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12-17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黑龙江牡丹江 157212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提出,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同教材内容之间进行的有效对话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过度的依赖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应当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采取灌输式教学的方式将文章中的主旨、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哪些地方的语句写的精妙,一并的告诉给学生,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近乎没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教师根据阅读文章提出的相应问题的时候往往希望学生给出的答案贴近标准答案,对于学生的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性的回答教师通常不予理会,从而打击了学生课上互动的信心和积极性,不但影响学生阅读思维、创新能力的形成,还导致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影响大打折扣,进而认为语文教学十分的无聊乏味。
1.2 教学的方式相对落后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行,鼓励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思考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学生的口语、听力以及写作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习惯让学生自行进行阅读,,没有提供给学生相应的科学指导,造成学生在盲目阅读下,对于文章的内容的记忆不深;要么就是过度的强调教师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像倒豆子一样将文章中体现的阅读技巧、手法等内容一并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面,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单一、老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逐渐的厌恶阅读教学,教学的质量不高。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2.1 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自主的阅读,从而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到学生的内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立足于现实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文章的具体内涵,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
2.2 注重阅读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对于阅读方法的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技巧传授给学生,才能够在学生在阅读中灵活的应用,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缺乏足够的经验,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好有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的摸索总结阅读技巧,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进一步的改善阅读教学的质量。比如当讲到《掌声》这一课的时候,对于主人公小英身上发生的变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其中的缘由。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句进行深入的剖析,并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一步的解读,从而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记忆,从而进一步的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2.3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进行个性化阅读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学习兴趣、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导致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产生的见解也是大不相同的,每个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但是给出的看法和解读都是学生经过深入的思考之后的结果,教师需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倡导开展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将想法表达出来同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沟通,从而加深理解。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更加的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改善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