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数字教课文

2019-12-16陈丽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造桥桥洞土路

陈丽

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赵州桥》是一篇传统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课文中的“坚固”“雄伟”“创举”“智慧”“才干”等关键词显得很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笔者采取数字教学法,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借助时间数字理解“坚固”。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数字词,学生立即回答“一千三百多年”。笔者紧接着提问“一千三百多年”说明了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时间长”。笔者又相机引导:“赵州桥经历一千三百多年,表现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学生一时语塞。从学生的表现上来看,学生在阅读时不善于从总体上把握文意,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快速默读全文,从文本总体上去理解。很快,有学生找到了“雄伟”,有学生回答“创举”,也有学生回答“坚固”,不一而同。笔者便列举学生常见的农村土路和“水泥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哪一种道路“坏”得快,学生立即回答“土路”,并且说明了“土路”不如“水泥路”结实。笔者相机把“雄伟”“创举”“坚固”等关键词板书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比较。最后,学生一致认为,“一千三百多年”这个表时间的数字表现了赵州桥“坚固”的特点。

借助长度数字理解“雄伟”。在理解了赵州桥的“坚固”特点后,笔者又引导学生找出有关长度的数字,学生立即找出桥长“五十多米”,桥宽“九米多”,河宽“三十七米多”。笔者便拿出教具——一根80米长的绳子。带领学生来到室外,分小组测量“五十多米” “九米多” “三十七米多”,学生量完后惊呼“这么长!”“这么宽啊!”但笔者只是笑笑,不置可否。回到教室,笔者出示现代桥梁PPT,学生看完PPT,又觉得赵州桥并不太长,宽度也很一般。教学至此,笔者又引导学生回到“一千三百多年”这个时间数字上,让学生将长度数字和时间数字进行对比,学生恍然大悟:与现代桥梁相比,赵州桥的确算不上长,也算不上“雄伟”,但是,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朝,当时的造桥工具不过是铁锹、铁扦之类,造桥材料不过是石头、砂石之类,石匠能够造出这样长、这样宽的石桥,确实是够“雄伟”的了。

借助事物数字理解“创举”。在弄清了赵州桥的“坚固”“雄伟”特点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段,在阅读中画出表示数量的词,通过阅读,学生很快找到“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共有“四”个小桥洞)。笔者便提出三个问题:“一”个大桥洞有什么作用?大桥洞顶上左右的“四”个小桥洞有什么作用?文章写这些内容是为了说明什么?前两个问题并不难,学生能很快作答,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众说纷纭,笔者便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写这些内容是为了说明,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一般的工匠不会这么造桥,而建造赵州桥的工匠却考虑到了水的冲击和桥的承重,可见,这种造桥技术是一个创新。学生听了笔者的分析,立即从文本中找到关键词“创举”,甚至有学生从文本末段找出“智慧”“才干”,教学效果出人意料。

举一反三,借助数字理解“美观”。在前面引导教学的基础上,笔者放手让学生阅读第三段,通过前面所学,学生分组讨论:第三段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所指向的事物说明了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各小组推举代表发言,最后,由语文课代表综合各小组发言,形成以下答案:第三段有“桥面两侧”“两条相互缠繞的龙”“两条飞龙”“双龙戏珠”等数字及数字指向的事物,这些数字及其指向的事物说明了赵州桥的“美观”。

(作者单位:襄阳市南漳县武安镇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造桥桥洞土路
哪些车能通行
过桥洞
超大吨位造桥机长距离跨越连续梁施工技术
小船过桥洞
家乡的土路
拼装式节段箱梁造桥机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铁路客运专线YZ2500移动支架造桥机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