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草”本是外来入侵物种
2019-12-16南晨
文史博览 2019年10期
今天,我们常用“墙头草”来比喻无主见、顺风倒的人。
“墙头草”贬义的起源和发展与现代革命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代作家冯志在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中首先赋予了“墙头草”贬义的感情色彩:“一个人为国家要宁折不弯,别做墙头草。”后来,湖南桃江籍著名作家莫应丰在“文革”题材的长篇小说《将军吟》中也用到了“墙头草”:“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的。”在这里,也是贬义的。
那么,“墙头草”究竟是一种什么植物呢?它其实是中药一年蓬的别名,也叫白顶飞蓬、千层塔、治疟草、野蒿等。在我国,除内蒙古、宁夏、海南外,各地均有采集记录。
一年蓬多生于山坡、路边及田野,但原产地却是美洲。19世纪,随着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年蓬就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于1827 年在澳门被发现。一年蓬对秋收作物、桑园、果园和茶园危害严重,亦可入侵草原、牧场、苗圃、山坡湿地,排挤本土植物。它还是害虫地老虎的宿主。因此,一年蓬也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中的一员。
一年蓬的特点是根基浅,身骨软,而又站在太招风的地方。风一吹,即摇摆不定,这大概是其被认为顺风倒的主要原因。
凡事都有两面性。作为中药,一年蓬味甘,苦,性凉,具有消食止泻,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胃肠炎、齿龈炎、淋巴结炎、血尿、疟疾和毒蛇咬伤。这些在《安徽中草药》《南京民间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等著作中都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