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
2019-12-17
中共桐梓县委党校,贵州遵义 563200
1 四个全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
“四个全面”高度概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我国发展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四个全面”定位为 “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确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引导”,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要,要求其具有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完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观点,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梦为人民的梦,深刻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寻战略布局的价值与本质,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四个全面”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从制度建设层面全面推进,以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基础,为国家有序发展提供规范框架,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备的制度体系,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用制度将发展问题与发展矛盾不断完善[1]。
2 贯穿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个方面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国发展战略目标,其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实践导向,布局落脚于“推进”,使战略布局得到落实和推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命意识作为战略推动的根本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使命意识的集中体现,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因素,将其深度落实能够坚决破除一切思想障碍,“以人民为中心”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提高责任与使命意识。
(2)勇于牺牲精神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要条件,其应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出勇于牺牲的斗争精神,凸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意志,以此取得强力反腐的压倒性胜利,创建稳步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3)要取得“改革斗争”的伟大胜,需要以智慧为基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此基础上掌握娴熟的“改革斗争”策略,以此发挥“四个全面”与中国现代化管理理论的根本作用[2]。
3 “四个全面”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3.1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词,是新时期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其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实现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在不断深入,而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期新常态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力于民生与发展,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化解矛盾、优化配置,切实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在理论层面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不谋而合,其作为中国化的重要特征,成为了新阶段新常态的主题与关键,深度落实可以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完善奠定基础,为发展提供理论宗旨。
3.2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全面”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包括了五大法治体系与三个共同推进,从而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完成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一体建设。同时,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其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在意义上是协调统一的,且都需要从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出发,创设治理模式与方式,规定国家管理与社会治理的根本模式,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发展道路,使二者互为表里,实现理论与制度的有机统一。
3.3 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落实中需要从思想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入手,落实主体责任,要求政党要现代化,以实现民生与发展为主旨。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其能够构建利国利民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使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更贴近民生与发展,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社会治理方面的实质性内容,以此解决中国特有的管理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
4 结语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规定了新阶段国家治理的主旨和目标,以中国现代化建设来看,需要做到除旧布新、吐故纳新,并将其作为新阶段治国理政的实践指导,提升治国理政的适合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