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诗歌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2019-12-14刘沁
刘沁
摘 要:河西走廊诗歌课程资源开发,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河西走廊诗歌文化的内涵及人文价值,提高学生掌握诗歌文学的能力。本文简要分析河西走廊诗歌创作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并论述河西走廊诗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及策略。通过分析及研究,旨在促进河西走廊诗歌课程资源有效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文学素养。
关键词:河西走廊 诗歌课程 资源开发
唐代时期是河西走廊边塞主题诗歌创作的重要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人文环境作为支持。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军事重地等性质,成为唐代河西走廊边塞诗歌创作的主要背景。河西走廊诗歌课程资源开发,将帮助当代青年学生准确认识河西走廊的历史、人文,促进河西走廊诗歌文化的传播发展。
一、在现行语文课程体系中,补充拓展一些歌咏河西走廊的古代诗歌作品
唐代是河西走廊诗歌创作的繁盛时期,河西边塞自然环境包含地形地貌、植被气候等。河西走廊边塞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的干旱气候,全年降水少且蒸发量大,河西走廊边塞地区沙漠广布。河西走廊边塞诗歌中,对于艰苦的戍边环境描写,是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真实认识,在诗歌中呈现出荒凉且雄奇的壮丽之美。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导入、引用或拓展一些歌咏河西走廊的诗歌,使学生熟悉作品背景,延伸课堂学习的深度。例如,指导学生学习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积雨辋川庄作》,课前教师可以把王维在从凉州到居延途中写的边塞诗《使至塞上》及其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壮美的风光描绘的就是我们的家乡。西走廊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封存性和涵养性的特点,这一点在敦煌莫高窟文化的保存和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儒学传承得到印证。因此,对于生长在河西走廊这个相对封闭地域的青年学子,我们有条件有必要开发适合于青少年发展状况的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课程资源,在增进对家乡传统文化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提升地域文化自信,进而树立为家乡的发展和繁荣作出应有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课后实践体验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资源,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河西走廊地区不仅是我国自然地理层面的分界线,也为人文環境的分界线。在河西走廊以东,是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的传播,与西北地区的游牧迁徙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河西走廊的边塞地区,是古代时期政治势力的边界线,因此,即使此地环境恶劣且条件艰苦,仍需众多的战士戍守此地。在唐代,关于河西走廊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人文内容,例如玉门关、居延、羌笛、琵琶、胡琴等,可以设计“玉门关咏诗鉴赏及玉门关遗迹游览”这样的游学活动。这样,既让学生消化巩固诗歌鉴赏的课堂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又如,可以设计“岑参在河西走廊”专题学习活动,安排学生读岑参写作的河西走廊诗文,了解岑参在河西走廊活动的情况,撰写小论文等。
三、结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形成地方选修课程
例如,可以以时间为序编选两汉、魏晋、唐宋、明清、近代以及现当代歌咏河西走廊的诗歌,也可以以地区为序编选武威、张掖、酒嘉和敦煌地区歌咏河西走廊的诗歌。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要留在或回到地方参加经济建设,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和价值观,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成为承袭和弘扬本地区优良传统的积极力量,进一步掌握必备的生活本领与生产劳动技能,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有利于促进河西走廊地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四、开发诗歌文化资源,是对河西走廊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古代诗文教学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在语文课程中,我们对古代诗文教学其实是极为重视的,前有高考来指挥,后有教材来充实。但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古代诗文教学,效率依然很低,其原因在于教法单调重复。在现行课程体系的选择上,各高中学校都选修人教社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种选修实际上也是必修课的延续,还是走了过去必修课程一统天下的老路。必修教材因要照顾全国学生的需要,只能选一些具有普适性的诗歌,这反而成了这些教材的缺陷,那就是学生不喜欢学。
古代诗歌典籍浩如烟海,这些著作很多都有明显的地域性,如果我们调整诗歌教材,立足于河西走廊地域选编一些浅显易懂的歌咏河西走廊的诗歌,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立足于地域选编的诗歌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学生对所读内容有很多感性认识。而且这些地方教材进入语文学习领域,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也很容易产生变革,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能够得以很好的开展,这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唐代时期的河西走廊边塞诗研究,具有地理自然环境及社会人文环境因素。河西走廊诗歌课程资源开发,将帮助当代青年学生深入把握河西走廊边塞诗歌的文学价值及思想内涵,对河西走廊的历史性及地理性做出全面且深刻的分析解读。河西走廊诗歌课程资源开发,将实现河西走廊诗歌文化的传播发展,传播河西走廊边塞诗歌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齐瑛,石杰.河西走廊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概述[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7):155—156.
[2]张利亚.唐代河西地区人口迁移对诗歌西传的影响:以敦煌诗歌写本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36(6):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