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初探

2019-12-16

黄河之声 2019年22期
关键词:声部节奏思政

高 蕾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思政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德育教育,即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阵地,孩子在上小学时,必会开设思想品德课,到了中学大学还会有思想政治课,可以说对一个人“德育”教育会伴随着在校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国很多大学的校训上都会有一个“德”字,有数据显示,在2454条校训中,“德”字出现的频率高居榜首,8.7%的高校在校训中用到了“德”字。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广西师范大学“德才并育,知行合一”;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香港大学“明德格物”;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等,高校校训“德”字为先。由此可见,中国人非常重视一个人品德的发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学生不论是在个人修养、道德品德、心理健康还是价值观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话揭示了长久以来我国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而是要贯穿于每门课之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只局限于思想政治课这个狭义的“思政课程”的话,就无法塑造好一个人,一个有知识懂礼貌的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高校教学中,不能就专业谈专业,而是“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音乐课程体系里的思政元素有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养成健康审美的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在音高、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进行专项训练。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钢琴、器乐、声乐、合唱等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因此必须予以重视。教师除了在技术层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之外,还应该深度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

一、通过作品对学生思想进行洗礼

每所高校所使用的《视唱练耳》教材都不一样,但不管是哪本教材,里面的视唱曲目都常常会选取中外经典作品的片段。教师可以好好利用这些经典作品,通过对作者、作品背景、旋律特点、感情表达等诸多方面的诠释,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洗礼。

如中国曲目选段聂耳《码头工人歌》,这部作品是聂耳独幕歌剧中的一首,歌曲塑造的是觉醒的中国阶级的英雄形象。首先对于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的经典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自学,并在课上相互分享。教师可通过视频或课件的方式讲述聂耳的爱国主义品质,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其次,在学唱这首歌曲时,要对歌曲进行分析,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码头工人痛苦不堪的生活。本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三连音节奏,二是休止节奏。教师在教授学生演唱这两种节奏之前,应该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使用如此之多的三连音节奏和休止符,以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码头工人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的劳累,经常是积攒着全身的力量去干活,休止符则生动的表现了工人们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口气的疲惫状态。为了能使所有工人的劲往一处使,作者使用劳动号子的手法用三连音的节奏演唱,形象的表现码头工人筋疲力尽的状态。

外国曲目如《念故乡》是很多视唱书中都会出现的一首作品,它选自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里的一首民歌。首先教师应该对作曲家本人及作品写作背景进行阐述,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在演唱方面,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乐曲的写作特点。乐曲的旋律是建立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以级进和小跳为主,旋律优美朴实,歌唱性强,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乐曲的节奏多以附点八分节奏组成,运用附点节奏可以表现出怀念故乡时内心激动的情绪。在学生能够把握好音准和节奏的条件下,要注意力度上的变化,演唱出既孤独悲哀又浓厚饱满的思乡情。最后教师播放乐器演奏的《念故乡》片段,让学生通过聆听不同配器的音色,更准确的体会作品的情感表达。

二、多声部视唱曲注重“和谐”

多声部视唱曲是教材中必有的一部分学习内容,它作为视唱的高级形式,旨在提高学生音准的同时,教会学生在演唱时要具有集体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有一双敏锐的耳朵,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的声音相融合统一,以达到高度和谐的状态,这种和谐不仅仅体现在音准上,还包括音量、音色等各方面。除了演唱技术上的和谐外,教师还可以将这种和谐扩展到人与人、人与世界、天地万物的和谐之道。

笔者曾经在校内上过一堂《二声部视唱与创作》课程思政示范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二声部视唱的训练,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的准确度,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之间的密切协作,体会声音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集体思想情感的凝聚力;掌握创作二声部歌曲的基本方法,并熟练运用。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视唱环节,第二部分是创作环节。在视唱环节中,学生学唱二声部歌曲《小松树》,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由学生总结演唱二声部视唱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其中声音的和谐统一是最重要的问题。在创作环节中,以《国旗国旗红红的哩》为例,教师教授学生为此歌曲创作低声部旋律,创作的手法是采用协和音程,即大小纯音程。创作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声部之间的配合,不能出现一个声部的声音压倒另一个声部,或者两个声部各行其是,配合不到一起去,更不能出现任何一个同学声音唱的凸显出来的情况。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和谐统一中才能演唱出美妙的音乐。在这节课的最后,笔者给学生播放视频《和》的境界,这部仅两分多钟的短片,向人们展示了“和”是和谐;“和”是平等;“和”是包容的道理,这与多声部视唱的思维不谋而合。

其实《视唱练耳》可挖掘的思政元素还有很多,譬如对旋律美的感受,可以延伸到对人生美的理解;对休止符的把握,可以延伸到其他艺术领域中相关知识的学习……课程思政的改革是一项重大工程,而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更是任重道远。不管什么学科什么课程,总会有很多思政元素存在,这就需要教师提升自身政治理论知识,善于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我们要实现“门门课程有德育”,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协同作用,彻底扭转大学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的现象,真正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声部节奏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