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树状”思维能力的实践路径探

2019-12-17

赢未来 2019年33期
关键词:树状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溧阳213300

阅读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来获得有效的信息,并且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以及探究的过程,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阅读教学又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它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入手,这就是缺乏逻辑思维的主要表现,那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将“树状”思维能力融入到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树状”思维能力融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1 了解文章结构体系

在初中语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它与小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包括在文章的长度、文章的深度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调整,学生在课文的理解过程中,单纯的通过朗读很难找到具体的总分结构,将“树状”思维融入到其中,可以实现将不同章节形成相应的框架类型,从而反映文章的结构体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也是将阅读教学与逻辑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有效方式。

1.2 实现学生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树状”思维能力融入到其中可以改善以教师为主体的阅读方式,学生在进行树状图绘制的过程中,需要真正的融入到课文阅读中,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化被动为主动,学生也可以认识到课文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真正的从自己的思路中对语文课文进行串联,这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1.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将“树状”思维能力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在此与学生产生一个有效的互动,构建更加和谐的课堂气氛,阅读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找到一个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运用。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树状”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2.1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来实现树状阅读,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在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其中情境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置身于课文中,从而展开具体的思考,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对于树状阅读的应用来说,也是如此。教师通过给树状阅读构建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思维的发展。例如在《秋天的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文章融入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阻碍,为了实现学生思维上的扩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图片,将秋天季节上的特点以及秋天的雨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不同场景的变换,让学生可以构建一个思维体系,实现树状阅读的推进。

2.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实现树状思维的构建

在语文阅读中,虽然树状思维的融入是在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在理解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的构建上并不是很成熟,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树状体系的设置。首先,学生在初步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课文中所包含的要素罗列出来,包括人物、时间、事件等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排列,例如在《芦花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重点内容中设置一定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树状思维中的具体分支进行了解,从而构建一个相对正确的阅读体系,这对于学生感知能力的提高来说有着一定的作用。

2.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推进树状思维的融入

在树状思维能力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的来思考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打开自己的思路,那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树状思维能力有一个更好的培养。在小组的学习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质疑,并且就树状逻辑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理解,“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文章的树状思维能力培养中,还可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树状”思维能力的本质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将文章阅读与逻辑思维能力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实现对课文的梳理。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引导以及创设情境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树状”思维能力的应用。

猜你喜欢

树状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培养思维能力
钢结构树状支撑柱施工设计
树状月季的嫁接技术及后期管理
树状月季培育关键技术
列表画树状图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