中可验证,即它是可以通过实际践行来获得检验和印证的。逻辑上能自洽,是指这种理论应当是合规律、合目的、合逻辑的,具有逻辑上的圆满和自洽性。现实中能生成,是指一种好的理论是具有派生推衍功能的,并能正确地指导和合理的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还有本书对理论体系超越的创新观点值得推崇。著者基于体系创新的“历史兼容性、时代容涵性、逻辑展开性”,认定理论体系创新超越应找到自身的历史感、现实感和逻辑感。“历史感:寻找理论研究的精神家园;现实感:发现本土生长的职业教育问题;逻辑感:构建严谨的现代理论体系。[5]”应当说,这样的理论审思和概括都是极富创新品质的。

2.理论体系建构的相关思考

理论体系建构是一种形而上的研究,涉及哲学问题研究、方法论的研究,是“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研究。它是职业教育领域具有开创性和根本性的工作。显然,这样的建构应该建基于对理论的全面审思之上的。

一是理论体系建构的内涵厘定。著者认为,理论体系是指系统化、体系化的理论知识,或者说结构化的知识系统。“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是人们根据已经认识的一些规律及规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的职业教育概念、公理或规律构成的系统”[6]。又说:“所谓‘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即是用概念、范畴和原理构建起来的,用以指导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发展的知识系统。[7]”

二是理论体系建构的价值追问。价值是意义和效用的集成。理论体系的建构对职业教育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具有超越和解放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寻找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8]”理论体系的建构,可以丰富和深化职业教育理论,可以促使职业教育理论的新生和孵化,可以推进职业教育研究的独立和成熟[9]。理论体系的建构有助于改变职业教育理论积弱不振的现状,消解理论危机,增强理论自信。理论体系的建构有助于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有助于促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发展;有助于解决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10]。理论体系的建构“拓宽了职业教育学科的理论视野,加深了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认识,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奠定了职业教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11]”这样的价值思考,正是研究者学术担当的响应理由和行为依据所在。

三是理论体系建构的方法确认。著者对将学科论作为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构基础的传统做法进行了质疑和批判,认为要以多学科融合的范式指导理论的建构,他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跨界出发,认为“跨界是职业教育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它既是职业教育实际发展的应然诉求,也为职业教育学科理论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12]”理论体系创新应当突破职业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学理边界,突破学习与工作的物理边界,突破教育与职业的事理边界,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和视野,成就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创新。

3.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构建

本书最大的理论贡献还在于理论体系的建构创新。这一体系建构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由第五、六、七三章承载和实现的。即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构:概念体系;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构:范畴体系;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构:逻辑体系。这三个子体系构成本书理论体系的核心章节,合力铺排出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宏大敘事,支撑起了整个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架构。正如著者在“代序”中指出的“我们研究认为,这个理论体系主要由概念体系(生态点)、范畴体系(生态链)和逻辑体系(生态面)构成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生态系统。[13]”追究这一体系建构之法,可描述为溯本求源始点创新法或回归创新法。这一方法先返身向下回归到理论体系基元:概念、范畴、逻辑层面,从理论体系建构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出发回归到事物的本始初元,审思倒推、分析综合,然后再返身向上,寻求体系要素的整合重构、形成整体创新。显见,这种创新能从根脉上把握创新的方向和本真,本立而道生,源正而流远,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体系建构最根本的方法、最适切的方法。

这里不妨对三个子系统内涵、特性与关系稍做展开,以便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的形成始自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理论的基石,是理论创生的始点。 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是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体系赖以建构的基础,概念体系是“根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的结构化的概念的集合”[14]。理论认知的成果都是通过概念来总结、概括和表征的,它是思维的基元。而相关概念的整合、集成和运用,就构成了理论的概念体系。

第二,范畴体系。概念是范畴的基础,可以说是小范畴;而范畴是概念的升级或再凝练,可以说是大概念。换言之,范畴是更普遍的概念,它与现实的关系和反映,是一种概括式的、抽象的反映,体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15]。它是职业教育领域最本质、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整体呈现,它是理论体系建构的宏观框架。一如著者指出:“它是哲学和各门科学体系的骨骼和脉络,能反映出一个理论体系完整的概貌。[16]”理论体系的建构只有在范畴意义上,才能摆脱粗糙肤浅的经验主义之困,更加逼近事物的本质、规律的哲学之境。本书对职业教育范畴的概括和凝练也是独到的。如“体制制范畴中的政府主导与行业指导,机制范畴中的自主办学与合作办学,教学范畴中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等。[17]”还有体系范畴中的纵向直通和纵横互通,理念范畴中的素质本位和技能本位,目的范畴中的成器教育和成人教育等。这些概括都是富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

第三,逻辑体系。逻辑体系是对思维认知的科学安顿和结构优化。无论是体系的内涵、体系的方法、体系的结构,都离不开逻辑的贯穿和结撰,内涵是要澄明的,不是混沌遮蔽的;结构是要序化的,不是胡乱堆垛的;方法是要适切的,不是错位因袭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如果没有“逻辑体系或方法的参与,基本原理得不到论证,经验知识得不到概括,整个理论体系就建立不起来。[18]”由是分析不难看出,在本书中每一个子体系都是自足的系统,每一个子体系的梳理和阐发都是职业教育理论善莫大焉的一种创新。组装整合起来,整个理论体系的面影更加清晰完整,构成了整体创新。

总之,与此前的所有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著述不同,这是一个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建构的独特理论体系,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话语体系,它完全颠覆和跳出了以前旧有著述的套路和窠臼,以全新的学术路径和理论面貌示人,彰显出自身的亮点或特色,实现了新的尝试、突破和超越。

二、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的适切路径

(一)结构上自成格局的适切自洽

结构优化是事物创新出彩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专著结构不同,会有完全不同的质量和体系。正如同样是碳元素,其不同的组合,既可以构成石墨,也可以构成金刚石。本书的结构体系自成一格,适切自洽,值得着墨一说。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宏大的创新工程,尤其是当这种创新能够得到学界的认同,那更是值得自豪、幸甚至哉的事。显然,这样的创新绝不可能是普通教育学理论“照着说”的产物,那样即便出成果,也不过是低能的、亵玩理论的表现。真正的职业教育的理论建构必须是独辟蹊径的“自己说”,是有着自身理论构想和阐述方式的探索创新,即便它可能也存在不完善的或可商榷之处,但也是“思必己出”的理论沉思构想、凝思开悟的结晶,比那些从普通教育学那里因袭、反刍、拼凑出的东西高明得多,可贵得多。本书就是这样努力探求职业教育本身理论体系适切路径的有质量的理论成果。其理论体系建构是独到的,成书体系或结构也是适切、优化和自洽的,可以说是职教理论体系建构中的“这一个”。

全書共分9章33节。第一章,研究概述和第九章,研究结论和展望,是课题理论著述的常规套路或规定动作;第二章,体系源流,是从史的层面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之源、之流、之本的探寻;第三章,体系省思,是对理论体系本身建构的省思和观照,包括体系的基本内涵、体系的样态表征、体系的生产逻辑、体系的超越追求;第四章,体系法则,基于体系建构的问题,致力于原则、方法、理念的反思和探求;第五章,概念体系;第六章,范畴体系;第七章,逻辑体系,是本书理论体系建构最核心的章节,已有评说,不再赘述;第八章,体系实证,提出了理论体系检验模型、评价标准和实证案例。可以说,整个结构严谨四至,且语言概括均齐对称,具有节奏感和对称美,体现了研究者的功力和底蕴。

(二)方法上理实相融的适切自洽

职业教育是与实践联系至密的实践教育学、应用教育学,研究方法上亦应体现这样的特色。在这方面,本书虽然是一本理论性专著,但在联系职业教育实际,找到理实相融的适切路径和切入方法上,却做得很成功。比如本书第五章概念体系,遴选频密出现的80个高频概念,实现了充分融入。第六章范畴体系凝练10对最核心的范畴,都是直接切入职业教育实践的融合对接,读之,使我们感到这种理论不再是纯理论的思辨,不再是阳春白雪的自赏和曲高和寡的孤高,而是直接融入职业教育的一种近距离的凝视、思辨与对话,它是启示和指导我们职业教育该如何研究的一堂培训课、一场示范秀。

再从第七章“逻辑体系”梳理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逻辑、实践发展逻辑、理论发展逻辑和职业发展逻辑四个逻辑看,历史发展逻辑是纵向的发展历程梳理,分为适度发展阶段——大力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科学发展阶段——加快发展阶段。实践发展逻辑是一条紧密结合和服务实践为宗旨的逻辑脉络,分为促进就业发展为主、促进经济发展为主、促进社会发展为主、促进人的发展为主的四阶段逻辑。理论发展逻辑是具有递进和推衍关系的不同的理论形态构成的序列。分为一般理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殊理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个别理论(现代学徒制、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职业发展逻辑是指技术、技能、技艺人才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逻辑规律,即新手、熟手、能手、高手、旗手五个阶段[19]。

我们看到这里所讲的逻辑体系并非纯粹抽象的理论逻辑,而是延神到职业教育现实中,寻求与实践的融合对接,以便找到逻辑的“根”。这就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它试图使理论具有“洞明”的思想品质;另一方面,又使这种洞明和实践之间建立起联系,彰显出自身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概括的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再现。”

笔者十分赞赏这样的理论研究,它不是为理论而理论空泛的建构,而是能将抽象的规定具体地再现,将形上的理论逻辑回归实践原点,形成循环的生态化的、开放性的、可持续的理论建构。换言之,它不是那种“理论不着地”的“两张皮”式研究,而是使人能得其领、有具体抓手、明了如何践行的理论研究,是弥足珍贵的有“根”和“魂”的研究。虽然这样四维的逻辑体系对应的实践点的一些提法和假设还存有可商榷、待斟酌之处,但这种研究的致用态度、致力方向、致研方法是值得大力称道和肯定的。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同样,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理论思维创新、离不开本真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指引。周明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奉献给我们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与逻辑》一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理论建设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学习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一种登山的高远视界和观海的邈远境界。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2-19]周明星.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与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8.

(责任编辑:张维佳)

Abstract:The advent of the book China's Modern Vocational Theoretical Education - Concepts, Categories and Logic embodies the theoretical responsibility of researchers. The book has many \bright spots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especially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ystem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onceptual system, category system and logical system. It is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that return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ory. With a new academic path and theoretical appearance, it has the effect of filling in gaps.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this book adopts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f rationality and integration, directly touches on the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orms a close-up gaze, speculation and dialogue. The attitude, dir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kind of research is also worthy of praise and affirm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e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novative transcendence; appropriate path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