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浅探
2019-12-17李静云
文/李静云
基层事业单位文书档案因其阅件范围广而实用性更强。本文从制度管理着手,针对重视不足、规划不够、信息化差等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和个人从业工作经验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是一项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档案资料的质量与完整性,是衡量一个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是提高案卷质量、提升考察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档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1.重视不足,意识不强
由于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被单位领导认为是无足轻重的,因此不愿在档案经费、人员配备、设施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另外档案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存在兼职捎带干现象严重。领导不重视,部分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不注重业务学习,致使档案工作难有起色。
2.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长远规划
以我单位为例,单位有《档案管理工作守则》《档案室保密规定》《档案借阅规定》《收发文管理办法》等制度,当上级发来的宣传件在业务部门间传阅时,由于时间紧急或档案人员疏忽,登记备案制度往往得不到落实,造成文件材料应交未交,应归未归,各部门分散保管甚至丢失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实体安全。
3.投入不足,档案工作环境亟待改善
档案室用房面积狭小,没有硬件投入,不具备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虫等“十防”要求,人为造成资料损坏。文件材料堆放现象严重,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环境差,影响了档案资源的安全性,不利于工作开展。
4.档案信息化水平低
以我单位为例,目前档案管理还是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阶段。即使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也只是停留在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和检索上。全文扫描工作偶有使用,但因语句标点错误频出无法全面展开,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检索查询更是尚未开展。
二、应对举措
1.发挥主人翁意识唤起各方重视
在年轻化、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员无法配备到位的情况下,当前的档案管理人员就要扑下身子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唤起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具体做法有:(1)严格收发文管理办法,不漏收发,不滥收发,分类得当,注重时效;(2)针对同一事实要科学整理,起因、过程、结果合理归类,经得起时间检验,肩负起守史明史职责;(3)平时做好大事记录,让档案资料在关键时刻发挥效力,为领导决策起到参谋助手作用,为单位办事起到支持辅助作用。
2.制度为现实工作服务
以我单位为例,媒体宣传任务繁重需高速运转,接到上级宣传指示后,有时需要在一小时内下达到十几个业务部门,因为涉密关系不得复印不得拍照发送,我单位在传阅借阅制度基础上,出台了一个切合实际的《急密件告知办法》,运行起来高效简捷,过去常常掣肘行政部门和宣传部门的此类事务迎刃而解。
3.加大投入,改善工作环境
我单位在旧址办公时,由于办公用房紧张,单位便将一个无人能坐的小库房用作档案室,房间无窗潮湿,无恒温设备,且有虫类出没,每次查找资料都给管理人员造成极大精神负担。搬到新址办公后,首先有了一间窗明几净的档案保管室,在档案工作人员的合理化建议下,又逐步配备了空调、灭火灭虫设备。在技术部门的协助下,档案室配备的电脑与管理人员办公室之间建立了局域网络链接,用电子档案查阅资料高效快捷,档案管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4.完善数字化,迈向信息化
信息时代的发展突飞猛进,档案信息化也是大势所趋。我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再次与网络部门、技术部门联手重新制定了档案管理方案。由技术部门根据文档的建立、修改、查询等功能需求设计文档管理程序,并提供软硬件支撑,建立单位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平台的管理系统是由各种相关联的程序、数据库和文件打印等部分组成。通过文档管理程序,可以将不同的权限授予不同的登陆者,以此实现不同管理人员对文档的不同操作。系统的数据库可以用来存储系统所有文档的相关信息,数据库是文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它的一切操作都是以数据库为基础来进行的。需要纸质版的文档时,打印系统就可以开始工作。但在方案讨论中发现一个弊端是保密性差,如何阻挡外网的侵袭?经反复探讨,我们首先对访问权限进行了设置,同时在内网和外网之间设置了隔离装置,隔离防护装置由路由器、防火墙组成,通过层层筛选,对IP地址进行甄别检测,并对来自外网的不安全因素发出告警。
综上所述,我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正在逐步正规化、科学化,既为日后档案工作质量提升打好了基础,也为我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