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19-12-14蒋进
蒋进
摘 要:互联网+给中国的整体经济和生产观念模式带来了变革和创新,给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需要加大培养优秀人才的发展路径与创新力度,强化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双创”理念,使学生逐渐适应变革时代的快速发展。本文从“双创”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训平台的搭建,论述了培养路径的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双创人才 路径探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和外贸业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兴起,市场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明显。如何培养“双创”人才?如何更系统地建立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关注和相关研究的焦点。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双创”人才体系是一个宏大的规划,更是经济市场对更多高级人才的必然需求。
一、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
(一)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为学生就业而培养。因此,多会选择实用的学习课程,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受到诸多学生的青睐。面对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积极和尊重的态度,高职院校要设置课程体系。如: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科学研究,采用更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先进的教学计划以及经过升级和优化的学习课程。以帮助学生取得预期的效果,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定位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设置“双创”教育课程
“双创”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在传统课程的内容上,要系统地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增加新的课程来指导教育课程,为不断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端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如:我们不仅要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中讲授进出口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原创性课程,而且要通过更具针对性的专业语言方向进行职业教育,并与理论实践课的内容相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突破和创新能力,最大程度地调整学生的自由度,使学生在“双创”教育课程的设置中,更全面地接受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获得对创新、创业理念的深刻理解。
(三)共享资源 推动课程多元化建设
培养“双创”人才,要不断拓宽课程知识面,将完善深入的实践作为成功的基础,与相关专业人员共享各种资源,以实现高质量资源和技能的互补。如:与网络小组一起讨论主要学科的突破界限。这不仅有助于不断培养跨学科合作的技术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团队的合作能力。根据“双创”人才教育培养的具体目标,从浅到深设置不同领域的课程内容,帮助建立一系列具有公共领域课程的学习,综合选修课程和创新基础结构突破的教育课程,推动课程多元化建设。
(四)建立专职与创新导师互补的师资团队
师资力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核心,建立校内外核心导师团队要“双管齐下”。具体做法是:高职院校应在专职教师负责完成专业方向学习课程中的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从校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以保证学生技术基础与实践知识并重前行,学校也要组织专兼职教师和创新导师共同进行持续深入的学习改进,为学生提供全面、长期的实践和突破性的创新教学。
二、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平台及创业基地
(一)實训平台做基础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互联网+贸易是校企合作最佳的切入点。从深度上讲,互惠互利和稳定的合作可以在人才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确保校企合作的高效性,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根据企业的主要目标和基础教学确定培训目标和具体形式,确保校企合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二)鼓励学生参加“双创”大赛
我国已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创”竞争平台,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效应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大赛,在竞争中提高学生的技能,促进突破性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市场就业和创业机会。如:通过团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为学生增添主动性和强大动力,不仅扩充了大量的理论、实践知识,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视野。此外,在团队合作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对团队获胜的欲望强烈,更意识到比赛结果对职业生涯的促进作用和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学生的个人创业精神全方位被展示出来,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行为意识,为未来发展积累经验并激发创业精神。
(三)以创新意识作基础开展实战
只有在学校进行实践练习,我们才能评价学生学习的良好效果,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深入创新的机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校应大力开展实战技术的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战环境,努力形成以人为本的发展创新体系,促进自身快速发展,在更多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制定并实施相关支持政策,以促进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双创”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理论和实践活动。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向上,使其能够在良好的实用技术环境中争取机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跨境合作、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高职院校培养国际贸易的“双创”人才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逐步完善新课程体系,以多元化的方式促进实践基地建设和创业环境,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主动意识,并为学生提供更完整的平台和空间,为“双创”人才提供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张雯雯.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0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