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2019-12-15李慧敏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李慧敏(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厚重的传统文化,许多历史事件在世代传承中或多或少地削减了其真实性并在口口相传中添加了许多时代色彩,以至于如今大部分人并不曾真正了解过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加之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带有有色眼镜,传统文化越来越边缘化,民族情怀越来越薄弱。而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科技方兴未艾,因此传统文化传播借助新技术将是必然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作为21世纪以来蛰伏已久的后起之秀,其自身优越性和时代前沿性不容小觑。如何做到将繁复冗杂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虚拟现实技术有效结合是一个长期发展目标,其个中优缺点也还有待探究。
一、传统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其特殊地位不可替代,其深厚基础不可动摇,正因如此,传统文化在传播中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原因,长期处于瓶颈期,难以突破自身局限而被广泛接受。虚拟现实技术的应运而生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传统文化不可逆改,虚拟现实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如何做到传统文化传播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效结合还需进行科学的、长期的试验和改革。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和精神的总称,其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四大特征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文化雄厚的软实力。正是如此,传统文化才会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而传统文化传播也迅速被国家提上日程。传统文化传播的瓶颈不仅存在“内忧”,即自身传播形式的单一;更多的是新兴文化和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外患”。传统的文化传播存在着地域上的空间界限,还来自于不同时代文化观念的时间差异,人们大多通过游览观看、阅读文字等方式了解传统文化,但这些方式是浅尝辄止的,而青少年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线人员”,其对传统文化并没有足够了解与深入地认知。传统文化展示方式的体验形式单一,载体匮乏,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吸引青年的关注,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值得传诵的,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就是陋习和陈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传统的文化和历史在时代的洗礼中愈显边缘化,随着众多新颖夺目的新兴文化和娱乐方式的兴起,人们大多空闲时间被网络、快餐文化所占有,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显得格格不入。中华传统文化需要青少年们继续发扬与传承,虚拟现实技术这种新兴媒介的出现使传统文化传播获得了新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使文化展示与传播更加多元化,使青少年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传承文化。我们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不仅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将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与新技术优势互补,极大提高文化传播效果,将多元化的文化信息更有效地传达到人群中去;还需要同设计者们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迎接挑战,永远站在第一线。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必然性
虚拟现实技术早在20世纪中便已问世,在经过有声动态模拟、虚拟现实萌芽、虚拟现实的产生和理论初步形成、虚拟现实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四个阶段的探索后,终于实现了其从理论概念到实际应用的转变。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双重含义,“虚拟”指的是由计算机所生成的虚拟时间或环境,并非真实的;而“现实”则是指现实环境与世界的真实反映。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融合了多门技术,形成了多维性的设计语言,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因此人们也常将虚拟现实技术表达为借助计算机这一媒介模拟真实的现实环境与世界所呈现的计算机内部世界的一种技术。通过虚拟现实环境建设模式、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虚拟现实交互设备来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呈现出让人身临其境的高度体验和情景再现,从而凸显分时性、沉浸性、大众化的审美特征。虚拟现实技术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互联网的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只是把线下的生活方式搬到了线上,第二阶段是互联网的移动化,第三阶段则是互联网体验的升维,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意义便在于它打开了另外一个维度的空间。传统文化传播需要互联网的支撑,也离不开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由于其特殊性,虚拟现实技术更能直观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和民族韵味,在传统文化传播的迫切形势下,虚拟现实技术是雪中送炭,亦是锦上添花。
三、文化技术结合的交互性
虚拟现实技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也在逐步得到完善,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更多的成果突破,同时带动了众多行业的变革,还成功在世界博览会、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等盛会上展示在了世界各国人民眼前。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是无止境的,在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发展中道路有很多,其中传统文化传播作为国家层面的先行者面临着更为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传统文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生命力和巨大潜力注定了二者的碰撞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我们在将二者“嫁接”时不但要发挥出其优势,更要谨慎处理其问题和漏洞。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现状,并对个别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力求将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积极意义发挥到最大,真正实现二者的合作共赢。
1.实现了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
当今我们所能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来源有限,一方面来自于书本和影视化作品,另一方面则来源于网络。而我们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几乎已将过去的许多文化丢失,例如外化于行的服饰、节日、礼仪等,更别提内化于心的思想、信仰、三观等。而书本和网络所展现给我们的仅仅是千年历史长河中的寥寥数语,影视化作品更是将许多传统文化过于美化,使其画蛇添足进而失其本味,使得我们在生活中难以直接了解到传统文化。面对此种情况,我们不能随意篡改历史,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特征便显得尤为鲜明。所谓“眼见为虚,耳听为实”,人的个体感官往往是片面的,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做到五感合一,从各个维度向受众呈现出传统文化中历史事件的原貌,直面历史,使人深刻而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中千变万化却殊途同归的传统文化,从而透彻了解理智传播。
2.加大了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传统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传播途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的产生和传播往往以书面记载为根据,以历史遗迹为依托,在数千年朝代的更迭中得以代代相传并不断纳入新鲜血液,从而铸就了我们伟大的传统文化。因此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传统文化传播中时要格外注重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具体表现为提升传统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模拟历史遗迹时将当下特有的时代特色与之结合,不再用单一、片面的方式去解读。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名胜古迹进行还原,让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走遍世界,加之要符合现代逻辑认知的解读和呈现方法,将易用、有用、有趣纳入传统文化传播战略中,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新功能。
3.丰富了文化教育的方式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往往在不经意的须臾之间,但传统文化不会消亡,虚拟现实技术亦不会只是昙花一现。作为众多跨领域合作案例中的“朝阳”产业,又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其高度和深度让许多行业望尘莫及,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独一性,由国家主导、人民跟随的形式导致其传播方式较为单一,较大层面上仅是对过去某一事件的再现,忽略了其传播的初衷。由于技术和设备原因,人们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大部分还停留在VR游戏和科幻作品中,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普及还需长期努力。传播不是像书本上或影视作品里的“复制粘贴”,而是要深入受众的内心,物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虚拟现实技术不局限于某一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商品销售、娱乐、教育中,甚至于其衍生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无论是对于视觉、听觉和触觉,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既丰富了教育方式,也推进了现代化生活方式,这是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新纪元,也是传统文化传播长久发展的落脚点和着手点。
结语
近年来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大体来看仍处于初步阶段,在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在新媒体的展示中还会有更多领域的涉猎。除此之外,虚拟现实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获得了许多成果,为了能够让虚拟现实技术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应当加强对虚拟现实技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对虚拟现实技术保持高度的耐心和信任,解决存在的基本问题,使其在新媒体展示设计及其他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得以完善和改进,为传统文化传播形式的转型改革保驾护航,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其衍生行业也可以渗透到社会各界的方方面面,为我国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助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