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
2019-12-16李剑开
李剑开
【摘要】“工匠精神”是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養的热点。本文以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通过产教融合、技能培养和以赛促学三方面来弘扬与渗透工匠精神,为高职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工商企业管理 途径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唱响了新时代需要,也给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亟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和道德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工匠精神对产品、质量和技艺的独具匠心的追求,正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职人才职业道德的培养要求。因此,高职教育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教育培养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二、工匠精神内涵
在高职教育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要厘清“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本质含义,才能在培育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向抓住关键。《说文解字》中记载:“匠,木工也;工,巧饰也”。而《韩非子·定法》说:“夫匠者,手工也”,可见“匠”先是指一种职业,后泛指手巧、技艺高超之人。工匠,是指在专业领域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专门人才。而在“工匠精神”的本质理解上,各国则有不同的。如美国为代表的工匠精神更强调专注、好奇心和创造;以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工匠精神侧重在精湛的工艺上,体现出专注、敬业、精致和严谨等特点。梳理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概述:
第一,爱岗敬业。“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品质。爱岗,就是热爱本职工作,爱一行,干一行,坚守在本岗位中,尽职尽责地工作。“敬业”就是在本岗位中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认真钻研。
第二,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就是一种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精神,也就是要对每个产品或每道工序都要做得更好,聚精会神达到极致。
第三,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一种为打造最优质的产品,从业人员追求突破,追求革新,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实干态度去努力超越过去的自己的创新精神。
三、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
当前,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的内在品质。工匠精神对职业的热爱、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及追求卓越的创新正是高职教育中对人才职业素养和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企业的青睐,利于高职院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另外一方面在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能促进学生对职业认识,塑造较强的职业素养,培育扎实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生涯发展。
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
(一)产教融合,把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人才培养设计中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为在高职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背景下,高职院校把工匠精神的理念贯穿与人才培养设计中,是符合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如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企业文化等专题学习,并注重企业文化的渗透,使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贯穿在专业教学中。另外,在虚拟商业环境VBSE综合实训中,教师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场地岗位设计,让学生体验到工匠精神。学生在模拟每个岗位工作时,让学生理解感受“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涵。
(二)技能培养,把工匠精神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中学习和感悟工匠精神,更好地感受职业的真、善、美。因此,在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技能培养中,课堂与实践教学融合,适度增加实践教学,充分地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工匠精神”。如在质量管理课程上,形成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模拟等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课堂案例教学、模拟实训和校外基地实习三个途径来实现。在案例教学中,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另外,也可以引用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道德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加强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提高其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在项目模拟实训中,通过建立合作实践基地,利用现代学徒制方法,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基本质量管理的措施和要点,培养其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三)以赛促学,开展弘扬工匠精神的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学生展示技艺的舞台,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学校可以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推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并开展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弘扬工匠精神。如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开展沙盘模拟对抗赛。比赛以团队形式开展,每个队伍由5名参赛队员组成,每个团队分设总经理、财务总监、采购总监、销售总监、生产总监5个岗位,各团队创立一家企业,在仿真的竞争市场环境中,通过分岗位角色扮演,连续从事6个年度的模拟企业经营活动。在比赛中,学生在各自岗位中模拟企业运营运作,各司其职,这不仅检验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沟通及团队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能培育学生职业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石搏.高职教育务必引入“工匠精神”[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4):87-88
[3]张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性研究[J].江苏高教,2019(02):102-105.
[4]李海洲,唐衍军.审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维度与路径[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0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