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2019-12-17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边屯中心小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认知差异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心理到行为均会有不同的表现。小学生首先都是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的,而每一个独立个体自身的发展曲线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有的学生能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而如何基于差异实现优质教学,就成为了关键。
1 充分了解
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前提,是先一步了解认知差异本身,基于学生个体的不同,差异表现也不相同,因此,对于教师首先,首当其冲是了解学生本身。在小学阶段,学生与教师相处的时间相对其他阶段的学习而言都要长,长达六年的相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了解的一个具体过程中。只有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围绕学生的认知差异,提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进而帮助学生取得长足的进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而充分了解具体到课堂当中,则可以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入手,以教学本身作为了解学生的场合,如在初级算法的学习中,“凑十法”往往是最常见的一种算法,而对于学生而言,基于个性化的认知差异,有的学生能够逆向思维,快速得出答案,并实现知识迁移,有的学生则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逆向思维来实现计算,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完成这一步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就要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忆,在后续的分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将学生进行优化分组,促使学生能够在差异化中取得更进一步的提升。
2 教法中融入学法
出现认知差异不仅仅是基于学生个体自身的因素,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认知差异,往往是由于没有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犹如“钝刀砍肉”,相对较为困难,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散,对于学科本身,也戴上了“有色眼镜”,很难积极的实现有效教学。而面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做到,在教法中融入学法,让学生能够主观上接触不同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那一种,从而优化学习行为,取得进步[1]。
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法中融入学法,其重点要放在学困生身上来,这是由于优秀学生本身已经掌握或摸索出适宜的学习方法,盲目的进行学法教学,不仅仅会干扰学生,还会让学生在主观上对于自我形成怀疑,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探究学习精神的形成。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可以主观进行学习方法的个性化介绍,让学生自主探究或主动为学生进行选择,让学生进行“试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方法的个性化改善,弥补差异性造成的教学短板。
3 教师思维
认知差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如何看待认知差异现象尤为重要,很多教师习惯性将成绩作为评判认知差异的唯一标准,基于成绩来对学生做出评价,认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就是不认真、不努力,这显然是错误的。
基于认知差异来看,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可能存在主观原因,也可能存在客观原因,如由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的变化造成的成绩不理想。教师的思维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要长远的开展认知差异对于学生学习本身所造成的影响,不急于求成,逐步引导,耐心纠错,帮助学生能够基于个体差异快速进步,跟上大部队的步伐[2]。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像是小学数学这样的课程中,大多都是逻辑概念、计算等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的内容,小学生又处于比较好动的年龄阶段,很难耐心研究理论本身,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流于表面,如对于计算的学习,很难深入到对于算法的理解和掌握,基于认知差异,学生在计算能力上就逐步表现出不同,因此,教师的思维要具有全局性,能够看到差异的关键,因材施教的同时,也强化教学重点,提升教学质量与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中学生认知差异的客观性与如何基于遵循认知差异本身,优化教学行为的具体策略,实际上,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之间,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只有建立在实际学情的基础上来探讨基于教学理论内容,才具有实效性,更能够推动教学本身的发展,也更符合学生的发展基本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