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演员的自我修养
2019-12-17陆为为
□ 陆为为
我是安徽省泗州戏剧院的演员,主工文武小生,从艺近30年,在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一个成功的、有修养的、观众喜爱的戏曲演员,必须具备几个不可或缺的要点。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好演员要有好功夫
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是一个戏曲演员成长和成功的首要条件。中国的戏曲艺术就是程式艺术,它是用程式化的表演来塑造、刻画人物,所以必须要熟练掌握戏曲的唱、做、念、打等艺术表现形式。
戏曲表演的基本功,虽然各个剧种的叫法不一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大体上还是分为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唱、念是舞台人物的语言造型,做、打是舞台人物的形体造型,只有通过语言造型和形体造型以及演员的表情、寓意等,才能成功地完成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唱、念、做、打四个方面的基本功都不可偏废。记得当初我进戏校学戏时,老师就把“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三日空”来警醒我们。在戏校学艺的那些岁月里,勤学苦练就是我的座右铭。
中国戏曲之美,首先体现程式之美,而程式的呈现则依托于扎实的基本功。如果演员基本功不扎实,就谈不上程式,要什么没什么还谈什么戏曲之美。一个角儿、一个腕儿与一般的演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基本功扎实与否的区别。圈子内常说的“这个人有点玩意儿”,就是指演员的基本功。也有人说,现代戏无需程式,演起来不需要基本功。其实,一个演员只要上台就离不了基本功。比如,我在本院新编泗州戏《夙愿》中扮演龚海峰,在剧中这个人物第一次出现时是在往事的回忆之中,身份是一名大学生,在1953年的治淮工地上与自己的初恋情人陆小玥第一次对话,中间要演唱安徽民歌《摘石榴》,后跳花鼓灯,再到双人舞,虽然短短几分钟的表演,但涉及到歌、舞、戏的连而不辍,是戏中戏,没有基本功难以一气呵成。再比如,还是在《夙愿》一剧中,剧中的情节是,三更天洪水破堤,龚海峰和妻子陆小玥安全转移走全村的男女老少之后,夫妻二人被困在一棵槐树之上等待天亮来人救援,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们听到了婴幼儿的啼哭之声,随之发现大澡盆里的婴儿,龚海峰跳入水中,救起婴儿,自己被洪水冲走,这一系列的舞台动作必须有视角冲击力,从树上入水救人,游泳,与洪水搏斗我就自己按照戏曲表演的程式设计了“蹦子”“扎虎”“虎跳”等一系列程式化动作,把他们连贯起来,很好地表现了水中救人与洪水搏斗的戏剧情境。
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就难以互相配合协调,完成对龚海峰这个人物的塑造。很庆幸每一次的演出,我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获得圈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也是我多年来虽然在副院长的岗位上忙于各种事务,也从来没有间断基本功训练的结果,使我受益匪浅。如果是演传统戏,没有程式化,那更是寸步难行。
好演员要有文化储备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只是获得了表现人物,刻画人物的技术手段。但表现人物,刻画人物的前提是了解人物,理解人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得角色之心,应演员之手。要把了解人物,理解人物这两项功课做好,就要不断扩充文化知识的储备。所以,文化修养,包括具备较高的艺术理论素养,是一个演员成功的根本保证。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演戏演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和修养。”实话实说,有些人从他跟你说的第一句话起,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演员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专业素质,判断出他是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表演事业,甚至能判断出这个演员未来是否有前途。这段话虽然说得有点刺耳,细想起来,还就是那么回事。
一个人修养的深浅,不在外表,而在于内心。常言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演员演好戏,除了熟悉生活之外,还要根据剧本提供的时间、地点等去寻找表演的感觉,这就需要多读书,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热爱生活,观察人物,形成一种生活习惯,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一个人的阅历,学识,对自己的了解程度都会对个人修养有一定的影响。读书是最基本的。书读得少的话其它练的再多,也还是没有内涵。
有个比喻说得很准确,读书会让你在台上在聚光灯下的眼睛变得明亮!舞台上你可以把自己打扮得雍雍华贵,沉鱼落雁,可是,你的一双眼睛,心灵的窗户是上不了油彩化不了妆的!只有读书,多读书,眼睛会更明亮,变得有内涵,表演才有深度!这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有些演员,青春靓丽,各种先天条件都非常优越,可是站到舞台上演起戏来,眼里却空洞无物,只能变成花瓶,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其实,现在读书并不是难事,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信息社会,我们能以最快的速度、各种途径获得各种知识。只是需要我们坚定地树立坚持学习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一个专业戏曲演员来讲,学习尤为重要。谈到学习,许多人都认为有些虚冒,是空谈。其实,我认为现在的学习,更有它的时代特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盏台灯一本书的挑灯夜战。时代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学习也变得轻松愉悦。对于演员来说,除了多读书读好书之外,多看戏看好戏也是学习方法之一,读书讲究“开卷有益”,看戏也是一样“开幕有益”,好看的戏要看,不好看的戏也要看,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我们去看戏是去看人家的长处,看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每天沉溺于“玩手机”,低头一族,玩物必丧志,流失的是青春,辜负的是自己。
我所在的艺术院团,安徽省泗州戏剧院,是一个全省乃至全国较为著名的艺术团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李宝琴为领军的泗州戏表演艺术家就常常进行各种访问演出和招待演出,也常常有机会为国家政要演出。老一辈们总是把每一次演出都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一定要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今天在各种大型国家级、省级的调演汇演等艺术活动中,我们除了认认真真演出以外,多听专家们品戏,听他们讲话,一句诗,一句词,都要好好的记在心里,做到记牢,琢磨,沉淀消化,达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为己所用的目的。
只要事事皆做有心人,处处都留心学习,长期坚持学习就不会是一句空话。一般戏曲演员都是少年从艺,文化课的学习都是先天不足,不加强后天“营养补充”就不能突破自身局限,不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及艺术修养,博采众长,虚心求教,就不能在艺术实践中提升自己。
好演员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戏曲演员在有了扎实的表演基本功,自我的文化艺术修养,也有了一定积累后,我认为还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因为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多方协调、和谐而最后呈现出的是一种和谐美。由此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是一个成功的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要让自己的艺术水准不断地得到提升,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要有一个轻松和谐的创作环境,而这个环境是可以创造的,更多的时候,是需要自己创造。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奠定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和谐的人际关系会给人带来轻松愉悦,会给人以互信互补,正如中国一句老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何况,戏曲艺术最讲究的就是“一棵菜”精神。
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互帮互助,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光明磊落、以诚相待。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而我们的艺术创造尤其如此。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懂得尊重人,允许他人不完美,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从本质上来说,人和人都是差不多的。即使有差别,也仅仅是量上的差别而已,我们要接纳差异的存在,瞧不起别人和瞧不起自己都是不对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尊重别人也是一种修养,对别人的缺点多一份宽容和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我们自己就是不完美的,又怎能苛责别人?
其次,待人要真诚、自然。不装模作样、矫揉造作。真实、真情和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待人真诚,就要敞开心扉,袒露情怀;就要敢讲真话,对于自己的缺点,也不藏着掖着。在交往中,做到举止言谈得体、不言过其实,用词朴实自然,就会给人好感。相反的话,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虚假,其次是不沉稳、素质低或者可笑。
老子的《道德经》上的几句话说得真好:“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成白话的意思是:不自以为自己看问题高明,反而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分明。不求自己的荣耀,反而能有机会扬名。不自以为大,就能广结人缘。 不与人争强好胜,则天下就没有人能与自己争强斗狠。用这样的心态或生活态度去对待每一天,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把它译成白话为了更便于记在心里,常常鞭策自己,把它作为日常的行为规则也不为过。
有了扎实的表演基本功,有了一定文化知识的储备,再加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时,成为一个合格的地方戏演员就有了可能,离事业上的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