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探析*
——以赣西地区为例
2019-12-15周素琴
张 雅 周素琴
1.宜春学院政法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2.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一、赣西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现状
赣西地区主要包括宜春、萍乡、新余3市,农民人口众多,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村民自治的逐步开展,赣西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较多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务工,村中大多老年人和小孩。面对这种情况,实施村民自治,政务公开与扩大农民政治参与就遇到了阻碍。另外当前我国政权设置至乡镇一级,许多农民的生产生活与经济活动又限于居住的村子,农民政治参与也受到地域性的限制。[1]目前还存在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和方式执行力度不足。赣西地区部分农民在选举村长中,对于自己的选举权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有效地发挥政治参与地能力。在村务公开时,由于部分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不足,不能充分理解政策与法律法规,这种形势下,难以了解和监督政务。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形势和背景下,赣西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现状呈现出新的特征:第一,主体参政意识差异较大。一方面,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赣西地区农民整体上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都能更好地了解到国家政策,能积极参与到当下农村政治实践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少数村民存在政治参与观念薄弱的情况,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不足的村组。第二,政治参与制度化,理性化意识不强。部分村民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有效地参与政治事务,有时表现为个人主观情绪,不利于农民政治参与效度的提升。第三,政治参与具有不稳定性。这源于部分农民受到旧有的政治文化与人文环境、自治组织与人际交往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充分结合赣西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情况,探索提高农民参与政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当下极为迫切。
二、赣西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层次结构与政治文化的影响
社会层次结构以经济为基础,由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分工,决定其在社会层次结构中的位置。在我国,农民以务农为生,经济行为单一,生活上较为封闭,在政治上更是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受传统文化习俗这一非经济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民政治参与更加具有可变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文化影响着农民的政治参与,在千百年来的封建思想统治下人们心中烙印的礼俗、伦理以及对权力的敬畏与卑微意念,都可以在当代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方式中影射。[2]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与模式选择,在当下的农民政治参与体制文化中,赣西地区农民政治参与途径主要通过当地村民自治组织、信访制度、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但实际的政治运行表明,这些制度化政治参与方式还未能从根本上满足赣西农民的利益表达需求。除了社会层次结构中农民所处的位置对其政治参与有重大影响,一个地区特有的政治文化同样支配着当地农民的政治价值取向与方式的选择。
(二)赣西地区农民主体因素的影响
在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有参与选举,主动了解国家政策,表达共同政治诉求等。赣西地区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治生活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民在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其政治参与活动也不断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村民自治是农民直接与农村集体事务相关的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农民是政治主体,在政治参与中的主体因素起着关键性作用。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让村民参与村中事务管理,并通过各种国家法律制度渠道监督自治组织领导人和村中集体事务的管理。在村民自治中,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进一步选举出实现村民利益表达和政治愿望的代表人,也是体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的重要标志。[3]近年来,赣西地区各村委会的选举逐渐走向成熟,村长竞选等活动不断涌现,其中也离不开赣西地区农民主体意识的增强,在各村委会的选举过程中,绝大多数农民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加村中选举活动。但是,各村落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尽相同,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而农民主体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农民自身素质与社会政治地位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地区农民教育事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相对来说,我国农村教育还是较落后,有些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政治参与中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很好掌握,有部分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不足,政治参与过程中具有盲目性、模糊性、自发性的特点。
赣西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地貌多为丘陵与山地,农民种植较为分散,不易集中规模种植机械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较为困难。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教育发展,受经济的因素制约,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使得主体上也是存在较大的水平差异。在社会政治地位中,赣西地区农民在政治生活中同样处于弱势群体。在机关单位,政府等部门,农民很少担任职务,缺少自己真正的代言人,还难以充分地传达农民之声。一些偏远农村,政治参与被边缘化,农民在忙于生计中,参与政治意识薄弱。无论是农民自身素质,还是社会政治地位的影响,这些都离不开农民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环境,赣西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同样也是农民自身所受的既定社会文化的熏陶在政治过程中的自然流露。
三、提高赣西地区农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农民政治参与制度体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1.加强赣西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
村民自治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加强赣西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完善赣西地区村民自治制度。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处理好村内的各项集体事务,充分协调好农民之间的生产生活运行,建立赣西地区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农民之间交融互通的关系。加快建立健全赣西地区村民自治组织选举制度和村民委员会制度,同时不断完善赣西地区村民大会制度与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让当地农民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有效参与到本村的集体政务中。在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支持农民政治参与,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选出自己的代表,切实参与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决策中。在赣西农村地区推行现阶段的人大代表联系户制度,及时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并主动接受来自农民的监督,成为农民的政治参与的沟通桥梁。
2.拓展农民政治参与制度供给
政治参与一定要有科学的制度系统进行保障,否则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发展。实践表明,农民利益缺乏有效保障的最主要原因是农民缺乏制度化的渠道有效参与政治。拓展政治参与制度供给对于当下提升赣西地区农民政治参与效度具有现实意义,目前赣西地区部分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的个人情绪化的非制度化行为,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通过拓展农民政治参与制度供给,为当地农民进行有序化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以拓展农民参与制度供给为基点,维护基层民主程序合理合法化,为基层民主正义保驾护航,从而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正义。[4]通过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强化纪律,细化问责,促进政治参与有序,促进公平正确的政策结果的形成,满足农民群众长久以来对于注重决策结果公平的价值追求。站在农民政治立场与主体价值追求的角度,增强农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的法律意识,改善赣西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提升农民政治参与能力,保障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的民主公正。
(二)构建新时期新农村政治文化体系,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
1.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公民文化
提升农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效度就必须要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构建新时期新农村政治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保障国家财政支出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有效供给,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培育“公民”文化,没有文化的智力支持,社会制度的实践是难以持续发展的,通过加大政治文明宣传,开展农民政治法律教育,促使农民形成新时期的政治文化观念,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能力。在培育建设农村农民政治参与文化过程中,优化农民的政治参与心理,树立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观念意识,从而逐步形成新的政治参与文化观念。促使农民把这种意识转变为“利器”参与当下政治生活中,形成全新的农民参与性政治文化。
2.创新农村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存在于人们的思想领域,指导人们的行动方向,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创新农村政治文化首先需要借由各种途径使农民认识和学习现代政治文化,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让农村地区更好地接触现代政治文化,建设符合大众化的农民政治参与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5]现阶段我国的政治文化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的外化形式与表达内容上具有一致性。但正因为政治文化本身的意识形态性,人们内心的政治思想内容客观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不同身份背景与利益立场的人在政治倾向、政治评价、政治改革、政治参与等方面有不同观点与追求。[6]这些是亟需创新农村政治文化,培养农民新时代的道德意识,树立宽容、公平正义、平等竞争的现代政治参与意识的外在因素。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政治参与基础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赣西地区现仍有部分农民生活未脱贫,为生计无暇顾及政治生活,因此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让贫困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夯实村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通过产业种植、政策扶持、国家财政倾斜等措施帮扶农村经济,只有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农民才有经济基础支撑政治参与和多余的精力融入政治生活中,不断提升政治参与能力。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普及当下网络科技社会的现代化设备,传播政治文化,提升农民政治参与的效度。[7]同时,坚实的经济基础能更好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教育的发展,让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能更好地享受文化教育和政治素养的提升,为政治参与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赣西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民生活方式较为单一,精神文化需求较难实现。需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为农民政治参与能力提升提供物质基础。农村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考虑满足农民经济物质需求时,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农村基础设施开始着手,加快建立完善健身、娱乐、医疗、养老等设施,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给予农民社会化服务,充分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农民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活氛围,调动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培育具有民主公正、爱国法治、平等自由意识的现代新型农民。
(四)关注政治参与诉求,提升利益表达能力
1.保障农民利益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也并不等于农民利益得到实现,如果农民利益缺乏保障,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依然缺失。因此需要关注赣西农民政治诉求。当前赣西地区农村工作仍然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农村教育问题,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土地权属变动问题,包括有的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有损农民利益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放在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来妥善解决,切实保障好农民的经济利益,调动农民政治参与热情,使经济基础与政治这个上层建筑在农村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农村的政治文明与社会和谐。[8]
2.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利益表达的愿望也更加强烈,然而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立健全仍然滞后,要想提高农民政治参水平,必须探寻合理的组织化路径,提升农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水平。可以建立权利和义务明确的赣西农民协会,以集体的力量抵御各种可能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代表农民参与政治决策,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通过参加农民协会学习如何管理公共事务,如何维护自身利益,提高政治参与能力。还可以成立其他民间组织,逐步发展代表农民利益的政治性团体,形成农民的强大群体力量,增强农民对政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