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TI的我国乡村治理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9-12-16黄美霞黄惠琴
黄美霞 黄惠琴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已进入了新时代,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之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此,以挖掘乡村治理的研究热点为目标,利用文献题录分析工具SATI进行高频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同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生成社会网络图谱和多维尺度分析图谱以对国内乡村治理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SATI;乡村治理;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4.050
乡村治理是指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为乡村社会提供公共品的活动[1]。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针对当前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仍不高,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尚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国内学者对乡村治理的研究也出现新态势,并随着国家对乡村建设政策出台的不断变化。
1 研究设计
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的研究现状探究,主要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乡村治理”为主题词,截至2019年6月,对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刊发的文章进行筛选,将数据转化为EndNote格式后并用于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的研究样本。接下来,本研究主要运用SATI软件对中国知网上提取的数据进行关键词整理,再借助相关可视化软件呈现图谱方式以揭示主题研究动态。
2 结果与分析
在20世纪90年代,已有了关于乡村治理的探索,不过研究力度有限。从历年发文量趋势来看,自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起,对该主题的研究开始增多,2006—2016年的相关文献量平稳递增,但数量有限。直到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治理有效”作为战略总要求之一,对乡村的社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乡村治理”主题的关注度激增,是目前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热点。2018年的相关文献数量同比增长200个百分点,可见国内学者对主题的热度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
2.1 高频关键词的词频统计与共现矩阵
为了更好地获取关于乡村治理研究热点信息,研究过程以高频关键词为基准。由统计得出,频次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乡村治理(236)、乡村振兴(119)、自治(39)、法治(24)、德治(19)、新乡贤(13)、村干部(11)、社会资本(9)、多元共治(7)和治理主体(6)。“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本身作为标识乡村治理领域的名词,出现频次最为频繁,其次是“自治”“法治”“德治”,一定程度可说明与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适用于治理乡村问题。关键词“新乡贤”和“村干部”出现的频次也较多,说明在我国乡村治理方面也重视对治理主体的研究,加强村干部与农民的联系,发挥新乡贤对乡村建设的带动作用。通过以上高频关键词的分析,某种程度能体现新时代乡村治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但仅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的论述显得过于单薄,因此对高频关键词从共现矩阵方面作进一步探析。
通过SATI软件生成了60×60的共现矩阵,其中在相异矩阵中,各高频关键词分别与乡村治理的距離数值由小至大的顺序依次为新乡贤(0.979 1)、法治(0.986 2)、新时代(0.990 5)、德治(0.991 9)、社会资本(0.996 2)、自治(0.998 1)。由此可知,涉及乡村治理时,众多学者会结合“新乡贤”“法治”“新时代”“德治”等方面共同讨论。再对比相似矩阵表1中的数据可知,在对乡村治理论述时,大量研究主要以新时代为背景,探讨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方式以及新乡贤对乡村治理的角色作用。
2.2 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图谱分析
经过前期的准备和进一步探讨乡村治理的关键词之间关系,此部分主要将60个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导入至Ucinet和NetDraw可视化软件中,再设置软件内部的中心度分析得到60个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图谱(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乡村治理”的节点最大,体现其在各类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新时代”“新乡贤”“基层政权”“乡村治理现代化”“村干部”与“乡村治理”的连线较多,说明它们在一篇文献同时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多,也是乡村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此外,“自治”“法治”“德治”之间的连线最粗,代表关系最为密切,说明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关注重点方式。
2.3 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
采用SPSS对60个高频关键词构成的相异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图谱,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Stress=0.503 17,说明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反映出乡村治理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学术联系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60个高频关键词大致可以聚合成3个领域。其中,领域1处于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交汇处,众多关键词主要聚集在第一象限。领域1离中心比较近,是在战略坐标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包括“乡村社会治理”“‘三农问题”“乡贤”“国家治理”等关键词,表明与类似主题关系密切,并且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领域2的关键词比较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第二象限的关键词(如“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协商治理”“城镇化等”)研究由来已久,该主题发展相对成熟。在第三象限内的关键词具有明显的主题,但研究成果较少而处于相对边缘地位。领域3的关键词几乎都分布在第四象限中,在第四象限内的关键词是处于边缘地位的研究,对于这类研究尚未成熟,可成为未来研究的趋势。
3 总结与展望
以中国知网关于乡村治理的文献为样本,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乡村治理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总结出国内对乡村治理研究的热点。根据分析,针对该主题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关于乡村治理体系探讨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七大战略之一,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对乡村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并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如今,我国众多学者对乡村治理体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其意义、现实问题以及路径选择方面。在乡村治理体系的意义方面比较偏向于从国家层面、新矛盾方向论述,郑会霞[2]认为乡村治理体系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需求。邓建华[3]认为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内在需要。在乡村治理体系的面临现实问题方面,主要体现在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基层政府管理效率低下、人才队伍落后、法治意識淡薄、自治能力有待提高、乡土文化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在乡村治理体系的路径选择方面,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黎珍[4]从自治、法治和德治多个维度展开:1)自治维度上,通过培育自治主体意识、完善自治制度办法和加强民主监督等方式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2)法治维度上,落实基层组织依法行政、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以及注重培育村民的法治精神;3)德治维度上,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的道德教育,鼓励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和弘扬乡村先进文化。朱丽荣[5]指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首先应以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关键在于有问题意识,创新乡村治理的探索路子并阐释以农民为核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3.2 关于乡村治理的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人”是乡村治理过程中主要的一部分,值得学者们关注。张慧瑶等[6]认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具有一定风险——原生性风险和次生性风险,原生性风险包含治理效率风险和农民权益风险,次生性风险包含权力异化风险与社会稳定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与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博弈碰撞、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冲突以及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紧张分化等现实基础密不可分。为了降低这些风险,他们提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模式建构:从“集权”到“治理”、从“政府管制”到“市场自律”、从“边缘”到“中心”、从“子民”到“公民”。殷民娥[7]从参与主体的分类着手,指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局,认为面临村支两委行政附属化、农村留守村民老龄化和农村社会组织小散化的困局。对此,作者从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乡村治理的研究目前不多,对于已有研究更关注乡村治理体系,但是对自治、法治和德治方面的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应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继续探究乡村治理模式探究。此外,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将取得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2008—2018年的乡村治理领域研究的图谱。由于对时刻更新的研究和成果未能及时捕捉,而且以研究国内文献为主,所以研究存在局限性,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完善。
参考文献:
[1] 党国英.我国乡村治理改革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08(12):1-17.
[2] 郑会霞.构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意义、困境及对策[J].学习论坛,2018(12):87-92.
[3] 邓建华.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6):61-67.
[4] 黎珍.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路径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9(1):73-77.
[5] 朱丽荣.新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9(2):42-43.
[6] 张慧瑶,李长健.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风险防范研究[J].农业经济,2019(3):6-8.
[7] 殷民娥.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J].江淮论坛,2016(6):46-5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