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我亲赴兰考采访焦裕禄事迹
2019-12-16
河南兰考县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生前工作的地方。2019年是焦裕禄逝世55周年,我经常翻开相册,久久凝视着焦裕禄夫人徐俊雅和孩子们的照片,回想起当年亲赴兰考县采访的经历。
1966年 2月 7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长篇通讯,随后,我所在的桂林步兵学校(桂林陆军学院前身)也开展了全校师生学习焦裕禄的热潮。一天,政治部主任找我说:“郭超政委叫你去他那里,有重要任务要安排。”我风风火火地赶到郭政委办公室。一见面郭政委就招呼道:“你赶紧在政治教员里选两个文字功底好的同志,立即前往兰考县实地采访焦裕禄同志生前工作的地方。你会照相,又是《桂林日报》的特约记者,因此,学校决定派你带队去比较合适。”
第二天,我和同事赖建平、霍民祥携带两部照相机和一台录音机,踏上了去兰考县采访的征途。
我们一行人先是在桂林乘火车来到郑州。在郑州市,我们直接找到河南省委宣传部办公室说明来意,接待我们的同志说:“人很多,大部分是全国各地报刊的记者,当然,机关、企业的也有,部队的不多,军事院校的,目前你们还是独一家。”之后,宣传部的同志安排我们住进了省委招待所。
晚饭前,宣传部的同志匆匆赶到我们房间说:“今晚在郑州大剧院,常香玉豫剧团要演出现代豫剧《人欢马叫》,宣传部为你们三人安排了看演出。”说话间,就把门票一一送到我们手中。
常香玉是久负盛名的豫剧演员,抗美援朝战争中,她不辞辛苦,走南闯北巡回演出,把得来的演出费买了一架“香玉号”战斗机,捐献给志愿军。精彩的演出,令我们大开眼界。
次日,我们一行人在郑州坐火车直奔兰考。到达兰考县城已时近中午,接待组的同志告诉我们说:“省委宣传部已给县里打来了电话,知道你们今天来访。但是,现在采访的人比较多,县委招待所快要住满了。你们先住下,有什么要求,稍后咱们再说。”
午饭后,兰考县接待组的同志登门造访,在听了我们介绍桂林步兵学校全体师生学习焦裕禄的情况后,他们表示:“明天上午由县委办公室主任在县委小会议室向各方来宾介绍焦裕禄同志的生平事迹。你们时间紧,任务重,建议你们明天上午先去县城北看看焦书记的墓,之后去张庄、秦寨、老韩陵,实地参观访问焦裕禄书记带领群众治理‘三害’的示范点。”
到了晚上,招待所服务员前来敲门说:“你们睡觉前一定要把窗户关好,这里风沙大。”按照服务员的吩咐,我们睡前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果然如服务员所言,次日清晨我们起床后发现客厅的桌子上有一层薄薄的尘土。初到兰考,我们就尝到了风沙的味道。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一行人提前来到兰考县委小会议室,做好采访录音准备工作。听完报告后,我对赖建平说:“吃过午饭后去瞻仰焦书记墓,你从小随你爸爸(时任广州军区参谋长)南征北战,见识广,有经验,说说咋办?”他爽快地说:“这好办,我会做纸花,一人一朵,到时咱们向焦书记三鞠躬,把白纸花放在墓前就行了。”
午饭后,我们来到位于县城北的焦裕禄墓地,只见墓的左右两旁写着一副挽联,上联是:挥泪继承烈士志;下联是:敢教兰考换新天。
瞻仰过焦裕禄的墓后,我们直奔张庄采访。
在张庄村头,正好遇到一位老大爷。我灵机一动说:“咱们不去张庄大队部了,就采访眼前的大爷,直接得很。”
于是,我们向这位大爷说明了来意,大爷见我们一行是解放军,紧紧拉着我们的手,非要我们去他家里坐坐。我们婉言谢绝,说:“我们要在天黑前完成采访赶回县城去,就在这儿请您老人家给我们说说焦书记咋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灾害吧。”
大爷说:“我们这里离黄河古道不远,有很多沙丘(他用手指指西边不远的沙丘),又是风口,经常大风一吹,屋里屋外到处都是沙尘,地里种的那些庄稼,常常像被割韭菜一样,给风沙削没了。焦书记来了后,看沙丘,查风口,风里来,雨里去,调查研究,想出了给沙丘贴‘膏药’的办法,带领兰考群众从十几里外,挑来淤泥把沙丘封住,这样庄稼就不会被风沙吹毁了。”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来:“我带你们到实地看看去!”在沙丘旁,看到那些被淤泥“锁住”的沙丘,周围的田地生长着绿油油的麦苗;而远处没有上“锁”的沙丘,正像大爷说的那样,周边的地里一片沙子,光秃秃的,别说种庄稼了,恐怕草木也不会生长。
第三天,我们来到老韩陵,看了焦裕禄带领社员群众亲手种植的泡桐林。据介绍,焦裕禄通过多方调查,根据兰考地理环境和土质情况,请教专家学者,提出兰考适宜种植泡桐做绿化树的固沙造田方案。而泡桐树在兰考规模种植,既可以防风沙治盐碱,又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第四天,我们到了秦寨,眼前的地头,红旗招展,盐碱地里人山人海,社员们手拿铁锹,在奋力挖沟排涝治理盐碱地。我们问正在挖沟的社员,为什么在地里挖这么多沟沟壕壕,有啥作用?只见社员从地上捡起一块盐碱土说,这都是从地底下渗透上来的盐碱,经太阳一晒,就成了这白色的块状。说话间,他用手指着刚挖的沟说:“你们看,这地里呈现的片片雪白盐碱,都是从地下冒出来后被太阳晒干凝结成的白色晶体,根本种不了庄稼。我们挖上一条一米左右深的沟,水位下沉了,既可以排涝,又防止盐碱渗到地上来。经过这一改,沟两边的田埂上就能种庄稼了。”正在干活的社员补充道:“你们看北边治理好的那些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得可好了。这都是焦书记的功劳啊!”
采访中,我们激动地按下相机快门,留下了一幅幅精美的照片。还从地里捡了几块盐碱土,用纸包好,装进挎包里。
告别兰考,我们一行人回到郑州省委招待所。省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说,眼下我们正在筹备焦书记的事迹展览,你们有空可以到展览馆看看。
在展览馆,趁保管实物的同志不在,我们悄悄把制作好的展板一一翻拍下来。完成拍摄后,照片很快就在郑州冲印出来了。由于我们用的是禄来牌相机、海鸥牌相机,胶卷是120规格的,所以洗出的照片比较清晰,我们很满意。
如今,到兰考采访焦裕禄生前工作的地方虽然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当年的情景仍然牢牢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