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特色风格的挖掘与教学
2019-12-16曹晖
曹 晖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作为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淋漓尽致。民歌、民谣都描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主要集中在汉族歌曲和外国流行音乐领域,忽视了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在民族传统音乐教学中缺乏民族特色。因此,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学生的音乐视野得以拓宽,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得以增加,课堂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增强了学生民族性自豪感和归属感。民族声乐文化的创造活力增强了对传统声乐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意识,使声乐教学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地位
(一)民族音乐受到重视并使用广泛
民族音乐是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它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喜闻乐见,深受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可以说民族音乐象征着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值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传承。中国56个民族拥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既豪放又粗犷,藏族的音乐风格相对震撼。这种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很容易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民族乐器的演奏风格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传统民族乐器以民间音乐合奏的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法。当代民族乐器融入世界各国乐器元素,乐队的存在为音乐增添了独特的魅力。音乐创作者根据民族乐器的独特风格进行创作,增加了音乐的优美感,赋予音乐灵魂。
(二)民族乐器受到追捧并传承流传
传统民族音乐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相互融合。伴随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变得丰富多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的文化素养及艺术细胞有很大地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音乐。许多高校还建立了民族交响乐乐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如果学生想学习民族乐器,对相关的演奏技巧必须十分了解。民族乐器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耐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各民族乐器组合演奏的音乐风格会更加生动形象,优美动听的旋律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和喜爱。
二、民族音乐特色风格探析
(一)旋律
民族音乐的旋律体现着各民族的地域特色,尤其是由传统民族乐曲改编的民族音乐。它不仅保留着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旋律,还融合了各民族表演形式和谱写技巧,保留着独特的东方音乐魅力。例如,《牧童短笛》采用五音风格而没有偏音,并使用民间器乐中的表现手法在线条上进行呼应,音乐风格欢快优美。另外,如在《浏阳河》中外音的部分音调进行调和,将诸如清角的辅助声音添加到旋律中。另一个例子是《火把节之夜》,源于民族特色生活,具有鲜明的音乐旋律和节奏。蒙古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都具有独特的民族旋律风格。
(二)和声
旋律体现着音乐作品的灵魂,而和声反映了音乐发展的脉络。根据音乐内容的表现手法和风格,作曲家使用各种和声来营造音乐氛围。例如,瞿维的《花鼓》用二、五和三度的敲击、碰撞来描述喜庆的节日景象,用和声的方法表达浓重的节日气氛。又如《百鸟朝凤》采用平行四度和五度的手法表现古典魅力和民族特色。还有两度重叠和三度重叠和声,它们也经常被用来表达民族的独特风格。音乐风格是写意和庄重,在强化民族风格的同时,表达庄重的情感和深沉的色彩,同时也表现出其动态的倾向和张力。
(三)节奏
节奏来源于生活,反映真实情感,旋律、和声最终都要融入至时间节奏里,表达出人们最直观的感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色民族音乐节奏逐渐普及,并出现了许多代表性作品。例如,《山歌与铜锣乐》具有欢快的节奏和丰富的形式,使用非韵律节奏来稳定民歌的表现方式,并利用律动性的节奏敲打出类似铜锣乐的情景。两种节奏的交叉重叠及和弦的运用反映了广西民间音乐的广泛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节奏的使用使得表达简单和情绪传达更容易,非韵律节奏融入音乐中以表达安静和温柔的情感。
三、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一)民族音乐文化意识薄弱
音乐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他们经历由进入学校之前对音乐知识的毫无概念到可以胜任教学的合格音乐教师。由于受到国外音乐教学的影响,学生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意识薄弱,而西方音乐占据了我国音乐文化形式的主流地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基础已被取代,以西方音乐分析方法来替代传统音乐形式。根据高校音乐专业的模式培训音乐教师等最终会导致失去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民族音乐教学比例偏低,相对于民族音乐,学生们对国外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这种意识不适合音乐专业的学生,更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二)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然而,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传统民族音乐教学面临众多困难。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对国际流行摇滚音乐感兴趣。他们的美学是狭隘和片面的,审美观念庸俗化。由于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少数民族原始生态的音乐土壤也在改变。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未来的音乐教师应该把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音乐推广的重要目标,努力学习民族音乐文化。
(三)学生的实习经验不足
在大多数民族音乐教学中,老师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形式。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有限,授课形式比较单一,老师仅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主要授课方式,促使学生们的思想太过于教条化,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感到沉闷和无聊,对其失去兴趣。让学生从消极沉闷转变为积极参与,通过改变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参与民族音乐实践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拓宽民族音乐表达形式,让学生积极感受我国传统文化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形式单一化
教学领域是一个互相融合和渗透的体系,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仅仅搜集大量的视听材料用于整个民族音乐课程。这种单一音乐课程类型明显不符合普通教育培养要求。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教学各个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以民族音乐实际需求为导向,学习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有限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音乐教学视听组合的手段和工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民族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大大提高。然而,在民族音乐体验和欣赏过程中,教师依赖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忽视自身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影响,并将自己变成了视听管理员或操作员,以至于学生缺乏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认同感,而对西方流行文化兴趣较为浓厚。
四、民族音乐教学培养对策
(一)学习基础民族音乐知识
无论是音乐专业学习者或是非音乐专业学习者,民族音乐知识的学习十分基础。而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及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差异,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和欣赏的角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经过民族音乐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出民族音乐作品中音色、律动、节奏和情绪的变化。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民族音乐学习的误解导致许多人认为民族音乐创作和西方音乐创作是相同的。这种认知首先就是错误的,民族音乐特色风格是少数民族人民在生活中实践总结而来的,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通过基础民族音乐知识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理解民族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民族音乐语言的内部结构以及民族音乐语言的特殊性。
(二)强化民族音乐实践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诠释民族音乐教学的成就和水平。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一是建立校园展示平台,高校可举办民族音乐演唱比赛,组织民族文化月活动和民族音乐课研讨会等。第二,高校应该收集少数民族地区的活动,让教师把学生带入少数民族地区,真正感受到少数民族的习俗,从而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第三,将现代信息平台与民族音乐实践相结合,利用这些平台来展示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民族音乐增强了影响力和学生的成就感,从而鼓励更多的人融入民族音乐的研究中,获得高水平的情感体验。
(三)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民族音乐欣赏的效率,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选择大量优秀传统音乐素材。我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动听优美的民歌、民族器乐、民谣、戏曲及民族歌舞等。这些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体系,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民歌、民间艺术和其他民间音乐的海洋中汲取知识,真正学习民族文化精髓并为之所用。使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各种手段,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创造场景,营造良好民族音乐氛围。例如,在河北欣赏民歌《小白菜》时,同歌剧《白毛女》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这些作品,学生可以理解民间音乐是所有音乐创作的不竭源泉和持久动力,纵观历史长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音乐特色,学生应当学会欣赏不同的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四)民族音乐教学与各学科的融合
音乐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和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民族音乐与历史和地域的融合,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音乐,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与时代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联系。在教学中,注重整个音乐教学中的历史知识,将历史知识和音乐知识进行融合。例如,不同地方民歌的特点不同,例如内蒙古大草原,宽广辽阔、一望无际,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体验一种无拘无束的美感;西南地区风景秀丽、山川气势磅礴,民歌多以鸟类、昆虫、山水及自然之声。这是民族创作特色,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其次,民族音乐与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最后,民族音乐与艺术的结合,在音乐教学课上,加入一些艺术作品,对加深音乐作品的理解非常有帮助,例如向学生们展示美丽的草原风光或是民族地区秀丽山水的摄影作品。
五、结语
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中势不可挡。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影响力持久而深远。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在于教育,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学,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发展,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