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2019-12-15邱月盈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流行色 2019年9期
关键词:气韵国画技法

邱月盈(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引言

中国画,又叫国画,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点组成部门。我们要对传统文化采取选择性继承的态度,一定要丢掉其中的糟粕。所以,以当前的国画发展来说,不能全盘继承,也不能全部抛弃,要以继承为基础,做出创新。这样才能符合当前国画的发展要求,促进国画的发展。

一、学习中国画的意义

国画是中国整个绘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今的人们学习国画,是为了继承国画的优秀文化传统,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进入近代社会,大部分美术领域的人员都以“古为今用”以及“百家争鸣”两种方针作为国画艺术重新散发魅力的途径,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国画作品。但是,怎样进行国画的继承和发扬,可以让我国国画可以稳步发展,要求美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可以精准辨别传统的精华以及糟粕,任何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民族性和历史性,确保国外持续发展,不能全盘抛弃历史,历史进程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需要从业人员对历史有精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一般说,国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可能把所有的技法都继承,和内容相比较,技法在历史发展中更有稳定性,并且会直接对绘画的风格造成影响,形成民族风格。所以,从业人员要对国画的传统技法做出梳理以及探究,这能促进国画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整个行业中占据关键地位。与其他绘画种类相比较,国画有规律性和特征性,但是所有的规律和特征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过时间积淀的,而且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如果想表现出新的世界,就要持续不断发展,不断去吸收新的因素,其中主要指外来因素。但是,不可能直接抄外来因素,要不断地渗透,让外来因素逐渐成为民族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说,一定要从古今中外入手,不能和这个核心脱离,如果脱离,就会误入到新的形式主义之中,对后期民族风格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二、大众化思潮对中国画产生的影响

进入20世纪,大众思想对国画的题材来源以及创作方式等造成影响,特别是五四之后,许多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美术工作者提出一定要对国画进行创新,指出当今国画的创作要充分体现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有关人员指出,国画的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许多画家只追求自娱性,不能很好地做到雅俗共赏,他们认为国画只有获得大众的认同,才能确定持续稳定地发展。同时,可以在创作中适当加入一些具有体积感的素材来发展国画。总体来说,要想继承以及发展国画,最重要的是选择精华,丢弃糟粕,革故鼎新。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技法进行全盘继承,另一方面,又不能坚决抵制新的国画技巧。

三、关于中国画技法分析

1.政治和艺术

技法问题,就是对技法和艺术手段的具体探讨。但这种艺术在性质以及技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绘画作品是为了产出具有情感的精神支出产品。生产技术有一定的独立性,在精神创作中大多数的技术会受到创作者的臆想,有些还会受到产品内容影响。但是技术仅是手段,技术主要为经济以及政治服务,在国画创作中,一定要熟悉把握国画创作的各种技法,这是为了可以把客观真实的内容在画作中表达出来,从现实美转化到艺术美,因此技术为政治服务,并且会受到政治限制。艺术观点的错误,是因为在艺术创作中,技术只是艺术的组成部分,若只依赖各种技术,缺少对现实生活的总括,单纯借助构图的方法和原则,就不会收到较好的回报。仅从政治和技巧来谈,技术起一定的反作用,如果绘画的技术处于落后状态,就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形象,就不会体现政治内容。任何时期的画作都有一定的政治取向,还包括一定的技巧和艺术形式。技术很重要,但是不能忽略政治的作用,在重视技术的同时,要协调与政治的关系,实现二者统一。

2.生活和创作

艺术源于生活,人类的创作意图是无穷无尽的。要对生活有深刻的研究,对丰富生动的生活从形式上做出观察和体验,然后带入到创作中。创作者深入实际,是为了搭建思想体系和基本立场,否则在创作中会缺少严谨与科学,落入形式主义当中。在表现形式中,主要组成部分是技法,它出没于人类长期的实践当中。社会的进步和自然变化,不仅为艺术家输出表现对象,还对艺术家的创作提供基本技法,所以技法也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脱离实际,就会让艺术没有内容,艺术的表现只有单一的手法。要想拥有创造性的技巧,就要从基本的被反应物出发,对新技法的检验和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对人物的描绘会出现在画像产生后。描绘的手法同生活相连,也就是说生活和技法之间联系紧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变,当今的技术手段已经落后,必须进行创新。创新可以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站在这个出发点进行改善,如果没有立足点,就会落入形式主义。但不能说只要从实际出发就能得到技法。技法的形成和发展很难,但它的稳定性较高,也就是说技法还有一定的独立性。

3.内容和形式

常说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内容就不会有形式,没有形式也不会有内容,这二者是相互联系制约的。内容和形式有矛盾关系,但有时内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创作中,不同的内容由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但很难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以,处于不断进步的时代,国画技法为必须做出进步和创新。同时,可以从传统国画中吸取精华,在国画的创新中不能忽视自身民族的继承。只有长期处于探索之中,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协调好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四、中国画的继承

中国画,就是画家用毛笔作画,因为毛笔随之出现的用笔技巧和用墨技巧,并且墨法的运用又涉及到国画中色彩的运用和理解,特别是到了元代,国画逐渐融入一些人情味,作画的技巧和笔墨有很强的相似性。笔墨由水墨画的材料性能以及工具决定,是在长期的锻炼中逐渐养成的,最后养成特定的表达技巧和造型,只有国画才能通过固定的墨式运用,特定的绘画方式、线条变化、笔法技巧等进行作画,整个作画过程行云流水,绘画轻重分别,粗细得当。画家的内心感受和社会体验与作画有密切联系,在作画的整体过程中还能形成特定的感知方法。

1.要很好继承中国画,首先要恢复传统文化的“元气”

继承国画,光有技巧方面的继承和模仿是不够的,还要有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对传统文化进行复原以及继承总共要涉及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要打理好播种传统文化的土壤,做好播种的准备工作。第二,做好播种工作,培养好初栽的树苗。第三,要播种好的树苗,管理好这片林子。以上几个阶段是用来恢复传统文化的,让如同病人般的传统文化恢复元气,养好身体,为后期的健康稳步发展奠定基础。恢复传统文化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至少要几代人的努力。对传统文化的恢复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从人们的思想领域恢复,要在现代人的精神领域设置一个传统文化的魂。

2.恢复传统国画文化首先需要理清文脉

要想继承传统国画的精华,一定要对传统资源进行整理,理清基本脉络,丢弃文化糟粕。我国传统文化是来源于民间艺术以及宗教艺术的,这两者是我国文化的根,对我国民族艺术做出了很好的保存,可以适当进行开发,有关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分课题进行研究,把研究的成果逐步运用到国画行业当中,逐步培养画家的传统意识以及民族意识。这样才能逐渐恢复国画中的民族文化,促进国画中民族文化的复兴,为国画的发展奠定基础。

3.继承并恢复国画传统文化更需要“栽好树,扎好根,育好林”

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教育是基础。十九大指出,民族的复兴也就是文化的复兴,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将科技文化艺术当作发展的重点。这就要我们协同努力,遵循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文化艺术做出适当的改革,从基础抓起,做好基本的教育工作,振兴民族文化,为国画领域的发展不断挖掘内容,做好国画的基础教育工作。在内容和技法方面,合理继承传统的国画文化,为国画的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中国画的创新

1.创新要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国画精神的学习和传承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学识以及修养上。画家必须要拥有一定深度的文学功力,之后在作画中也会使出乾坤之力。但是,在现在有的美术教育中,因为太过于注重美术作画的技巧,慢慢忽略了对学生文学历史素质的培养。因此,学生必须多参与社会实践,多阅读经典文献,逐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人格魅力。个体的意识、综合修养、心态对画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内在的艺术涵养。国画当前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国画需要体现的艺术和内涵要求更加深刻。这需要当今的画家忠于学习,熟悉掌握本民族的文化,吸收借鉴有联系的知识和内容,适当当今时代的要求。

2.创新在于画中气韵的营造,“气韵生动”

国画的气韵是由笔墨来创造的,气由笔生,韵从墨画而出,一幅画有气韵才会有生命,国画的创作根本就是生命的创造,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吸引人,让人们为之感叹。因此在国画的创作中,首先要强调气韵,而且气韵来自笔墨,如果没有笔墨讲究,就没有气韵可讲。古人非常注重个人的气韵修养,下笔如造句,用墨好比诗文中的辞藻,有句法可讲,有了具体意思后才会多加修饰,用来润饰。笔墨虽然是具体的物象,书写了世间万物,但是它跟随画家的内心,传达画家的情谊,画作表出达来的气韵是画家本人精神的体现,笔墨虽然是物象的,没有笔墨就没有物象,没有物象就没有气韵。

结语

总的来说,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不是完全学习国外,也不能全盘继承传统,更不是没有目的,随意改动的。在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学习传统国画的知识和手法,吸取精华,还要勇于创新,立足于实践,保证创作的画作能符合时代要求,这样国画才能获得青年群体的喜欢与青睐。

猜你喜欢

气韵国画技法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国画欣赏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