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钢琴作品对广东音乐的借鉴与融合

2019-12-16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曲调岭南

吴 洁

(肇庆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引言

广东音乐素材是目前当代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较为常见汲取的音乐素材之一。“广东音乐”是岭南音乐的一个部分,学术界将传统的岭南音乐细分为“广府音乐”“潮汕音乐”“客家音乐”三大乐种[1]。广东音乐最早形成于清末民初,常用于民间音乐仪式中的过场曲目,当时人称“谱子”“小曲”。早年的广东音乐闪烁着流连于歌台与温柔之乡的点点光芒。后来在1917年“武侠会”出现后,以陈铁笙为首的粤乐老前辈组建了“粤乐部”;1919年后又组织吕文成、司徒梦岩、甘时雨等人一同组建了“中华音乐会”[1],该会的成立对于广东音乐传播到多地以及后来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改良创新了诸多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同时改编了《雨打芭蕉》《步步高》等多首著名粤乐作品。1949年建国后,广东音乐逐渐蓬勃发展起来,主要以各个地方组建的民间乐社的娱乐为主,在广东俗称“私伙局”。广东音乐曲调悠扬,表现的音乐内容大多是自然景物中“花、鸟、鱼、虫”的描摹,具有鲜明的休闲娱乐的世俗性特征。

研究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星海音乐学院周凯模教授在2000 年带领“岭南音乐文化研究”课题组团队将多年收集的岭南音乐文化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建起了岭南地区第一个本土特色的学术基地“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近年来,有关广东音乐钢琴创作的文献研究已初露端倪,大约有80余篇文献在国内、国外的专业期刊上发表,并在相关的学术会议中宣讲。尤其是对广东风格钢琴作品,学术界也称为“岭南风格钢琴作品”的研究,将成为今后钢琴学界研究的重要方向。首先,岭南音乐,它包括广东、广西以及海南的全境以及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区的全部音乐文化。其次,“岭南风格钢琴作品”是岭南音乐创作的一个分支,它是以岭南地区传统民间曲调为创作基础,具有岭南音乐文化的创作特征,并能充分展现当代岭南人民的人文内涵与精神风貌的钢琴曲[2]。近年来多部著作、大型中国钢琴作品集都系统地梳理了当代岭南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音乐界也掀起了研究、演奏岭南钢琴作品的热潮。《岭南乐器的乐种学阐释》是袁静芳教授将乐种学理论与德国的霍恩波思特(E.V.Horobostel)的乐器学进行了资源整合后,深入剖析了这些岭南的乐器由其演绎的音声中所代表的岭南各地社会结构、民间风俗、宗教仪式等文化特征;《岭南广东音乐艺术特色阐释》也是多名广东的教育家、演奏家从演奏教学、审美特征方面对岭南音乐文化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深入探索。本文通过分析具有岭南风格的当代中国钢琴作品,探寻作曲家在创作中从旋律的改编、曲体结构、音色特征、调式调性等方面对广东音乐素材的借鉴与融合,研究这些作品所具有浓郁的广东地域风情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岭南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的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融入广东音乐素材创作的岭南风格钢琴作品在数量上已经积少成多,笔者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归纳梳理了具有岭南音乐风格代表性的钢琴作品(见表1)。

表1 相关钢琴代表作品梳理

国内关于岭南钢琴创作发展的研究大概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十到四十年代,萧友梅1916年在德国创作的《哀悼引》是广东音乐钢琴作品创始萌芽阶段具有独创性的一部作品。该曲是为了悼念蔡锷与黄兴两位辛亥革命的先烈而创作的哀乐。这一时期拉脱维亚籍俄国作曲家夏里柯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广东生活时候,也创作了很多粤调风格的钢琴曲,例如《粤调五首》又译(中国南方民歌五首)、《澳门摇篮曲》以及他留居港澳期间,创作了很多以澳门为题材的作品。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中国受到了“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创作有中国特色作品的影响,在钢琴创作领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音乐作品[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代表作曲家陈培勋、马思聪等人开始创作一些具有广东风味的钢琴作品,力求运用西方的创作技法与中国风格融为一体。《狮子滚绣球》《思春》等多部钢琴作品掀起了岭南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高潮。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东岭南地区的音乐文化面貌,折射出广东岭南地区多元丰富的文化价值观,反映了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岭南土地上的碰撞与交融。第三阶段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尤其在1975年,储望华、杜鸣心、黄蓉赞等作曲家创作了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岭南音乐风格特点的钢琴作品。岭南风格钢琴作品创作中的第四阶段是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陈怡、曹光平、陆华柏等作曲家创作的岭南风格钢琴作品融入了现代派作曲家多调性、无调性等创作理念,以新颖的视角汲取了广东本土文化的精髓,深层次地挖掘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创作了多首高质量的以广东音乐为素材的钢琴佳作。

近些年来,中国钢琴作品的多元化的发展迎来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中国钢琴作品发展至今,已探索到多部脱胎于广东音乐曲调,从和声、曲式结构的多样化到调式、织体的处理都作了创造性运用的钢琴作品。广东音乐以开放的中西交融为背景,这些以广东民间曲调为音乐素材的钢琴作品,无论在音乐体裁、风格意韵、精神内涵等方面,都是堪称典范的佳作。正如鲍元凯所言:“中国传统音乐有着西方专业音乐难以望其项背的独特神韵和丰富的积淀。”[4]这些作品以原始的素材与题材,经过本土化的改编,符合岭南音乐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形态,展现出广东音乐文化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音乐意韵。

二、岭南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

(一)岭南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对广东音乐的借鉴方式

在本研究中,所说的岭南风格作品创作中的对广东音乐的借鉴方式的“借鉴”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直接选取,对广东民歌的曲式结构、曲体内容不加修饰,或者稍做改变;另二方面是指以广东民间小调为主题,借用它的旋律进行改编,以及对广东音乐民族乐器的音色的模仿与和声调式方面的借鉴[5]。

1.借鉴广东民间曲调进行多样化的曲式结构创作

从历史渊源看,传统的广东音乐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它根植于广东三大乐种,以广府音乐、客家音乐、潮汕音乐为主要音乐素材,同时融汇部分少数民族民俗活动的音乐内容,孕育出种类多样的广东音乐。广东民间音乐的曲调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往往也是多元性的融合,多将传统戏曲中的昆山腔、弋阳腔与当地岭南小调、珠江三角洲各地的音乐曲调相融合,而形成了广东音乐细腻的曲调。广东的钢琴音乐在发展中渐渐采用了西方的曲式结构,作曲家在不改变广东地方色彩的基础上,加入西洋传统的曲式结构,使得作品既贴近群众与百姓的劳作生活、又极具岭南本土的文化特色。作品《卖杂货》中旋律就引用了同名小调“卖杂货”和粤剧小调“梳妆台”这两首鲜明显现岭南风味的民间曲调(见谱例1)[6]。

谱例1

谱例1 中该曲调的主题是只有9 个小节的b 羽调式,短小的音乐动机穿插在跳动的音符中,再现了当年陈氏在岭南小镇生活时见到货郎走街串巷、奔波叫卖的情景,表现出卖货郎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曲作者对岭南生活鲜活印记的生动写照。曲作者将原曲短小精炼的主旋律改编扩充为113 小节的典型单三部曲式作品。曲式结构图见表2。

表2 《卖杂货》曲式结构图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也是陈培勋借鉴了“水仙花”“双飞蝴蝶”原曲的曲调旋律,全曲以五声调式的调性布局进行同宫转调、异宫异调等多次转调,在创作中采用广东传统民间音乐创作中合头换尾、鱼咬尾等手法对原曲短小精炼的旋律进行加工反复与扩充,同时在融合西方的变奏曲曲式的原则上采用双主题加工创作,主题A是“双飞蝴蝶”的曲调,主题B采用“水仙花”的曲调,两个主题在重复变化中发展,生动展现出两只蝴蝶灵动翻飞、忽近忽远的音乐形象[6]。曲式结构图见表3。

表3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曲式结构图

2.借鉴“粤调性”贯穿于和声调式的创作

广东钢琴音乐作品都是在粤乐旋律之上来配置和声的,作曲家将和声发展与具有民族特点的广东音乐相结合,多采用在和弦的II、III、IV级建立的附属和弦及其转位,再加六音来形成极具厚度与张力的和声结构。另外,还加入具有中国作品特色的空五度和弦,在五声性和弦的和弦结构中,省去三音构建的三和弦,从而减弱西洋音乐的和声旋律风格,彰显五声音阶调式特点(见谱例2)。

谱例2

在广东的钢琴作品中,最常用的民族调式有徵调式,其他的宫、商、羽调式也较为常见,而角调式则较为少见。在中国近代以广东素材为主的钢琴创作中,陈培勋是颇具影响力的广东钢琴音乐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钢琴作品大多采用广东音乐中最常用的徵调式,作品《思春》则采用了“乙凡调”①“乙凡调”,也称乙反调,是广东音乐中颇具独特风格的曲调。它以自然音级中清角(F音)、变宫(B音)在公尺谱上类似乙凡来命名,曲调中清角(F音)和变宫(B音)是对作品中悲伤、惆怅情绪起到渲染的作用,不同于其他民族七声调式,乙凡调中的偏音F和B成为骨干音符代替E、A,音调沉静哀怨,因而被称为“苦喉”。,作曲家将曲调中的偏音清角F音和变宫B音作为旋律骨干音,在保持乙凡调基本音阶的结构同时采用了很多跳音和速度的变化,将原曲中的悲凉与惆怅一扫而空,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见谱例3)。

谱例3

这些广东音乐素材的改编曲在原曲音乐特点的基础上,从传统的广东音乐的调式中汲取养分,借鉴创新发展并运用于作品旋律风格与和声调式的设计当中,也是作曲家探索广东音乐钢琴化的重要途径。

3.借鉴广东民间乐队主奏乐器的音色

广东音乐在民间经孕育和发展了多年,形成了柔美温婉的曲调风格,粤乐的主奏乐器也受到了西洋乐器的影响。在音响效果方面追求柔滑自然、灵动活泼的音响意韵,萨克斯、钢琴、大提琴这些西洋乐器在当时的广东作曲家手中,也变成具有中国化特征的演奏乐器。广东钢琴作品代表曲目《彩云追月》,最初也是由广东的民间乐队演奏,乐队是由二弦、月琴、横萧、小三弦、提琴组成的“五架头"的乐队编制,也称为“硬功组合”。后来《彩云追月》由任光改编为钢琴曲,全曲显露出广东音乐独特的清亮典雅。音调悠扬高远,独具个性的装饰音型,形象地描绘出“云月相追”的粤乐风格与魅力。《彩云追月》这首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短倚音,这种加花式的前缀装饰音润饰了整句的乐思来模拟民间乐器高胡的音色(见谱例4)。高胡是广东音乐中颇具音乐感染力的民族乐器,亦称“粤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高胡的创作鼻祖吕文成将二胡的琴弦改造成钢丝琴弦,同时将空弦提升四度,在音色与演奏弓法、技巧方面借鉴同类中国乐器二胡,从而创新发展成岭南传统文化引领下的主流乐器。高胡中音区音色温润、恬静,采用短小装饰音巧妙穿插在这首作品的演绎中,给人带来云月相绕的动感。

谱例4

钢琴改编曲披挂广东岭南音乐风情后,很多广东作曲家用钢琴演奏技巧结合民族乐器创新的演奏技法,对多种特定民族乐器进行了音色模拟。粤调作曲家吕文成将《平湖秋月》改编成钢琴独奏曲,作品中多次运用高胡、扬琴、洞箫等演奏乐器,给人带来高远、幽静的音色。曲调中的主旋律都是以乐器“高胡”为主奏乐器的音色,旋律的创作特征里中也显现出高胡演奏技法中的上下大小滑音的结合妙用。谱例5是在钢琴上通过八度的后倚音来模拟高胡的大滑音的演奏,大滑音在高胡的演奏技法中也称为“大绰”,从低向高的滑音中音程的距离较远的称为“大绰”、音程间距较小的称为“小绰”,滑音技法的妙用极大丰富了广东钢琴音乐的表现力[7]。

谱例5

钢琴在模拟广东音乐主奏乐器高胡时会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广东音乐作品中的↑fa 与↓si 有时候的音高会偏高一点,音高游移不定也使广东音乐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和无穷的韵味。

(二)岭南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对广东音乐的融合手段

1.创作中融入广东音乐特色语汇和旋法特征

广东音乐创作中颇有特色的音乐语汇分别是“冒头”与“迭尾”。“冒头”也称“先锋音”,它是广东民间深入血液的“广东方音”,是指在一个乐句前起到连接乐句的装饰音群,“冒头”的运用与构成早已渗透在广东音乐中沉香发酵,成为比较常见的并有有特色的重要音乐标记[7]。巧颤细密的装饰音模仿是广东民间乐器的音响效果,一般是在旋律开始的部分使用,使作品中呈现出“笔意在先”的音乐意境,惟妙维肖地将广东方言语调中的音乐元素呈现出来(见谱例4)。“迭尾”是在乐句的尾部进行加花装饰变奏,对曲调进行一种延伸化的处理,在音响效果上是一种相同节奏型的填充,形成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见谱例6)。

谱例6

广东音乐除了“加花”发展外,还擅长音和音之间的大跳。在改编的钢琴曲中,作曲家积极发挥大跳的旋律手法,大跳音程构成的旋律音调非常的明快、活泼、音浪叠起叠落,在《旱天雷》《步步高》等多首作品中均采用了远距离大跳音程来增加旋律的动力感。句首弱起也是广东音乐创作中非常普遍但又别具一格的旋法特征,弱起节奏的使用,衬托出强拍骨干音符的节奏律动和饱满的音质,作品《旱天雷》中使用句首弱起的旋法特征,来表现雷声的音响效果(见谱例7)。

谱例7

2.融入广东韵味的复调创作风格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以陈培勋为代表的广东作曲家,大胆结合欧洲传统钢琴作品的体裁类型,通过加花、对比、展衍等广东音乐中考究的写作技术对复调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广东作曲家对广东民间音乐与西方创作技法融为一体的创新意识。在《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第二变奏中出现了以“双飞蝴蝶”为主题的三声部复调织体,作者将广东音乐的韵味潜藏在怡然舒缓的乐句中,高声部是五声性的核心曲调,中声部是对位声部,低音声部是连续C 的持续低音。这段多层次的声部呼应复调织体是从G商到F商调式的转调模进中发展,调式色彩的转换凸显了广东音乐线条元素的韵味特点(见谱例8)。

谱例8

在《卖杂货》的复调段落中,作曲家选用了广东韵味的粤剧小曲“梳妆台”的主旋律,此曲融入了西方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创作手法,但是在中段复调段落的调性方面,并未采用西方创作技法中在主部的属调上进行创作的特点,而是用了主部的下属调式E徵调式。作曲家在创作时非常注重旋律织体的横向联系、乐句的线条感与方向性以及各个声部的在和声背景中的流动感(见谱例9)。

谱例9 中是卡农式的模仿创作手法,右手是主旋律,左手是支声部的模仿,两个声部在和声背景中交相呼应,描绘出岭南小镇旖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风。我们在弹奏时,也要注意支声部恬静的吟唱式的旋律发展走向,注重广东音乐柔和其外、刚韧其中的的音色特质,体会乐句呼应间的真挚情感和语气,形成错落有致、温婉秀丽的广东韵味复调音乐。

谱例9

结语

中国钢琴音乐具有丰富的民族性与多元性,广东音乐是中国钢琴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东音乐曲调清新、来源于民众日常的劳作与民俗活动中,是我国岭南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俗特征的音乐。兼收并蓄又保守有型是广东音乐的特点,这种精神也将成为广东音乐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用中国的钢琴音乐来表达广东音乐素材作品的含蓄柔美、生动意蕴,对中国作曲家来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创作方向,借鉴与融合是创作广东音乐素材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广泛使用的两种重要手段。借鉴各种广东音乐素材进行创作,融合广东音乐曲调的“粤调性”,模拟广东音乐主奏乐器的音色特征创作,这种民族化特征的钢琴创作是我国钢琴创作的根本,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的作曲家沿着萧友梅、陈培勋、马思聪等作曲家的创作道路不断前行,创作出更多的优质的钢琴作品,不仅使钢琴作品具有浓郁的广东地方味道,更传递出中国作品“以韵传神”的创作特点。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曲调岭南
忆岭南
新时期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论广东音乐的发展和与中国钢琴音乐的交融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学校管乐团对传承广东音乐的价值和意义
不辞长作岭南人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