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创新视角下侨批档案开发利用与对策研究⋆
2019-12-16宫毅敏
宫毅敏
(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 361024)
侨批是海外华侨寄给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侨批又称银信、番批。侨批是对华侨过藩谋生,飘洋过海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侨批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草根文献,现在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变成侨批档案。侨批档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创新视角来探讨侨批档案开发利用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 侨批档案的文化价值
1.1 侨批档案的海外文化传播价值——海邦剩馥
侨批档案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侨批被视为华侨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赞誉侨批档案为“海邦剩馥”,媲美徽学,认为侨批文书与徽州的契据、契约价值相当[1]。侨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华侨史的重要文献,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丰富详实的“新史料”。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离开了史料,史学的论述难免流于形式[2]。侨批档案是海内外华侨华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草根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遗产记忆性。研究侨批档案,就是要发掘侨批档案文化价值,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1.2 侨批档案的世界文化价值——世界记忆遗产
19世纪以来,随着海外移民和华侨寄回侨乡书信与钱款的增多,逐渐出现了这种特殊的信款合一的书信——银信,这种夹带着银两的信件,在当时被称之为侨批(“批”是闽南语对书信的称呼,闽南人至今仍称书信为“批”,与闽南人使用近似方言的潮汕人也习惯将信函俗称为“批”,它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机构,寄给国内亲属(即侨眷)的书信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基本特征是“银信合封”)。它无异于今天的信封,不同的是上面除了写有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外,还注明了汇寄的款额和简短的附言。这是闽、粤、琼侨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文化产物,是海外侨胞的集体记忆[3]。
侨批出现在十九世纪中期(清道光年间),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末才归银行管理,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前后历经约150年。侨批档案在国内涉及的区域主要在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海南三省,在海外涉及地域主要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东亚的日本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北美的加拿大、美国、欧洲乃至非洲等地,涉及地域极其广阔[4]。2010年3月,《侨批档案》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紧接着2012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并在2013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5]。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充分说明侨批档案是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作用。通过申遗,侨批档案能够有效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精神内涵,它见证了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繁荣,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大活力。
1.3 侨批档案的传统文化价值——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6]。侨批档案是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侨批档案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7]。侨批档案既是纸质档案,也是实物档案,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侨批档案也是文物,即侨批档案既是档案也是文物,兼具档案和文物的双重属性。习近平总书记说“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8]。侨批档案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正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食粮,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9]。侨批档案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文化,通过侨批档案带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者,应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历久弥新,焕发新的光彩[10]。侨批档案是研究华侨历史和华侨档案文化的活化石,其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尘封于信封里的古老文字,更体现在情谊深深、思念家乡、心系中华的传统文化和文化血脉。侨批档案不仅是对华侨飘洋过海历史的记载,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更是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今天不同行业的人们从各个领域对侨批档案开展研究,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加深对侨批档案的记忆,不忘祖先,不忘历史。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保护好侨批档案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要让侨批档案在新时代创新发展,同时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侨批档案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不断发扬光大。
2 侨批档案相关研究现状
侨批档案内涵丰富,涉及领域众多,许多学者从侨批档案不同领域进行挖掘、研究。其中黄清海[11][12]、陈春生[13]、袁丁和陈丽园[14]、焦建华[15][16]、程希[17]等人对侨批档案在侨批业进行研究,揭示了侨批在当时对侨批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及侨批业由初始到兴盛时期的情况,他们在各自的研究中列举出了真实的史料和一些实物照片,不仅对侨批业也对侨批的批脚工(送信的邮差或水客)和侨批行业工作等进行了注释,如一些批脚工常年在外送批却从未遭受到抢劫,就是当时人们有不抢批脚工的不成文规矩。班国瑞[18]等人从贸易角度分析了侨批贸易在近代中国与海外华人中的作用。黄清海[19]林南中[20]对侨批在金融业方面探讨,主要从侨批与金融关系方面进行探讨。舒习龙和温建钦[21]从侨批档案探讨研究华侨历史。邓达宏和邓芳蕾[22]从民俗史角度探讨侨批档案中的侨乡与民俗,民间信仰、节日民俗、侨乡建筑等。黄清海[23]从侨批档案的批封美术学价值探讨。林丹[24]等人从侨批的命名进行研究探讨侨批。此外,黄清海[25]从遗产学角度探讨侨批档案世界记忆遗产,邓达宏[26]从侨批档案中的儒家文化角度进行探讨,阐述了侨批档案中所蕴含的儒家文化精髓。
近些年一些研究者如王炜中[27]、朱彩云[28]、福建省档案局《福建侨批与申遗》课题组[29]主要从侨批申遗之路去研究侨批档案在世界的影响,向人们展示了侨批申遗的道路和过程;还有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30]、黄清海[31]、福建省档案馆[32]使用侨批图志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百年跨国两地书”——侨批档案,同时对于人们发掘出来的侨批档案,部分进行了注释和解读,这类书籍主要以侨批档案的展示为主,呈现和还原侨批档案本来面貌;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使用书评如白婧[33],闫旭[34]也从侨批档案展及新闻宣传的角度去阐述侨批档案的展览及展出的文化效果。邓达宏[35]等人从侨批的文化教育功能探讨侨批档案对于捐资助学、办学理念,邓达宏[36]还探讨了侨批对家乡的影响以及对侨乡教育的作用;邓芳蕾[37]等人从侨批中解读传统家风的传承。总之侨批档案的研究呈现向纵深方向发展、向细化方向延伸的趋势,此外有关侨批的研究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侨批档案从原来躲藏在深巷不为外人所知,到解开神秘面纱,逐渐为大众所知晓,直到成为官方重要档案和典藏,侨批档案学术研究从民间探索转向官方举办,并且逐渐走向国际化大舞台,研究领域更加广阔,研究视角全方位。纵观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对于侨批档案的研究,呈现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表象到精神,从细微到整体,立体交叉,纵横交错,交互并行的研究态势,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侨批档案可谓“千面女郎[38]”,人们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宏观、微观、文字、图志、图标、艺术等研究侨批档案都可以有所收获,都可得到启迪,侨批档案研究在岁月变迁中历久弥新。
3 侨案批档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侨批档案反映中华民族沧桑历史,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快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也快速发展,收获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侨批档案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如何让世界知晓侨批档案,如何让世界通过侨批档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新时代如何通过侨批档案推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独特性在全世界大放光芒,这正是侨批档案在新时代遇到新课题。
目前侨批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主要问题:
3.1 侨批档案收集整理不尽如意
档案收集是利用的基础,收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发挥其价值。由于侨批档案年代久远,侨批前后150多年跨度时间长,侨批档案自身受到当时侨批纸张质量、存放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又是异国传递的书信,存放地点和时间长短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大部分侨批档案流落在民间,民间不少百姓并不知道侨批档案的价值,加之福建闽南和广东潮汕有不少地方保留一些旧风俗:一位老人故去,要烧毁老人曾经使用过的物品及信件等,当地风俗认为故去的老人在阴间还能继续使用这些被烧毁的物品及信件。近些年,随着一些老人的离世,由于其家属对侨批档案缺乏应有的了解,也缺少侨批档案的相关知识,导致一些侨批档案由于无知被付之一炬,这让人感到非常痛心和可惜。其家人往往以为这是对故去老人的孝,但恰恰是家人无知,无意间就损毁了一些珍贵的侨批档案。由于侨批档案收集过程中需要花费时间多,耗费人力多,耗用精力多,花费资金多,这“四多”增加了侨批档案收集的难度,使得侨批档案收集工作难以尽善尽美、尽如人意。
3.2 目前侨批档案存在收集整理成本高,但是利用率偏低的状况
侨批档案不能藏在深宫无人知,一旦收集入馆就放在档案馆深藏不露,变成无人知晓、无人问津的无用之书。目前,侨批档案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原因是:第一,宣传不够,很多人不知道有侨批档案。即使一些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也不知道有侨批档案,侨批档案一度在部分单位和部门处于隐形状态。不少人并不知道侨批档案的作用和价值,甚至有些人还不知道侨批档案的存在,更不要说对其展开相关研究和开发利用,这种情况有的还是在华侨聚集地的东南沿海地区,可见侨批档案及其文化重要性的传播不够远,宣传不到位;第二,出于对侨批档案本身保护,也不便于收集到就马上无条件全部公开,由于收集来的侨批档案都是真品,年代久远,十分珍贵,如果盲目公开,会加速损毁,对侨批的保存不利。此外,目前一些省市档案局收集到侨批档案还没有对外开放,主要是整理、目录解读等工作还没完成。
3.3 侨批档案开发利用不够
由于对侨批档案开发利用挖掘不够,导致其展览方式陈旧、展出形式单一,展示效果不佳等,这些都对侨批档案传播、宣传效果带来一定影响。侨批档案开发利用模式简单,展现形式单一、让人难以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当然更不会让人们对其达到一见钟情的效果,很多人看到侨批档案开发产品后没有引起联想,没有产生共鸣,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也没有达到侨批档案开发利用者的本意。尽管侨批档案收集整理完善要花费很多时间、金钱、人力、物力成本,但是由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对侨批档案内涵挖掘不够,主要缺少在侨批档案开发产品理念研究上下功夫,缺乏对不同人群对于侨批档案关注点的研究,缺少对不同群体对已开发侨批档案产品关注度的研究,缺少对已开发侨批档案产品效果的反馈研究,缺乏不同群体对已开发侨批档案产品在材料、质地、颜色、尺寸、形状、心理感受变化等的追踪研究,缺乏侨批档案已开发产品的产品设计路线的追踪研究,所有这些都是能改变侨批档案开发产品形象的软功夫、真功夫、实功夫、硬功夫,只有做真、做实、做强,才会有好的收获。
4 侨批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要注重侨批档案的进一步保护利用和创新发展,保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需要加强新时代侨批档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对策研究。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1 加强侨批档案文献挖掘和整理研究
4.1.1 加大对侨批档案收集整理力度
侨批档案收集是利用的前提,如果要更多发挥侨批档案作用,需要注重加大做好对侨批档案的收集归档和整理工作。侨批档案文献收集虽然已取得较好成果,但由于侨批档案从产生至今跨度150余年,时间跨度长,地域跨度大,侨批史料包括侨批、回批,还有信局汇票、汇款单据、电汇单等大量的原始资料,可谓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而且随着全球化步伐和互联网步伐加快,更多侨批档案收集亟待挖掘,因此收集任务还是很艰巨,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人力、精力,同时投入更多资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多地投入到侨批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中,挖掘出更多和更有价值的侨批档案,使其尽快成为国家珍藏的档案。目前很多珍贵且有价值的侨批档案散落在民间和私人收藏家手中,政府应该认识到抓紧回收侨批档案的重要性,加大对侨批档案收集的专项资金投入。侨批档案因为年代不同、品相不同、以及侨批上的邮票、印戳不同,因此导致侨批的价格各不相同,侨批的价格从几百到上万元,有的侨批因为品相好、稀少、珍贵或者年代久远价格很高,因此对一些名贵或稀有以及年代久远的侨批或者回批,还有一些种类较少、属地比较稀缺的侨批,政府要以高价回购的形式尽快从民间收藏家手中回购,以保证侨批档案尽快收集整理到位,避免侨批在民间或国外流失时间过长,以至于最后流失海外或者最终消失,要把征集侨批档案提升到保护国家历史文物和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不断加大对侨批档案的收集力度。
4.1.2 提高侨批档案的利用率
对于侨批档案不仅要收集好,还要加大对它的利用与保护,最后还要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保护与利用相互结合,以最大限度发挥侨批档案利用价值。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实现侨批档案更好传播、推广。我们正处于一个全媒体时代,由于全媒体多样化不断发展,人们接受信息方式更加多元,信息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带给了我们挑战和机遇,因此,可以借助信息和媒体更多推广侨批档案,传播侨批档案文化,我们可以利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更换各种方式、通过各种媒体、采用各种举措、动员各类人员使侨批档案在新时代得到更好传播、推广、发展,同时通过整理、扫描、数字化加工技术等对侨批档案进行整理,扩大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侨批档案磨损、折旧和损耗,而且可以增加侨批档案利用率,同时还能使侨批档案以多彩面貌、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全世界更多人通过更多媒体表现方式认识了解侨批档案,传播侨批档案文化。这样不仅有利于侨批档案多样化形式的传播,而且更有利于侨批档案原始文献的保护,还可以通过侨批档案数字化扫描后的成果加深加厚加大对侨批档案的保护利用,广泛宣传和推广。
4.1.3 加强侨批档案文献挖掘和整理编研
对于侨批档案文献挖掘需要做大量工作,包括先整理、然后目录编辑,还有侨批解读等很多工作有待完善,侨批档案文献挖掘就是在这种细致工作中逐步往前推进的。要把侨批档案整理编研成册。侨批档案汇编成册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艰难挖掘和研究学习的过程。从浩如烟海的侨批文献中挑选不同年代的侨批、回批、信局汇票,需要有一个去伪存真的剔除过程,需要不断挑选、打磨,以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和所编写目录真实可信,这样最后奉献给读者的侨批档案才能忠于原貌,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家庭个人情况,最终让人们通过侨批档案发现侨批的历史价值。目前由福建省档案局负责编辑,由国家图书出版的《福建侨批档案文献汇编》第一辑(全25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已经出版[39],第一辑主要是政府对侨批业的管理,收集了大清邮政对侨批的管理的相关法规、规定和条文等。此外民间侨批收藏家也出版了相关书籍,尤其以侨批民间收藏家黄清海为代表的侨批收藏家于2016年11月出版了《闽南侨批大全》第一辑(共15册),共收录1894至1992年闽南地区侨批及相关资料6000多份[40],2018年9月又出版了《闽南侨批大全》第二辑(共15册),收录1880年至21世纪初闽南地区侨批及相关资料1万多封,第二辑所收录内容依然包括第一辑所含有的侨批、回批、汇票、汇款单据、电汇单、侨批账册等[41]。此外,广东省有关部门也出版了《潮汕侨批集成》(第一、二、三辑)[42]。
4.2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广泛传播侨批档案文化
侨批档案中反映中华民族沧桑历史,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侨批档案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如何让世界知晓侨批档案,如何让世界通过侨批档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新时代如何通过侨批档案推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更好、更有效地传播,这正是侨批档案在新时代遇到新课题。
4.2.1 借力互联网传播语言拓展侨批档案文化传播渠道
目前,90后、00后等群体成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普及时代的原住民,这些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从一出生就接触到互联网,不论是有意无意,自觉或者不自觉,互联网时代的符号、资讯无时不在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对于他们而言,不论是视觉、思维还是记忆、语言习惯等已经深深打上了互联网网络时代的话语烙印,传播侨批档案文化,应该通过充分调研学习理解这些新生代的生活理念、学习他们对艺术文化的现实表达方法,特别是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参考经典动画、动漫卡通人物、特别是二次元、还有电脑游戏的视角语言,设计出便于传播的侨批档案文化及相关图标、符号、卡通人物及相关侨批档案符号;一改以往那种老套、陈旧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一种清新、幽默、轻松、活泼、开心、滑稽、时尚、有趣的语言,将严肃的文化与有趣的历史相结合,将古老凝重的侨批档案与时尚有趣的画面相结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激发新生代对侨批档案的亲近感,以及激发他们想要探究侨批档案的求知欲,以此改变人们对侨批档案古老、保守、古旧、晦涩、难懂、无用、“老旧废”“过去时”“上世纪”“淘汰品”等刻板印象,以此促进侨批档案文化在新时代的大力传播和推广弘扬。
侨批档案为新时代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素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侨批档案的收集以及后续整理编研,挖掘出大量有价值的内容,实现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通过出书、办展览、办演出、办板报、张贴画、建网站、用微信、小程序等各种传播渠道,采用适合不同媒体的形式多样的传播语言,让公众对侨批档案有更多立体印象;拓展传播渠道,借助多种传播媒介的力量,张贴宣传侨批档案为主题的视觉图案,在高铁站、轮渡码头、火车站、飞机场、公交车站、地下人行通道、天桥等等大型屏幕空间增设以“侨批档案”为主题的图饰、图案、卡通造型,让旅客首先通过视觉认识它,记住它,然后再借助市场力量,扩大侨批档案主题衍生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侨批档案”粘贴纸、图案、卡通画、亮晶晶、珠珠球等“侨批档案商店联盟”,让更多消费者不仅看到电子侨批档案,还能把侨批档案宣传图案、标识、小玩意儿“带回家”“放床头”“挂墙上”“贴手机”“挂书包”,通过多样化传播渠道,使得侨批档案走入千家万户,形成展现华侨特色并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侨批档案文化品牌。
4.2.2 积极借助新媒体传播侨批档案文化
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解决宣传渠道单一、宣传辐射范围有限的问题。突破以往单一形态的宣传模式,用新媒体、新技术使侨批档案的传播活起来、跳起来、亮起来、动起来,鼓励各类研发机构和科技公司与侨批档案工作者联合开发一些小程序、智慧导览二维码等新传播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人们可以做一些益智小游戏,开动脑筋,首先让参加者从小游戏体验中获得对侨批档案的初步了解、深入了解,直到喜欢和热爱,甚至爱不释手,使得侨批档案中的故事和故事人物在小游戏和小程序中鲜活起来,借助视角效果,让他们动起来,亮起来,将侨批档案中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的视觉和内容设计,可以通过“美图秀秀”“青瓜传媒”“十点读书”“网龙网络”等传媒平台与档案馆合作,借助这些新媒体和传播媒介等最新传播手段,让侨批档案和侨批档案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面向华侨华人和归侨传播优秀的侨批档案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增进其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3 地方政府要积极打造以侨批档案为主旨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地方政府要对侨批档案及文化投入更多关注。政府应该针对侨批档案现有研究状况入手,提高对侨批档案的关注,增加对侨批档案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结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文化单位,有意加大对侨批档案相关科研项目的倾斜,提供更多有关“侨批档案特色文化品牌构建”“侨批档案资源挖掘与创意生产”等相关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导向可以覆盖从传统文化某个相关理论到围绕侨批档案特色文化艺术品的可行性分析,以此激发侨批、邮政、档案、历史、艺术、美学、文化产业、中华传统文化、汉语言学、旅游管理、人类学、遗产学、移民学、金融贸易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同投入侨批档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建立打造以侨批档案主题的文化展馆,在城市中建立多样化的侨批档案文化长廊,举办“侨批档案文化节”“侨批档案贸易节”“侨批档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侨批档案艺术节”等活动。通过举办此类活动,不仅可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往来,而且可以开阔视野,此外,还可以借此机会收集流失多年或者散落在不同国家的侨批档案;同时以举办相关活动为契机,可以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进一步合作交流,加强这些国家华侨及华裔对侨批档案及中华文化的认同,最重要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各种活动,不仅加强了与海外华侨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把海外华人、华侨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让海外华人、华侨以及后代都记住自己的根在中国,无论身处何方,都能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维系与中华民族的感情,知道自己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情在中国。
5 结语
侨批档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新时代要加强侨批档案文化传承,就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的视角,开展侨批档案创新发展和对策研究。通过加强侨批档案文献挖掘和整理研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广泛传播侨批档案文化。地方政府对侨批档案及文化要投入更多关注,把侨批档案文化融入产业和文化发展规划。打造以侨批档案为主旨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通过侨批档案联系海外华人,让他们对家乡有更多的思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领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通过侨批档案携手海外华人华侨和世界华人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团结一心、携手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