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大学藏楚简《高宗》考述

2019-12-16连劭名

殷都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宗何谓礼记

连劭名

(北京教育学院 中文系,北京 100011)

清华大学藏楚简《高宗》,整理者题为《殷高宗问于三寿》。《尚书》中有《盘庚》,《孟子》中有《梁惠王上下》记梁惠王问,孟子答。楚简《高宗》存27简,略有残损,主要内容属儒家学派,是研究先秦思想的珍贵资料。

楚简《高宗》云:

高宗观于洹水之上,三寿与从。高宗乃问于少寿曰:尔是先生,尔是知二有国之情。敢问人何谓长?何谓险?何谓厌?何谓恶?少寿答曰:吾 中寿曰:敢问人何谓长?何谓险?何谓厌?何谓恶?中寿答曰:吾闻夫长莫长于风?吾闻夫险莫险于心,厌必臧,恶必丧。高宗乃又问于彭祖曰:高文成祖,敢问人何谓长?何谓险?何谓厌?何谓恶?彭祖答曰:吾闻夫长莫长于水,吾闻夫险莫险于鬼,厌必平,恶必倾。[1]

简文云:“尔是知二有国之情。”今按:《周易·系辞下》云:“因二以济民行。”虞翻注:“二谓乾与坤也。”《管子·揆度》云:“何谓事名二?对曰:天策阳也,壤策阴也。此谓事名二。”《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云:“名者,大理之首章也。录其首章之意,以窥其中之事,则是非可知,逆顺自著,其几通于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逆顺,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老子》第五十九章云:“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尅,无不尅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河上公注:“莫知己德有极,则可以有社稷,为民致福。”

所谓“二有国”者,不同学派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包山楚简占卜文书中有“二天子”,《淮南子·原道》云:“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遊,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清华大学藏楚简《皇门》云:“我闻昔在二有国之哲王,则不共于恤。”《礼记·中庸》云:“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说文》云:“二,地之数也。”《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人常法地,安静和柔,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有功不置也。”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情者能出之,知义者能入之。”《淮南子·缪称》云:“故舜不降席而天下治,桀不下陛而天下乱,盖情甚乎叫呼也。无诸己,求诸人,古今未之闻也。同言而民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民化,诚在令外也。圣人在上,民迁而化,情以先之也。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与令殊也。”圣人好恶与民同,《礼记·大学》云:“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简文云:“敢问人何谓长?何谓险?何谓厌?何谓恶?”今按:《说文》云:“长,久远也。从兀从匕。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化,亡声。”《礼记·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云:“更名大长秋。”颜师古《集注》云:“长者,恒久也。”《周易·恒·彖》云:“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故“二有国之情”即天地万物之情。

据简文,长久者,在天为风,在地为水。《周易·小畜·象》云:“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九家注:“风者,天之命令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云:“神在天为风。”风同凤,古称帝使,《文选·风赋》李善注引《河图帝纪通》云:“风者天地之使也。”马王堆帛书《黄帝·成法》云:“昔者皇天使凤下道一言而止。五帝用之,以别天地,以揆四海,以怀下民,以正一世之士。”

《论语·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朱熹《集注》云:“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若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据简文,险者,在人为心,在天为鬼,二者皆无形之物。《荀子·正论》云:“上幽险则下渐诈矣。”杨倞注:“险,难测也。”无形故难测。《荀子·解蔽》云:“心者,形之君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二。”

《礼记·中庸》云:“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文中引诗见《诗经·大雅·抑》,郑玄笺:“神之来至去止,不可度之,况可于祭末而有厌倦乎?”

简文云:“厌必臧,恶必丧。”又云:“厌必平,恶必倾。”今按:《国语·周语》云:“厌纵其耳目心腹。”韦昭注:“厌,足也。”“厌”与“恶”指人情,《论衡·初禀》云:“情,接于物而然者也。”《礼记·乐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臧”读为壮。《论语·季氏》云:“及其壮也,血气方刚。”《广雅·释诂二》云:“壮,健也。”《周易·乾·象》云:“天行健。”疏云:“健者,强壮之名。”《尚书·洪范》五福,其三曰“康宁。”《鹖冠子·王鈇》云:“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周易·大壮·彖》云:“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象》云:“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

《贾子·道术》云:“据当不倾谓之平,反平谓险。”《吕氏春秋·适音》云:“将以教民平好恶。”高诱注:“平,正也。”《谷梁传·隐公六年》云:“平之为言以道成也。”《管子·心术下》云:“凡民之生,必以正乎。所以失之者,必以喜乐哀怒。节怒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受礼莫若敬,外敬而内静者,必反其性。”《管子·内业》云:“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之,必以忧乐喜怒欲利,能去忧乐喜怒欲利,必乃反济。彼心之情,利安以守,勿烦勿乱,和乃自成。”又云:“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者,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礼记·大学》云:“所以修身在正心者,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心。”

《荀子·解蔽》云:“此言上幽而下险也。”杨倞注:“险,倾侧也。”《楚辞·离骚》云:“路幽昧以险隘。”王逸注:“险隘,喻倾危也。”《左传·哀公十六年》云:“以险徼幸者其求无厌。”杜预注:“险,犹恶也。”《庄子·渔父》云:“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

楚简《高宗》云:

高宗乃言曰:吾闻夫长莫长于囗,吾闻夫险必矛与干,厌必富,恶必亡食。苟我与尔相念相谋,世世至于后嗣。我思天风,既围又止。吾勉自抑畏以敬,夫在囗。君子而不读书,占则若小人之宠,狂而不友。殷邦之妖祥并起,八纪则缗,四严将行,四海之夷则作,九牧九矣将丧,惶惶先反。大路用见兵,龟筮孚忒,五宝变色,而星月乱行。

简文云:“我思天风,既围又止。吾勉自抑畏以敬。”今按:《后汉书·蔡邕传下》云:“风者,天之号令,所以教人也。”故“天风”即天令。《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风同性,《左传·僖公四年》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又,“围”读为违,《尚书·酒诰》云:“圻父薄违。”马融注:“违,行也。”行与止,如同动静,《周易·系辞上》云:“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楚辞·怀沙》云:“俯屈以自抑。”又云:“抑心而自强。”《诗经·宾之初筵》云:“威仪抑抑。”毛传:“抑抑,慎密也。”《诗经·假乐》云:“威仪抑抑。”毛传:“抑抑,美也。”《说文》云:“义,己之威仪也。”《春秋繁露·仁义法》云:“义者,谓宜在我者。”

简文云:“君子而不读书,占则若小人之宠,狂而不友。”今按:《礼记·檀弓下》云:“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郑玄注:“君子谓卿大夫。”《论语·述而》云:“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贾子·道德说》云:“书者著德之理于竹帛而陈之,令人观焉,以著所从事。”《周易·系辞下》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易·夬·象》云:“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占”读为觇,《广雅·释诂一》云:“觇,视也。”《说文》云:“宠,尊居也。”《孟子·梁惠王上》云:“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可畏焉。”《礼记·大学》云:“《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而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尚书·洪范》云:“曰狂,恒雨若。”郑玄注:“狂,倨慢。”《南齐书·五行志》引《洪范五行传》云:“失威仪之则,怠慢骄恣,谓之狂。”“友”、朋同义,《诗经·椒聊》云:“硕大无朋。”毛传:“朋,比也。”《礼记·射义》云:“其容体比于礼。”《释文》云:“比,亲合也。”

简文云:“殷邦之妖祥并起,八纪则缗,四严将行,四海之夷则作,九牧九矣将丧。”今按:《管子·五行》云:“地理以八制。”《白虎通·三纲六纪》云:“纪者理也。”《大戴礼记·本命》云:“八者,维纲。”卢辩注:“八为方维,八卦之数也。”“四严”指四岳。《礼记·大学》云:“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郑玄注:“严乎,言可畏敬也。”《老子》第十五章云:“犹兮若畏四邻。”《诗经·节南山》云:“维石岩岩。”《释文》云:“岩,本或作严。”《广雅·释诂四》云:“岩,高也。”《诗经·崧高》云:“崧高维岳。”郑玄注:“四岳,卿士之官,掌四时者也。因主方岳巡守之事在尧时姜姓为之,德当岳神之意而福兴,其子孙历虞夏商,世有国土,周之甫也、申也、齐也、许也。皆其苗裔。”

“矣”读为以。《诗经·江有汜》云:“不我以。”郑玄笺:“以,犹与也。”《仪礼·乡射礼》云::“各以其耦进。”郑玄注:“今文以为与。”《荀子·强国》云:“陶诞比周以争与。”杨倞注:“与,谓党与之国。”《荀子·王霸》云:“不欺其与。”杨倞注:“与,相亲与之国。”《荀子·王制》云:“霸夺其与。”杨倞注:“与,谓与国也。”

简文云:“大路用见兵,龟筮孚忒,五宝变色,而星月乱行。”今按:“大路”指大义。《礼记·少仪》云:“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志则否。”《礼记·祭统》云:“夫义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礼记·表记》云:“道者义也。”郑玄注:“义者,谓断以事宜也。”《国语·周语》云:“义,文之制也。”

《孟子·告子上》云:“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离娄上》云:“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万章下》云:“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由,字通犹或猷。《诗经·小旻》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诗经·巧言》云:“秩秩大猷,圣人莫之。”毛传:“莫,谋也。”《周易·系辞下》云:“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尔雅·释言》云:“爽,忒也。”孙注:“忒,变杂不一。”《周易·观·彖》云:“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虞翻注:“忒,差也。”殷墟卜辞有:

丁卯,王卜,贞今繇巫九繇。余其比多田与多伯征盂方伯炎,惠卒羽日步,亡左自上下于神示,余受有佑,不蔑捷。猷告于兹大邑商,亡害在猷,引吉。在十月遘大丁羽。 《甲》2416

“左”读为差,与忒同义。“五宝”为五行。《周易·系辞下》云:“圣人之大宝曰位。”五行各有其位,东西南北中。

楚简《高宗》云:

高宗恐惧,乃溥语彭祖曰:於乎,彭祖。古民人迷乱,象瞀康冒,而不知邦之将丧。敢问先王之遗训,何谓祥?何谓义?何谓德?何谓音?何谓仁?何谓圣?何谓智?何谓利?何谓信?

简文云:“象瞀康冒”。今按:《广雅·释诂四》云:“类,象也。”《后汉书·廉范传》李贤注:“瞀,目不明之貌。”《汉书·五行传》云:“曰瞀,恒风若。”《尚书·洪范》作:“曰蒙,恒风若。”又,《尚书·盘庚上》云:“汝猷黜乃心,毋傲从康。”康通唐,可读为荡,《庄子·大宗师》云:“遥荡恣睢。”《释文》引王注:“荡,纵散也。”又,“冒”,简文从马、矛声。《左传·文公十八年》云:“冒于货贿。”杜预注:“冒,贪也。”《贾子·道术》云:“厚人自薄谓之让,反让为贪。”

此节高宗问彭祖,共九事。《管子·五行》云:“天道以九制。”《说文》云:“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礼记·中庸》云:“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化。”《汉书·律历志上》云:“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九事分两大类,其始曰“祥”,《逸周书·武顺》云:“天道曰祥。”祥通详,《说文》云:“详,审议也。”《独断上》云:“帝者谛也,能行天道,举错审谛。”其余八者,两两相配:

一、义同宜,德同得,《释名·释言语》云:“德,得也,得事宜也。”

二、《礼记·乐记》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又云:“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论语·里仁》云:“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三、马王堆帛书《五行》云:“聪,圣之始也。明,知之始也。故曰:不聪明则不圣知,圣知必聪明。”

四、《左传·宣公十五年》云:“信载义而行之为利。”《周易·乾·文言》云:“利者义之和也。”

楚简《高宗》云:

彭祖答曰:闻天之常,祗神之明。上昭顺穆而敬民之行,余享献功,适还妖祥,寺名曰祥。

今按: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云:“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郭店楚简《君子》云:“昔者君子有言曰:圣人天德何?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常矣。”

《周易·履·彖》云:“君子以变上下,定民志。”虞翻注:“乾天为上。”昭、明同义。《周易·晋·象》云:“君子以自昭明德。”《释名·释言语》云:“顺,循也,循其理也。”

《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顺即率性。《诗经·维天之命》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礼记·大学》云:“《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敬”读为警。《说文》云:“警,戒也”《礼记·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尔雅·释诂》云:“余,我也。”《尚书·洛诰》云:“汝其敬识百辟享。”孔传:“奉上谓之享。”《左传·庄公三十一年》云:“齐侯来献戎捷。”杜预注:“献,奉上之词。”“功”,简文从示、工声。《墨子·经上》云:“功,利民也。”《左传·桓公六年》云:“上思利民,忠也。”《论语·里仁》云:“忠恕而已矣。”皇侃疏:“忠谓尽中心也。”《孟子·尽心上》云:“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尔雅·释言》云:“还,返也。”《说文》云:“还,复也。”《说苑·敬慎》云:“至治之极,祸反为福。”《礼记·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楚简《高宗》云:

迩则文之化,历象天时,往宅毋徙,申礼劝枝,敷民之化,民劝毋皮,是名曰义。

迩、远相对。《左传·昭公十八年》云:“天道远,人道迩。”《孟子·离娄上》云:“道在尔而求之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周易·系辞上》云:“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论语·季氏》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大戴礼记·礼三本》云:“贵本之谓文。”《说苑·修文》云:“文,德之至也。”《荀子·不苟》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

《周易·系辞上》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神以知来,知以藏往。”虞翻注:“往,犹藏密也。”《说文》云:“密,如山堂者。”《尔雅·释诂》云:“密,静也。”《论语·雍也》云:“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孟子·公孙丑上》云:“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定则毋徙,《礼记·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文选·洛神赋》云:“申礼防以自持。”“支”简文从心从只。《诗经·文王》云:“本支百世。”毛传:“支,支子也。”《仪礼·士昏礼》云:“支子则称其宗。”郑玄注:“支子,庶昆弟也。”《周易·坤·文言》云:“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皮”,整理者读为疲。《广雅·释诂三》云:“皮,离也。”《论语·季氏》云:“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楚简《高宗》云:

揆中水衡,不力寺,刑罚亦,晨若叙态,冒神之福,同民之力,是名曰德。

《尔雅·释言》云:“揆,度也。”《说文》云:“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释名·释天》云:“癸,揆也。揆度而生,乃出土也。”《淮南子·时则》云:“夏为衡,衡者所以平万物。”《荀子·王制》云:“公平者,职之衡也。”杨倞注:“衡,所以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云:“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诗经·伐木》云:“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寺”读为持,《老子》第九章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河上公注:“盈,满也。已,止也。持满心倾,不如止也。”王弼注:“持,谓不失德也。”《老子》第三十八章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用力曰功,《庄子·逍遥游》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亦”,简文从言、亦声。当读为易。《列子·黄帝》云:“二人亦知。”《释文》云:“亦,本作易。”《公羊传·宣公六年》云:“是子之易也。”何休注:“易,犹省也。”《国语·晋语》云:“贵货而易土。”韦昭注:“易,轻也。”

《诗经·庭燎》云:“夜乡晨。”郑玄笺:“晨,明也”“若”义同顺,《说文》云:“顺,理也。”《韩非子·解老》云:“理者,成物之文也。”《周易·说卦》云:“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叙”读为除。《文选·西京赋》云:“尽变态乎其中。”薛注:“态,巧也。”《荀子·成相》云:“人之态,不如备。”杨倞注:“如,当为知。言人为诈态,上不知备。”《礼记·祭统》云:“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以孝于亲,如此之谓备。”《老子》第十九章云:“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河上公注:“绝巧者诈伪乱真也。”《论语·学而》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吕氏春秋·论人》云:“去巧故。”高诱注:“巧故,伪诈也。”

“冒”、蒙同义。《汉书·杨雄传上》云:“雾集蒙合兮。”颜师古《集注》云:“蒙,天气下。”“同民”如言同人,《周易·同人·彖》云:“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同心则同力,《周易·系辞上》云:“二人用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楚简《高宗》云:

惠民由壬,均句杰淫,关义和乐,必怀于湛,四方劝教,监微莫钦,是名曰音。

《说文》云:“惠,仁也。”《尚书·皋陶谟》云:“安民则惠。”《说文》云:“壬,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象人怀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叙也。”《释名·释天》云:“壬,妊也,阴阳交,物怀妊也,至子而萌也。”故“壬”有生命之象。又,《尔雅·释诂》云:“壬,大也。”郭璞注:“壬,犹任也。”《孟子·尽心上》云:“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贾子·道术》云:“仁义修立之谓任。”

《说文》云:“均,平徧也。”“句”读为苟。《广雅·释诂一》云:“苟,诚也”《礼记·中庸》云:“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化。”曲者,平徧之义。“杰”读为桀,《广雅·释诂二》云:“桀,去也。”《礼记·儒行》云:“其居处不淫。”郑玄注:“淫,谓倾邪也。”

《尚书大传》云:“虽禽兽之声,犹悉关于律。”郑玄注:“关,犹入也。”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知义者能入之。”又,《墨子·经上》曰:“必,不已也。”《诗经·板》云:“怀德维宁。”毛传:“怀,和也。”《诗经·宾之初筵》云:“子孙其湛。”郑玄笺:“湛,乐也”《礼记·中庸》云:“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鼔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又,《说文》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监”、视同义。《广雅·释诂二》云:“微,小也。”《老子》第五十二章云:“见小曰明。”河上公注:“萌芽未动,祸乱未见为小,昭然独见为明。”“钦”,简文作淦。《尔雅·释诂》云:“钦钦,忧也。”《周易·系辞上》云:“乐天知命故不忧。”

楚简《高宗》云:

衣服端而好信,孝慈而哀鳏,恤远而谋亲,喜神而忧人,是名曰仁。

《管子·君臣上》云:“旌之以衣服。”尹知章注:“衣服所以表贵贱也。”《孝经》云:“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郑玄注:“服,身之表也。”《左传·闵公二年》云:“衣,身之章也。”《诗经·都人士》毛诗序云:“周人刺衣服无常也。古者长民,衣服不二,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一,伤今不复见古人也。”马王堆帛书《黄帝·立命》云:“昔者黄宗质始好信,方四面,付一心,四达自中。”

《贾子·道术》云:“亲爱利子谓之慈,反慈为嚣。子爱利亲谓之孝,反孝为孽。”《老子》第十六章云:“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远”、迩相对。《尚书·舜典》云:“柔远能迩。”孔传:“迩,近也。”亲族居于近。《礼记·中庸》云:“柔远人。”郑玄注:“远人,蕃国诸侯也。”《左传·定公元年》云:“而好用远人。”杜预注:“远人,异族也。”

《尔雅·释诂》云:“喜,乐也。”又云:“忧,思也。”《左传·桓公六年》云:“所谓道者,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又云:“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楚简《高宗》云:

恭神以敬,和民用正,留邦偃兵,四方达宁,元哲并进,动繇则屏,是名曰圣。

《说文》云:“中,和也。”《左传·桓公四年》:“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而有成。”“正”、中义同。《论语·颜渊》云:“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留”读为流。《广雅·释诂三》云:“流,化也。”《说文》云:“化,教行也。”

“动”,简文从言、虫省声。“繇”读为摇。《管子·心术上》云:“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毋先物动者,摇者不定,躁者不静,言动之不可以观也。”不定不静则不止,《礼记·大学》云:“《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心。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楚简《高宗》云:

昔勤不居,夹祗不易,共枉思修,纳谏受訾,神民莫责,是名曰圣。

“昔”、久同义。《诗经·赉》云:“文王既勤止。”毛传:“勤,劳也。”《尚书·金滕》云:“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

“夹”,整理者读为浃。当读为挟。《国语·晋语》云:“亡人所怀挟婴壤。”韦昭注:“挟,持也。”《礼记·中庸》云:“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祗”、敬同义。《诗经·我将》云:“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共”读为供。《广雅·释诂二》云:“供,进也。”“枉”读为往。《广雅·释诂二》云:“往,去也。”与退同义,《周礼·小司寇》云:“以图国用而进退之。”郑玄注:“进退,犹损益也。”马王堆帛书《易传·要》云:“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道也,是以察于损益之道者,不可动以忧喜。”《广雅·释诂二》云:“修,长也。”《尚书·皋陶谟》云:“慎厥身修,思永。”

楚简《高宗》:

内基而外比,上下毋仓,左右毋比,强屏纠出,经纬顺齐,妒怨毋作,而天目毋夷,是名曰利。

《说文》云:“止,下基也。”故“内基”即“内止”,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有《竞建内止》。《礼记·閒传》云:“大功貌若止。”郑玄注:“止谓不动于喜怒之事。”《荀子·不苟》云:“见由则恭而止。”杨倞注:“止,谓不放纵也。”《国语·楚语》云:“比尔兄弟亲戚。”韦昭注:“比,亲也。”

“仓”,整理者读为攘。今语曰抢。《汉书·严助传》云:“南夷相攘。”颜师古《集注》云:“攘,相侵夺也。”《孟子·梁惠王上》云:“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又,《尔雅·释言》云:“强,暴也。”“纠”同糺,《楚辞·悲回风》云:“糺忍心以为镶兮。”王逸注:“糺,戾兮。”《史记·游侠列传》云:“跖蹻暴戾。”《史记·伯夷列传》云:“暴戾恣睢。”《索隐》云:“暴戾,谓凶暴而恶戾也。”屏、出义近,《吕氏春秋·上农》云:“不出粪。”高诱注:“出,犹捐也。”

《国语·楚语》云:“吾子经楚国。”韦昭注:“经,经纬也。”引申为治理。《论语·子路》云:“子路曰:卫君待子为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天目”犹如天心。《韩诗外传》卷四云:“目者,心之符也。”《尔雅·释诂》云:“夷,易也。”《尚书·皋陶谟》云:“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目、视义近。《尚书·洪范》云:“视曰明。”《尚书·大诰》云:“绍天明。”《礼记·大学》云:“《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楚简《高宗》云:

劝就聪明,音色柔巧,而睿武不罔,夭屯宣猷,牧民而御王,天下禋称,以诰四方,是名曰睿信之行。

《尔雅·释诂》曰:“就,成也。”《尚书·洪范》云:“视曰明,听曰聪。”又云:“明作哲,聪作谋。”又,“音”、声义同。《诗经·皇矣》云:“帝谓文王,不大声以色。”《论语·季氏》云:“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皇侃疏:“柔畅谓之温。”《礼记·表记》云:“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子曰:情欲信,辞欲巧。”郑玄注:“巧谓顺而说也。”

《逸周书·谥法》云:“威强叡德曰武。”春秋《王孙遗者钟》铭文曰:“肃哲圣武,惠于政德。”春秋《曾伯漆簠》铭文云:“哲圣元武。”“罔”义同诬,《国语·晋语》云:“且夫栾氏之诬晋国也久矣。”韦昭注:“诬,罔也。以恶取善曰诬。”

《礼记·大学》云:“桃之夭夭。”郑玄注:“夭夭,美盛貌。”《诗经·桃夭》云:“桃之夭夭。”毛传:“夭夭,其少壮也。”“屯”读为纯。《周易·序卦》云:“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诗经·维天之命》云:“文王之德之纯。”《老子》第五十五章云:“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又,“宣”,简文从人从亘。《国语·周语》云:“宣所以施教也。”

《周易·乾·文言》云:“时乘六龙,以御天也。”荀爽注:“御,行也。”“王”指王道。《说文》云:“禋,洁祀也。一曰精意以享。”《诗经·生民》云:“克禋克祀。”毛传:“禋,敬也。”“称”、举同义。《礼记·王制》云:“山川神祇有不举者。”郑玄注:“举,犹祭也。”又,《广雅·释诂四》云:“诰,教也。”《周易·巽·象》云:“后以施命诰四方。”

楚简《高宗》云:

彭祖曰:呜呼,我均辰共在九宅,迁夏之归商,方曼于路,用徹昭后成汤代桀,敷佑四方。

“均”,简文从田从均。《荀子·君子》云:“德虽如舜,不免刑均。”杨倞注:“均,同也。”《诗经·抑》云:“远猷辰告。”辰,时也。又,《尔雅·释诂》云:“共,具也。”《说文》云:“共,同也。”《淮南子·原道》云:“纵志舒节以驰大区。”高诱注:“区,宅也。宅谓天也。”

《左传·昭公五年》云:“未改礼而又迁之。”杜预注:“迁,易也。”《周易·太卜》云:“掌三易之法。”郑玄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管子·山权数》云:“易者,所以守吉凶成败也。”《贾子·道德说》云:“易者,此之占者也。”又云:“易者,察人之精,德之理,与弗循,而占其吉凶。”

《广雅·释诂一》云:“方,始也。”《楚辞·离骚》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悲回风》云:“终长夜之曼曼。”王逸注:“曼曼,长貌。”《楚辞·哀郢》云:“曼余目以流观兮。”王逸注:“曼,曼曼,远貌。”《说文》云:“永,长也。”《尚书·金滕》云:“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

“徹”,简文从月从屮,《说文》云:“屮,草木出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古文或以为草字,读若徹。”又云:“徹,通也。”《庄子·齐物论》云:“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得而几已。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周易·乾》云:“元亨利贞。”子夏传:“亨,通也。”又,“昭”、明同义。《周易·系辞下》云:“以通神明之德。”九家注:“著见之谓明。”《史记·五帝本纪》云:“幽明之占。”《正义》云:“明,阳也。”

楚简《高宗》云:

高宗又问于彭祖曰:高文成祖,敢问胥民胡曰荡?荡则悍佚亡常。胡曰晦?晦则 。戏淫自嘉而不缕,贪高文富而昏,忘苟急利,嚣神莫恭,而不顾后,神民并友而仇怨所聚,天罚是加,用凶以见訽。

简文云:“荡则悍佚亡常。”《诗经·荡》毛诗序云:“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其诗云:“荡荡上帝。”郑玄笺:“荡荡,法度废坏之貌。”《庄子·大宗师》云:“汝则何以遊夫遥荡恣睢转徙之塗乎?”《释文》引王注:“荡,纵散也。”《淮南子·说山》云:“人莫鉴于沫水,而鉴于澄水者,以其体止不荡也。”高诱注:“荡,动也。”动、静相对。《老子》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並作,吾以观其复。凡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荀子·王制》云:“尚贤使能而等位不移,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杨倞注:“悍,凶暴也。”《荀子·大略》云:“悍戆好斗,似勇而非。”杨倞注:“悍,凶戾也。”又,《一切经音义》卷五引《苍颉篇》云:“佚,荡也,亦乐也。”《淮南子·说山》云:“貂裘而不若狐裘而粹,故人莫恶于无常行。”

简文云:“胡曰晦?”《尔雅·释诂》云:“晦,冥也。”《礼记·大学》云:“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命、冥义通。冥、昧同义。《左传·宣公十二年》云:“兼弱攻昧。”杜预注:“昧,昏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云:“楚王是故昧于一来。”杜预注:“昧,犹贪冒。”《白虎通·礼乐》云:“昧者,万物衰老,取晦昧之义也。”《诗经·风雨》云:“风雨如晦。”毛传:“晦,昏也。”《左传·昭公十四年》云:“己恶而掠美为昏。”

简文云:“戏淫自嘉而不缕。”《尚书·西伯戡黎》云:“惟王淫戏用自绝。”《史记·殷本纪》作:“惟王淫虐用自绝。”《楚辞·沉江》云:“纣暴虐以失位兮。”王逸注:“贼善曰虐。”《说文》云:“虐,残也。”

《说文》云:“嘉,美也。”《庄子·山木》云:“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缕”读为数,《尔雅·释诂》云:“数,疾也。”郭店楚简《君子》云:“是故凡物在疾之。《君奭》曰:唯冒丕单称德何?言疾也。君子曰:疾之,行之不疾,未有能深之者也。”

“贪”,简文从言、金声。《吕氏春秋·慎大》云:“暴戾贪顽。”高诱注:“求无厌足曰贪。”《楚辞·离骚》云:“众皆競进而贪婪兮。”王逸注:“受财曰贪。”“高”,读为骄。《礼记·坊记》云:“子曰: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新序·杂事二》云:“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论语·学而》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文”,简文从王、文声,读为吝。《论语·泰伯》云:“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颜氏家训·治家》云:“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忘”读为亡。“苟”字亦见上文,义同诚。《说文》云:“诚,信也。”《孟子·尽心下》云:“有诸己之谓信。”《贾子·道术》云:“期果言当谓之信。”《礼记·中庸》云:“或利而行之。”郑玄注:“利,谓贪荣名也。”“嚣”读为敖,《尔雅·释诂》云:“敖,傲也。”《管子·宙合》云:“若敖之在尧也。”尹知章注:“慢而不恭曰敖。”

“友”通有。《列子·天瑞》云:“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张湛注:“久,当为有。”《列子·天瑞》云:“精神者,天之久。”《释文》云:“久,本作有。”《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久而不绝。”王逸注:“久,远也。”

《墨子·经上》云:“罚,上报下之罪也。”《后汉书·郎顗传》云:“罚者白虎,其宿主兵。”马王堆帛书《经法·君正》云:“天有死生之时,因有死生之政。因天之生也以养生,谓之文。因天之杀也以伐死,谓之武。”《尚书·皋陶謨》云:“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訽,当读为寇。《周礼·大宗伯》云:“以恤礼哀寇乱。”郑玄注::“兵作于外为寇。”

楚简《高宗》云:

民之有晦,晦本由生。光则惟小心翼翼,顾复勉祗,闻教训,徐敬养,恭神劳民,揆中而象常,束简和莫,补缺而救枉,天顾复之用休,唯阴又明。曰:呜呼,若是。

“晦”义同昧。“生”同性。《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荀子·礼论》云:“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解蔽》云:“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淮南子·精神》云:“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夭于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修是生也。”

《说文》云:“光,明也。”《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周易·晋·象》云:“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诗经·敬之》云:“学有缉熙于光明。”毛传云:“光,广也。”《老子》第四十一章云:“广德若不足。”《诗经·大明》云:“小心翼翼,昭事上帝。”“顾复”即反复,《周易·乾·象》云:“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徐”,简文从口、余声。《说文》云:“徐,安行也。”《老子》第十五章云:“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又,《释名·释言语》云:“敬,警也,恒自肃警也。”《孟子·尽心下》云:“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荀子·不苟》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周易·井·象》云:“君子以劳民劝相。”又,“揆”、度同义。《礼记·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和为“常”,《老子》第三十五章云:“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

“束”,简文从二束。《释名·释书契》云:“约,约束也。”《荀子·不苟》云:“故操弥约而事弥大,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云:“简而不匮。”王逸注:“简,省要也。”《周易·系辞上》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又,《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云:“德正应和曰莫。”《诗经·楚茨》云:“君妇莫莫。”毛传:“莫莫,言清静而敬至也。”

“缺”,文献中又作阙。《左传·成公二年》云:“其晋实有阙。”杜预注:“阙,失。”《国语·晋语》云:“阙从补之。”韦昭注:“阙,缺也。”《左传·襄公元年》云:“谋事补阙。”杜预注:“阙,过也。”《左传·襄公四年》云:“命百官箴王阙。”《论语·颜渊》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说文》云:“枉,邪曲也。”《礼记·少仪》云:“毋渎神,毋循枉。”《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天顾复”,《周易·复·彖》云:“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阴”为夜,“明”为昼,《周易·系辞下》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猜你喜欢

高宗何谓礼记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梁潮印存·本己类编
半途而废
测字先生——谢石
What is VR 何谓VR
文明
来,带你去吃东西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一字之师
何谓“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