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退出我国市场的问题研究

2019-12-16吕靖烨胡美艳文启湘

南都学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外资企业经济

吕靖烨, 胡美艳, 文启湘

(1、2.西安科技大学 a.管理学院; b.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4; 3.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近年来,随着跨国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发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随着欧美发达国家为了振兴实体经济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以及2017年席卷全球的税收改革,美国特朗普政府和英国特里莎·梅政府纷纷宣布新的税改政策,法、德、日、韩等发达国家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开始加入这股浪潮中,加之全球贸易战的升级,这些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所形成的新的贸易壁垒,必将加剧我国国际资本外流的压力,使得外企退出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对我国的宏观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众多学者研究了外企撤资以及税制改革等政策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李伟(2015)[1]、刘洪儒(2015)[2]、尚运生(2017)[3]等分别从外商撤资的模式选择,实物期权角度以及劳动力成本、税收优惠等方面研究了在华外企撤资的现象,提出了对外企撤资的问题应理性应对;李玉梅(2016)[4]、刘振林(2016)[5]、赵平(2017)[6]等从外企撤资的动因与影响机理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加快产业升级的推进,在提升价值链水平的同时,与“一带一路”相配合,积极引导外资的有序转移;傅钧文(2015)等从“再工业化”的视角,对在华日资撤资的制造业回流现象作了分析,以期找出其背后更本质的原因[7];李文浩(2017)等从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角度出发,研究应对欧美“再工业化”的对策,提出了培育发展创新型先进制造业[8];贾康(2018)[9]、李东松(2018)[10]、吴瀚(2018)[11]、邱慧芳(2018)[12]等从减税政策入手,分析其对我国经济以及部分省区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孙继山(2017)[13]、柯建飞(2017)[14]等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战进行分析,提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结合中国实际,在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的制度积极应对。

国内外关于外企退出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全球宏观形势发生了转变,再工业化、全球减税、贸易壁垒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能够结合这几个方面,在新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外国企业退出我国的问题,对于提升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性,解决国内经济发展动力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正是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15]在这一阶段,如何应对大环境下外资企业退出我国市场所带来的冲击,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外资企业退出我国市场的原因以及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退出我国市场的动因

最近几年,随着全球范围内减税风潮的掀起,新贸易壁垒的影响愈演愈烈,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不同程度的关店、撤离。2016年3月,诺基亚通信在上海金桥的分公司将工厂转让给上海捷普,计划关厂进行裁员;2016年5月,富士康开始在印度建起规模相当可观的工厂,慢慢撤离中国大陆;同月,飞利浦灯饰制造——飞利浦全资子公司遣散员工,停止生产,而后在荷兰证交所上市,一跃成为全球独立照明的最大生产商;也是在这一个月内,珠海及成通讯宣布关闭,退出中国大陆;2017年1月,甲骨文北京研发团队整合各研发中心资源,在中国裁员,部分工作岗位调整到美国和印度。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是在进行战略转移,退出中国市场之后,选择其他国家作为新的经营地点。

另外,2016年8月,艾迪斯电子科技——位于深圳的三星主要供应商停产;9月初,中国人寿购入花旗银行持有的广发银行的全部股份,以197亿元成交;11月初,玛莎百货将在中国的所有店铺关闭,全球范围内总共关闭53家门店,裁员2100余人;2017年1月,希捷——全球最大硬盘制造商,关闭苏州工厂;同月,麦当劳在中国的餐厅经营权被中信和凯雷购入,成交价为161亿港元;3月,FPGA原厂美高森美(Microsemi)基于集团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调整的原因,关闭上海工厂……这些外资企业的退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全球减税风潮以及贸易战升级的影响。而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退出我国市场的动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外资企业水土不服而难以适应东道国市场

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施行减税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希望吸引资本回流,而此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强劲,成为全球的一个亮点。当然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外资企业仍然具有无穷的诱惑力,很多外国企业因为难以适应中国市场和消费文化,在经营过程中忽视地区消费差异性;同时,一些外国企业不适应东道国的法律法规,盲目地进入中国市场却没有明朗的战略和管理措施,在全球范围内的减税浪潮和新贸易壁垒下,最终因“水土不服”而黯然退出。

(二)外资企业发展战略转移而形成的企业合理流动

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开始尝试改革其宏观政策,从“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推动出口和制造业的增长,使得经济转入可持续增长模式,吸引国家实体经济回归本土,到全球减税狂潮的帷幕拉开,再到各国最近愈演愈烈的贸易战升级,新的贸易壁垒不断限制跨国企业的经营,这就要求一些外企调整战略,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另一方面,在跨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上曾一度掀起过多元化经营的浪潮,企业并购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降低,以多元化经营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多元化折价效应日益显现,所以,许多跨国公司为了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开始收缩战线、调整业务板块,具体表现为对部分国家的部分行业进行业务剥离并撤资。外资企业在我国的部分业务撤离属于企业战略管理中归核战略,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各种关税和非关税政策所形成的新贸易壁垒,无论如何,这种撤离行为都是企业发展和战略布局的合理调整。

(三)外资企业受成本驱动而企业转移阵地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庞大的市场规模、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吸引了一大批外资企业。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摩擦的不断加剧,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宣布施行减税政策,新的贸易壁垒正在逐步形成,我国劳动力红利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逐年上升,有些外资企业甚至是我国的企业,都有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以寻求更低的人工成本的趋势。

再加上随着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不断提升,原有的外资企业一味掠取利润的手段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最终不得不离开中国市场。

二、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退出我国市场的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阶段发展,西方国家的税收政策明显朝着企业利好的方向转变,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特别是那些产能过剩的跨国企业,正在面临着更大的威胁。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有些外资企业不愿意放弃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积极寻求应对策略;而另外一些外企则选择退出我国市场。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的退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完全退出、兼并重组、转移退出。

(一)新贸易壁垒下完全退出我国市场

新贸易壁垒下的完全退出也可以称为无条件式退出。外资企业完全退出市场的典型代表是珠海及成通讯。早在2014年末,珠海及成通讯的昆山工厂关闭,开始转移到珠海的工厂,然而随着成本的不断增长和订单的减少,整个企业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最后公司决定宣告倒闭,无条件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选择完全退出的外资企业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在东道主国“水土不服”,许多外国企业不考虑地区消费差异,盲目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愈来愈强大的本土领军企业展开竞争,最终被斩于马下,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当然也少不了新贸易壁垒的推动。

(二)战略规划变迁后的兼并重组

新贸易壁垒下的兼并重组也可以称为创造条件式退出。外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退出中国市场的典型代表是希捷集团。2017年1月12日,知名硬盘制造商希捷集团率先关闭了在苏州的工厂,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业务重组,进一步增加在全球仅有的两家生产基地之一——无锡工厂的投资,集中优化业务板块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选择这种退出方式的外资企业并未完全退出中国市场,有很大部分的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其在全球的发展战略相当重要,但是如果不能随时调整步调以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最终将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所以,一些外资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将低端产品升级,研发转变为高端产品,积极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三)雁型模式下的转移退出

新贸易壁垒下的转移退出也可以称为雁型模式退出。外资企业转移退出的典型代表是飞利浦照明。2016年5月31日起,飞利浦全资子公司,位于深圳的灯饰制造公司开始将员工遣散,停止生产与运营。而后在荷兰证交所上市,一跃成了全球最大的独立照明生产商,成功实现战略转型。

选择转移退出的外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主要搬迁到东南亚等地,纯粹是为了追求更低的人工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在当前全球都在减税吸引资本的大环境下,我国施行原有的税收政策和更加严格的劳动标准,无疑会压缩外资企业的利润空间。

三、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退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外资企业在我国进行跨国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给中国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先进的西方管理理念,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投资环境、市场制度的不断优化。但是,这些都是以我国付出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向外资企业提供众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甚至是牺牲我国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而外资企业退出我国市场对中国的就业形势、整个宏观经济市场、创新等方面都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新贸易壁垒下外企退出给我国带来的效应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一)新贸易壁垒下外资退出的消极效应

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退出带来的消极效应从短期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企退出导致我国就业压力增加

在全球贸易战升级的当前,外资企业的退出以及我国资本的外流会给目前的就业形势带来一定的影响,就业市场上机会大量减少。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初衷是通过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以及我国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掠夺利润,有相当比例的外资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外企退出我国市场时,同时也会波及下游相关产业链企业,造成大量受雇于相关企业的员工失业,最终导致我国就业压力增加。

2.外企退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某些不利影响

一方面,外资企业的存在给我国税收做了很大的贡献,外资企业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我国的税收收入。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的退出意味着资本的流出加剧,同时,在欧美发达国家引导实体经济回归本土的“再工业化”战略,各国施行的减税计划以及最近贸易战升级等各种关税和非关税政策形成的新贸易壁垒的影响下,我国经济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波及,不利于大环境下我国应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

3.外企退出掣肘我国技术创新升级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支柱。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创新驱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行程上,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战略支撑作用。我国正在努力将“中国制造”逐渐发展为“中国创造”,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我国的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存在。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输入管制一贯严厉,壁垒森严,加上全球减税风潮和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核心技术的退出,会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短期内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二)新贸易壁垒下外资退出的积极效应

长远来看,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的退出给我国带来的积极效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我国发展高水平就业

现阶段,大量低端制造业带来的是低水平的就业,密集型企业中大多数的劳动者只是通过机械、枯燥的工作来获取生存资本,这样的就业同时也是低质量的就业。在新贸易壁垒下,当低端制造业由于成本原因转移出去之后,可以集中发展中高端产业,在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长期过程中可以提升我国的就业水平,完成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就业的转变过程。

2.有利于内生性经济的发展

过去的一些年里,我国持续利用大规模的外资发展经济从而推动本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但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的退出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宏观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内生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推动内生性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所以当前外资企业的退出有利于倒逼我国长期内生性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长期自主创新式发展

“坚定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之路。始终保持转型发展的高度自觉和战略定力,坚决走好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16]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制造被重新论述。过去,中国制造更多的是跟在国外的先进技术后面,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而当前在国家创新政策的引领下,我国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大批拥有高端核心技术的产品开始涌现,从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正在逐渐向高附加值的中国创造发生转变,新贸易壁垒下外资企业的退出有利于我国长期自主创新的发展。

四、新贸易壁垒下我国应对外资企业退出的策略

(一)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就业水平

低成本吸引进来的终归是只依赖低成本获取利润的产业,低成本产业带来的也是低水平的就业。在新贸易壁垒的推动下,一些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退出导致部分人员的失业。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应,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将低质量低水平的就业提升为高水平的就业。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中高速增长,GDP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让世界瞩目。但是与此同时,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各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不可再生的资源与污染日益严重的环境要求我国迫切重视经济发展的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7]。在当前面临的新贸易壁垒下,加大第三产业在经济社会中所占的比例,变外向式经济为内涵式增长和发展,把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源。

(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成为至关重要的支撑点。不论是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抑或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究底还是创新力的竞争。外企在中国的投资的原因是逐利,新贸易壁垒驱动的外企的进入与退出并未给我国留下核心技术,我国的经济要发展还要依赖于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新贸易壁垒下,创新就是第一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路径。

学者们对外资企业是否退出中国、退出的规模有多大依然是有争议的。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也要正确对待,企业进入和退出行为是企业发展中的自身问题,虽然存在个别企业出于某些政治利益,退出市场,但是大多数企业的退出行为都是合理的市场行为。跨国公司选择在哪里投资经营,如何选择合作伙伴,都会根据企业利益、发展战略和市场机会作出商业决策,不能因为部分企业退出就过度夸大这种退出行为的不利影响。

事实表明,外资企业退出中国,特别是那些低端制造业的转移退出,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升级,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了32位。2018年中国新设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增长69.8%。即使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全球知名的埃克森美孚、特斯拉、巴斯夫、宝马等企业加大了来华投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0)发布的《2018年日本企业海外业务调整报告》指出日本企业对外出口、投资、跨境电商战略中,中国市场均排名第一。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必将为世界各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提供新机遇,也必将为维护自由贸易体制,推动世界贸易增长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外资企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竞争性税收政策如何影响外资企业竞争力?
——基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的经验分析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时期浙江省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探究
俄罗斯贸易壁垒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经济
我为园区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