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学讲课堂,促进智慧生长

2019-12-16高海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策略

高海艳

【摘   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与“讲”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学生搭建支架,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能促进学生的分享、交流,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本文主要从合理运用媒体、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等角度阐述学讲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讲模式;策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分为两个阶段,初学是让学生提前自学导学案上的新知,再学是在精讲基础上的深化学习;“讲”也分为两个阶段,初讲是在学生提交导学案基础上的反馈信息进行讲解,再讲是在学生训练后的讲解,二次学讲循序渐进,能促进理解的升华,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能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学讲模式具有探索性,能调动学生的认知储备,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获得启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当学生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内容时,教师要设法引学生跨越障碍,搭建合适的支架,帮助他们探索成功;具有启发性,教师以范例讲解、演示实验等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能促进学生的讨论交流,让他们产生顿悟,从而能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师在课前发放导学案,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内容与方法,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带着自己的疑问进入课堂,能更快地进入求知状态,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让知识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教师在初讲时要避免讲学分离的状态,要让他们的认识由模糊走向清晰,实现理解的深化。教师结合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难点、错点、疑点知识,并借助多媒体手段讲解内容。部分学生因认知基础、自学能力不足,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以问题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学生在独自学习中记住公式、背诵定义、解决问题。小组学习可以探讨学生独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组内共性的疑惑带入群学中进行讨论。在群学中大家集思广益,实现知识的互通,形成系统的理解。在交流中,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也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每个小组让汇报员进行讲解,对于存在的疑难问题,由教师进行点拨。

一、合理运用媒体,促进素养提升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引领者,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不能让多媒体替代教师的讲解,抑制了学生的思考,要辅助教师的“讲”,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为学生的“学”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旧知去理解新知。在选择素材时,教师要取其精华,删减掉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也不能舍本求末,少追求形式的花哨,要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欣赏《烧不坏的手帕》的魔术视频,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引发他们对“烧不坏”产生讨论交流。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体意识

兴趣是学生探索求知的动力,教师要通过学讲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欲望,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走向主要探学,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快乐。教师呈现生动的内容,聚拢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处理数据,体会到科学探索的无比乐趣。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讲活动,简化知识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探索经验,让他们完整地体验学习过程。学讲活动满足学生的内在动机,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交流自己的体会,从而形成活跃开放的合作氛围,让多样的观点得到交汇,让智慧得到碰撞。如在《分子和原子》一课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八月桂花香时,大家为何会闻到香味?糖块放到水中,为什么会逐渐消失?教者以问题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调动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教者向盛有温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片刻,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由于学生在初学中对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能从品红扩散的角度解释这个现象。在《制取氧气》一课教学中,教者借助导学案,让学生回顾氧气的物质性质,氧气与碳、硫、磷、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验证氧气的方法。再去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了解催化剂等内容。教者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演示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说说反应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思考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迪、相互影响,能促进他们合作意识的形成。

三、把握学习层次,丰富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梯度关系,要带领学生层层深入,循序而进,让学生的思维逐层深入,从简单走向复杂,由表象探寻到本质。教师的讲解要采用低起点、多台阶的方法,通过提问、讨论、讲解、练习等多种手段,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如在《溶液的浓度》一课教学中,教者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惑,将0.1g、0.5g、2g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哪个浓?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方法判断溶液的浓稀?学生由观察、尝味等感知走向计算,判断溶液的浓度,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出溶质质数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公式所表达的内涵。教师提出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常需用16%的氯化纳溶液来配制,现要配制200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氧化纳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问题的提出能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用,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检测应用中,教师设计的练习要由易到难,运用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问题引领学生步步深入,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掌握。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学讲模式,拉近枯燥的知识与真实的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去感受知识、理解知识,能促進学生的交流分享,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从而构建富有活力的学堂。

【参考文献】

[1]周来友.初中化学三大难点的突破策略[J].学周刊,2016(09).

[2]张玉梅.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基础教育,2014(05).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科学论坛,2004(01).

[4]苏瑞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