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为基 向“悦”而为
2019-12-16张琦
张琦
关于“群读类学”的研究,当前在“群”“类”的建立上,研究者多从教师层面、文本层面及教学层面展开思考,如按人文专题、体裁、题材、作家作品、表达方式方法等组元,而对阅读者——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需求等考虑不足。本文力图从学生读、学的层面探讨“群”“类”的组元问题。
一、以读为径,以学为的,领悟阅读方法
学生开展多文本阅读并非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把“群读”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学法、用法、得法才是课题研究的真正要义。从这个角度上看,读是学的凭借,学是读的目的。我们在寻找“群”和“类”的路径时,可以从有效的阅读策略入手,思考学生怎么学、怎么读。
1.在类比阅读中巩固阅读方法
学习重在温故知新,类比阅读就是一种巩固式阅读。以类比阅读方法来思考单元的组元,要了解现阶段学生阅读的起点和发展点,并循着这个点精心寻找精读篇目“1”,将学习“1”的相关方法和知识运用于单元群文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和巴金的《给家乡孩子们的信》有许多相近之处:同是书信体,写作对象都是孩子,表达的主旨都与学习语文、学习习作有关。将它们组在一个单元里,学生能透过老一辈作家的殷殷教诲,学习他们认识语文、对待学问、看待生命的态度和方法。
再如学习《丰碑》时,先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感受军需处长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质,继而引入微型小说《桥》,鼓励学生在特殊的环境中、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形象,即老汉正气凛然、不徇私情,在公私冲突时以人民为先,在性命攸关时以儿子为重。将《丰碑》和《桥》联系起来寻找共同点,能明白军需处长和老汉都是党员形象的最佳代表,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为是党性的最根本体现。在此基础上,推荐外国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进行类比学习,让学生从军需处长、老汉、船长身上认识特殊的党性和普通的人性,感受人物高尚的品质。
2.在对比阅读中深化阅读方法
对比阅读就是通过比对、分析,探寻阅读材料的相异之处,找出阅读材料的个性特征。这种阅读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异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在于知识的运用、独到的发现,在于阅读者由被动变主动的角色转换。
可以将续写名著结尾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托尔斯泰的经典名篇《穷人》,结尾处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对比阅读不同角度的想象文,分析比较它们在文本主旨、语言风格、构思布局等方面的层次、角度的高低或异同,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思辨力。
可以将题材相似而表达不同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获得了丹麦女王颁发的“丹麦国旗勋章”,叶老在1953年、1958年、1978年、1986年都有重新校印本。梅益翻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几代人,其他人的译本有二十多种。将翻译家自译的版本进行对比,或将多个翻译家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学生能在思想内容、感情色彩、风格韵味、语言表达等比较中获得独特的阅读收获。
可以将名著阅读与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对比思考。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和影视片段进行比较,能帮助学生感受文字表达的丰富想象力和极大的张力。
可以将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进行对比阅读。中国教师教《灰姑娘》,一般将思想主旨放在“善良的人有好报,邪恶贪婪的人没有好报”上,思维相对定式;美国教师教这篇童话,往往将虚幻的童话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思维相对发散。通过对同一篇文章不同主旨的理解,发现同一文本存在着多角度阅读价值,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视野。
3.在联想阅读中延展阅读方法
通过横向或纵向式的联想,对立或补充式的联想,由此物到彼物,由此类到另类,由古今、新旧、爱憎等对立产生的联想,能帮助学生走出浅阅读、泛阅读的误区。比如《梅花魂》中,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有别样情感?梅花到底代表着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描写梅花的相关诗文,如陆游《卜算子·咏梅》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能让学生通过对梅花意象的感受和把握,加深对梅花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气节的理解,体会祖父对祖国、民族深深的眷念之情。
二、以学为径,以读为的,感受悦读乐趣
由“阅读”到“悦读”的过程,是一个用心品味、不断回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是路径,读是目的。教师在寻找“群”和“类”的路径时,应适时选择适度的、多样化的阅读内容,在学生学什么、读什么上着力。
1.文学作品阅读
受辨识能力的限制,学生难以对“读什么”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作为学生阅读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多为学生推荐有品位、有情怀的文学作品,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让他们受到情感熏陶。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等饱含着温度,蕴藏着诗意,拥有浓浓的情怀,是值得品尝式阅读的上乘之作,应大力推荐给学生。
2.经典著作阅读
经典著作的高度、深度与小学生浅阅读、趣阅读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教师建立“群”“类”时,可以在整体了解名著的大意或背景的基础上,对精选的章节或片段进行指导性阅读。比如小学生阅读《红楼梦》,难度相当大,但其间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很适合小学生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年龄段重读经典。比如中年段学生阅读《小王子》《汤姆叔叔的小屋》,只需要把握内容大意,知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高年级时可以再次走进这些名著,运用小说阅读法来尝试分析人物,并抓住细节体会名著独特的语言风格或文本架构;八年级、九年级再捧起这些著作时,可以结合作者、写作的背景或小说反映的时代,深刻领悟著作独有的思想内涵和主旨价值。
3.实用性文本阅读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实用性文本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越来越凸显。实用性文本的阅读要依据文体、抓住主体和主干,引导学生清楚地把握表述者的思路、角度、层次,归纳、提炼、整合文本中的每一个环节或步骤中的每一个要点,以准确把握文本的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群文组元的教学中,要处理好“1”和“N”的关系。筆者认为,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群读类学是引导学生借助精选篇目“1”的学习所得,在多选篇目“N”的阅读中巩固提高,并通过“N”的多文本阅读,强化、深化“1”的学习收获,所以在“1”和“N”的建“群”分“类”中,不管读、学谁为路径、谁为目的,“悦读”应该是终极目的。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