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音乐教育中自弹自唱的审美标准
2019-12-16张婧灵
张婧灵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现如今,中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注重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能力。许多学校应聘和面试不单单只要求毕业生展示自己的主项,更希望毕业生能展示全能的一面。而自弹自唱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音乐技能,它不仅需要把弹和唱结合,还能体现出教师在视唱练耳、艺术表现、和声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因此,自弹自唱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聘的主要内容之一。而许多毕业生尚未认识到自弹自唱在应聘中的重要性,在本科的学习中不重视自弹自唱的学习,从而导致了这一技能的薄弱。笔者立足于这一切入点展开讨论,期望本文对于自弹自唱审美标准的初步研究,能给广大高师学生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自弹自唱的审美标准
“弹”和“唱”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互相配合的。结合笔者自身在专业上的学习经历和感悟,本人认为,自弹自唱的审美标准可以简单概括为:“弹唱结合,以唱为主,以弹为辅,以情动人”。
(一)弹唱结合,以唱为主,以弹为辅的原则
自弹自唱是一种“弹”与“唱”共同进行的艺术表现行为,也就是弹唱结合。在实际弹唱的过程,歌声能最直接、最主观的传达到听众的耳朵,所以唱在弹唱中占主导地位,钢琴伴奏只是起到一个辅助、锦上添花的作用,这就体现了以唱为主,以弹为辅的原则。在弹唱练习中,许多声乐、器乐专业的同学认为自己钢琴基础比较薄弱,往往在练习钢琴伴奏部分下了很多功夫,但这种情况却导致实际弹唱过程中只注意弹,没顾上唱,给听众的直观感受就是表现力弱。所以在弹唱过程中“以唱为主,弹奏为辅”是至关重要的。但并不是说自弹自唱中钢琴技能的掌握不重要,钢琴技能是自弹自唱的必备技能,缺少钢琴技能也不能完成自弹自唱。在钢琴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有弹又有唱时,弹奏的音量不能高于演唱的音量,弹奏的感情需要跟着唱的感情走,这里的钢琴伴奏起到烘托、陪衬的作用。而当钢琴部分是前奏、间奏或是尾奏时,需要突出钢琴的独奏性。
(二)以情动人的原则
自弹自唱比起独唱、独奏,可以更好地表现音乐、表达音乐。在弹唱中,演唱和弹奏都要从音乐本体出发,有感情地唱、有感情地弹。自弹自唱要求歌唱者在保持气息连贯的基础上,唱出自己最自然的声音。同时还要求弹奏规范、弹唱协调、弹唱具有感情。试想一下,如果弹唱一首歌曲只注意声音音量要大、伴奏音量要响,不管谱面上要求的表情术语,也不去注意这首歌表达的意境,想必这样的弹唱效果也是不理想的。简单来说,自弹自唱其实就是一种借助音乐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要懂得自如的运用自弹自唱来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情感。
二、自弹自唱的练习方法
想要呈现任何一个完整、完美的弹唱作品,对弹唱者自身的弹唱基本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自弹自唱的基本功练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自弹自唱需要认真夯实声乐基础。弹唱的审美标准是“以唱为主,以弹为辅”,所以“唱”在弹唱中占主导地位。对于演唱部分的要求是:练习者不去刻意的模仿他人的音色,唱出自己最本真的声音即可;能正确的运用气息自如的歌唱;坐着唱时坐姿要端正,面部表情要自然大方。
其次,练好自弹自唱需要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能力。并不是说钢琴技能要多高,而是要具备为演唱曲目伴奏的一般能力。因为大部分歌曲的伴奏没有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是无法胜任的,更不用说表现音乐了。这种能力因人而异,例如钢琴技能弱的同学平常需要增加一些手指的基本功练习,(如车尔尼599、849,哈农等);而钢琴基础强的同学,除了一些基本的手指练习,还可以多练习声乐曲的正谱伴奏,钻研伴奏织体、和弦,增添对声乐曲的乐感,锦上添花。
再次,在自弹自唱的练习中,练习唱与弹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弹唱不同于声乐独唱+钢琴伴奏,它是将弹与唱集于一人之身,由一人独立完成。是以,一人的配合(弹唱中声乐与钢琴伴奏之间的配合)比起两人的配合(声乐独唱和钢琴伴奏的配合)应该要更加默契。在下面练习时,可以先练习单手弹奏与演唱的配合,慢慢体会弹奏时吸气与抬腕的配合、手指连贯性与气息连贯性的配合、声音强弱和触键强弱的配合等,单手弹奏与声音练习稳定之后,再加入双手弹唱练习。
最后,在弹唱中我们不能忽视对于弹唱作品内涵的理解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能熟知歌曲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歌曲内涵,并聆听同一作品多个演唱家的演唱版本,甚至对于其钢琴伴奏者的伴奏进行学习和钻研。从名家身上提取可借鉴的优点,再加上对歌曲深入的了解和领悟,最终融汇成自己的处理。
三、结语
高师学生作为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力军,具备一个良好的自弹自唱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而拥有一个良好的自弹自唱技能则需要一个正确的弹唱审美观,即“弹唱结合,以唱为主,以弹为辅,以情动人”这十六字箴言。此外,还需要一套正确的练习方法,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有利于弹唱技能的提高。总之,树立一个正确的弹唱审美观,在正确的审美观引领下进行正确的练习,有利于提高自弹自唱技能。而自弹自唱技能的掌握,对于高师毕业生能否胜任未来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