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连县景信乡回俄村民族织锦工艺探析

2019-12-15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傣族拉祜族和佤族使用的织机织物及其织造技术进行实地调

流行色 2019年9期
关键词:拉祜族佤族织锦

谢 欢(云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傣族、拉祜族和佤族使用的织机、织物及其织造技术进行实地调

一、回俄村村落概况

景信乡位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县境东北部,辖5个村公所,50个自然村。其中回俄村东邻勐白村,南邻糯各村,西邻南垒河,北邻景冒村,辖景信一二社、回俄一二社、东岛傣族寨、东岛新寨等14个村民小组。回俄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蔗、砂仁、咖啡、玉米、豆类、茶叶及澳洲坚果等。

回俄村是多民族村落,主要生活着傣族、拉祜族、佤族等族人民,其中傣族占37%,拉祜族占40%,佤族占20%。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过去农村中送子弟入寺为僧过一段僧侣生活很普遍,他们在寺中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就终身为僧。拉祜族和佤族人们都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虽有佛教的传入,但其固有的宗教信仰仍然相当流行,傣、拉、佤三个少数民族在信仰方面互不干涉。近年来各民族间团结互助、和谐相处,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回俄村织锦的工具和基本流程

居住在回俄村景信一二组的傣族仅有一户在用织布机织造织锦。织布的机器年代久远,织布的技术是祖传的,只传女不传男。撒拉科大寨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拉祜族的村民,该村寨只有个别妇女在做纯手工编织的挎包。班艾小寨的佤族妇女大部分通过腰机来织造织锦。

1.机织

纺织的整个过程都是由妇女承担,基本是在从事农业生产之余作为副业来进行的,一般分为木架式和腰机两大类。傣族多用木架式完成,拉祜族和佤族以腰机为主。

(1)工具

手摇纺车、缠线机、集线器、织机、梭子、木杼、综等。(2)基本流程

傣族织机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纺线。纺线时先将棉花弹成长约10厘米的蓬松棉条,棉条放在纺线人的左手方,纺车上有一根钢丝,拿出一个空的线壳安装在上面,尖端的那头朝着纺线人。纺线人先将棉条的一端向外拉,并朝一个方向(通常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将其缠绕在钢丝上,并沿着钢丝拉直尖端。准备好纺织机后开始纺线,左右手相互配合,右手摇车,左手握棉条往外均匀地拉,节奏是短短长,同时把纬线入梭。

其次,整经。把16个彩色的线穿在木制的镂空形正方体集线器侧方的3个面上,正前方的楞上打了18个孔,一个彩线一个孔地穿进去,并把每个孔的线集合成一股搓在一起,对经纱进行理纱排线,使奇、偶数股纱分成交叉的两组,把奇偶股纱分别穿入不同的两页综,以脚踩“镊”提综。

最后,上机。准备好卷经轴和卷布轴,把经纱放在机器上,开始织锦。织机用染好的色线为经纬线,经线穿过机综,两端分别系在卷纱辊和卷布辊上,纬线穿过梭子。梭子的数目与纬纱的色数相同,即当纬纱有几种颜色时便有几支梭子,然后左右来回穿梭织出传统简单的纹样。

2.腰织

拉祜族和佤族一般采用腰机来织造织锦,腰机是一套竹木制的活动工具,共有十六七个零件。这种工具容易制造,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两套。主要织具部件为:背皮、卷布杆、分综棍、绕纬线板(梭)、分经棍、卷经杆等组成。

三、回俄村织锦的特点与用途

1.织锦特点

(1)织锦的材质

回俄村的织锦大多采用棉、麻材料织成。以前,生产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采用成本低廉的棉、麻材质织造织锦,用于缝制女装的裙子。年轻人穿的衣服更鲜艳多彩,老年人穿着的色调偏暗,颜色变化也较少。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织锦质感的要求不断提升,便采用棉麻丝混合的混合锦。由于采用多种材料,色彩、纹样选择余地增大,因而锦纹和色调比较自由。

(2)织锦的纹样

傣族佛寺内悬挂的经幡中,纹样使用相当繁多,其主要多为佛寺或者与其相关的建筑纹样,与菩提树、孔雀、大象等与佛相关的动植物纹样相搭配,这些纹样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通常以单独纹样的构成形式存在,或穿插简单的几何纹样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组成完整的经幡。佛、寺、塔等与佛教直接相关的神圣纹样,是不允许出现在服饰和生活用品中的。

作为少数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手工艺品,挎包上织锦的纹样非常丰富,题材从动植物纹样到几何纹样皆有,为了使挎包更加精致美观,更多地是将各种纹样搭配起来的综合图案。拉祜族在挎包上面织造形式多样的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有着简洁、精美、易于制作等特点,他们把各种动植物及生产生活的形态结构、色彩、运动规律转化为点、线、面的几何形式。

在传统傣族服装中,领口、下摆等部位也会有不同面积大小的造型简单的几何装饰性纹样作为装饰。纹样的构成形式也多为二方连续,将不同的二方连续纹样交替排列并平行装饰于筒裙的中部或者下摆部位。佤族会编织曲线和锯齿纹以及菱形、三角形和矩形等纹样,主要应用在筒裙的装饰上面。总之,该村织锦纹样通过极其简单的点、线、面的基本构成形式体现出织锦不一样的形式美感。

(3)织锦的色彩

白色的上衣、淡雅的筒裙,这是女子前往佛寺听经的服饰。傣族制作筒裙所用的颜色以绿色为主,绿色和大自然与植物紧密相关,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代表意义为清新、希望、宁静、舒适、健康和生机等。耀眼的金色、红色和紫色是傣族最奢华和喜庆的色彩,每一种色彩的组合和搭配都能体现出不同的风情和韵味。在服饰的制作上可以根据所结合的色彩营造与众不同的情调,创建出强对比度的色盘。

拉祜族挎包色彩丰富、对比强烈,主色调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等。有的呈红、白相间;有的呈橙、黄、粉相间;有的以黄色作为底色,并配有多种色彩装饰。拉祜族挎包的色彩因支系、年龄、性别而异,但它的色彩总是协调、统一的。

黑色是传统佤族服饰的主要颜色,也是佤族最喜爱的颜色。黑色是一个很强大的色彩,它可以很庄重和高雅,而且可以让其他颜色(亮色)凸显出来。在大多数佤族服饰上,人们都喜欢用黑土布为底料,用彩线和彩布装饰各种花边纹样,再嵌上银泡,使整个色彩既深沉又对比鲜明,显得格外庄重富丽,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如今,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佤族织锦会使用红、黄、绿、紫等色,织出比较明艳的色彩。

2.织锦的用途

(1)经幡

由于受到南传佛教的深远影响,经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也是现存形式中保存最为完好、最能体现傣族织锦独特的民族特色与织造工艺的物品。手工制作的织锦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用于制作经幡,上面织或者绣了佛号、经文、咒语和图案等,用以象征佛菩萨的威德,也是降魔的象征,能得福德、逢凶化吉,故寺院和道场都普遍使用。经幡挂在高山之巅、清净之地,风一吹,经幡随风飘动,也就是风在念经,众生得以诸福报功德、脱离三恶道之苦,往生极乐世界。

(2)传统服饰

在传统的傣族服装中,傣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在回俄村仍有不少身穿傣族织锦服饰的傣族女性,她们身上一梭一线织出的傣裙,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在傣族村落里,上了年纪的傣家女性每天穿戴的仍是自己纺织的服饰,因其通风散热性能好、穿着方便、行动自如、美观、款式变化多端等诸多优点而被拉祜族和佤族人民所广泛接受。挎包是傣族、拉祜族和佤族男女老少都喜爱佩戴的实用工艺品,老年人用它装烟盒、钱包和其他杂物,年轻人既可用它来装东西,也可以用做装饰或送给心爱的人。对于青年男女来说,挎包也是相互表达爱意的信物。

(3)家纺用品

傣族、拉祜族和佤族人家中的窗帘、床单等纺织品也是织锦的主要用途之一。独特的工艺使得织锦厚实、耐用,十分适合用于制作家纺用品。

四、织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织锦的主要传承方式即母女传承、婆孙传承、姐妹传承、村人传承,随着织锦工厂的发展,出现少部分师徒传承关系。据走访调查,该村傣、拉、佤三个少数民族目前从事织锦的人数不多,并且年龄偏高。在调查对象中,30岁以下的织锦的仅一人(27岁),25岁以下的姑娘无一人会织锦。由于织锦工艺复杂、繁琐,新一代年轻人不愿学,更不愿去织。另外,会织锦的人中,大多数也不愿专门从事织锦行业,织锦也仅仅只是补贴家用和农闲无事时充实生活而已。

现如今,随着现代机器纺织业对传统手工艺纺织业的冲击越来越严重,这一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开始面临着失传的问题。通过调研材料显示,回俄村织锦技艺的传承范围相对单一,主要以血缘关系为传承纽带,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而且由于织锦工艺费时费力,因此很多人放弃并选择其他职业。回俄村织户主要通过市场摆摊设点和委托中间商代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另外部分织户是为了家庭自用。由于市场的狭窄不能使织锦农户维持生活的收支,因此不以此为主业。

针对织锦技艺专业人才少,而且大量织锦人转业的现象,因此加强对织锦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必须重视织锦人的培养。同时鼓励织锦农户自主创新,把回俄村建设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的乡村,将乡村打造成集传承、研究、销售和旅游于一体的织锦村。最后,在织锦的开发工作和保护民族传统特色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颜色、纹样和风格设计,生产出具有地方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让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愿意购买的产品。在产品设计环节上,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进行艺术创新。这样不仅提高和现代元素的结合,也提高了织锦作品的工艺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回俄村虽拥有织锦技艺资源,但目前在保护和发展中遭遇织锦艺人老化、大量织锦人转业、继承者少、产品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村委会和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重视。该村织锦技艺的传承问题,织锦产品种类、织锦产业结构以及销售市场等问题也没有逐步解决。因此,我们应当团结多方力量,共同推广织锦文化,多方保护织锦技艺,为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拉祜族佤族织锦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瑶族织锦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织锦古韵(七绝)
56 个民族56 枝花拉祜族
边疆行( 之三):拉祜族原生乡村音乐的新生
边疆行(之二):拉祜族葫芦笙舞
汉代织锦图案的排列方式研究
晋代“璇玑图”织锦的探索和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