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广播节目主持技巧探析

2019-12-14马茵

丝路视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内容为王广播节目方言

马茵

摘 要:方言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语言既要达到广播节目对主持人的基本表达要求,还要根据方言节目的特殊性,适度巧用方言,实现有效传播,完成传承使命;牢记“内容为王”,挖掘内涵价值,彰显职责担当;在表达技巧上去粗取精,挖掘、演绎方言艺术之美,方可打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有格调、有特色的优秀方言节目。

关键词:方言 广播节目 主持技巧 适度巧用 内容为王 艺术之美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让中国社会迎来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开放、包容的语境时代。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及听众文化追求的多元化,广播人开始思考节目模式和内容创新。“方言节目出现在广播频率中,成为普通话主流节目的调剂和补充。方言节目即主持人在节目进程中全程使用方言、用方言进行阐述和表达的一种节目类型。”包括了说新闻、讲故事、广播剧、服务类专题、综艺娱乐等形态。这些节目借助广播本身具有的地域性特点,通过方言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与呼应,很快凭借平民化、生活化、贴近性和娱乐性得到了听众的认同和喜爱,同时也受到市场的青睐和追捧,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例如:宁夏交通广播的《的哥哈喜喜》、贵州交通广播的《我是柳叶眉》、湖北交通广播的《好吃佬》、陕西秦腔广播的《西安乱弹》、福州左海之声的《阿肥来了》等等,都成为当地广播频率中收听排名居前的佼佼者,家喻户晓的品牌节目。

随着这些方言节目的热播,一批方言主持人迅速“走红”,有的甚至成为听众心目中的“明星”。究其原因,首先,广播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方言广播节目迎合了听众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新鲜感和趣味性引起了听众的收听兴趣,无形中提高了听众对节目和主持人的关注度。其次,主持人在节目中说方言,改变了普通话节目的严肃和正统,满足了听众收听节目时的语言认同和放松心情,获得快乐的收听需求。最后,方言表达的一些字词和语句更为准确到位、生动形象,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同时也给主持人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听众印象深刻。

方言节目和方言节目主持人的成功为广播节目的创新创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出现了一些误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导作用是主持人节目的特征之一,方言节目也不例外。作为方言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语言既要达到广播节目对主持人的基本表达要求,还要看到方言节目的特殊性,具备达到更高标准的能力。这值得每一个方言节目的管理者和主持人进行思考、剖析和探索。

一、适度巧用方言,实现有效传播,完成传承使命

方言广播节目与其他广播节目的最大差异就是在语言的表述上采用了方言形式,之所以受欢迎也是是因为语言形式贴近生活,亲切独特的语、语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契合了本土受众文化认同的心理需求,在通俗趣味化中演绎精彩,让受众在感受方言之精妙的同时,更容易领会节目传递的精神实质。方言节目表述形式上的“草根情节”能够以普通话不具备的独特魅力,自然而然地拉近受众距离,平等交流,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针对方言广播节目现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观点,一种是不符合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相矛盾,无法实现大众传播;一种认为只要说方言节目就一定能“火”,方言节目是广播再次振兴的“秘密武器”。笔者认为,应理性地辩证地看待方言广播节目。“方言类节目不是洪水猛兽,但千万不能把方言类节目当作提高收视率的灵丹妙药,要警惕大众媒体滥用方言。”

对广播节目管理者来说,控制方言节目在全天节目中的数量、比例、时长尤为重要。

作为方言节目的主持人首先要明确大众传媒中普通话的主导和主流地位,把握方言传播的“度”。不能忽略受众的收听感受,为了用方言而使用方言,要让方言与节目和受众实现有机融合。过于单调狭隘地使用方言,过度沉浸于地域语言的优越感,会给外地听众带来收听障碍,难以融入,有悖于当今开放、包容和共享的时代精神。适量适度地巧妙使用方言,让“小众”变为“大众”,方能达到良好的沟通和传播效果。例如:可采用本地方言为主、穿插其他多种流行较广的方言的“混搭”形式,打破节目的地域限制和排他性,能让更多听众找到熟悉的声音;路况信息类的资讯完全可以使用普通话播报,提高信息的到达率,实现传播的有效性。而对节目方言中一些“生僻”字词、语句,如果主持人能够用普通话及时给予适当解释,无疑会增加外地听众和不精通方言者的融入感和带入感,提高他们收听和学习方言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普通话的普及并利用方言这个地方文化的“活化石”为承袭地域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宁夏交通广播的方言情景剧《的哥哈喜喜》2006年开播,至今已播出14年2800多集,之所以经久不衰,在语言的形式上有其独到之处。它以首府银川话为主,在剧中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融入了宁夏区内的其他方言和在全国流传甚广或周边省区的方言,如东北话、陕西话、山东话、北京话、天津话等,偶尔还会涉猎粤语、四川话、上海话等,一些执法人员、公务员则会使用普通话,不仅语言的运用上符合人物身份和生活原生态,也展示了方言的多元化,不同韵味的方言,不仅为节目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也吸引了不少外地听众和年轻听众,并成为他们学习宁夏方言的“教科书”和了解宁夏地域文化色彩和独特文化底蕴的窗口,很好地完成了传承、保护地域文化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有些节目以方言为“外壳”,迎合部分听众求新求异需求,片面追求收听率、利润率,这种竞争策略无异于杀鸡取卵。“如果单纯靠方言这种语言形式的运用,忽视节目内容如整体上的深入研究与不断创新,节目或许能获得短暂的社会反响,但不可能保持影响力和生命力而获得持久的成功。”任何语言形式的广播节目都不能忽视其政治政策的舆论引导功能和导向功能,都不能忘记提升节目品味,增加節目质感,传达正能量的初心,无论何时何地内容都是节目立足的根本。

二、“内容为王”,挖掘内涵价值,彰显职责担当

如果说节目的语言形式是吸引听众的“好看皮囊”,那么内容则是留住听众的“有趣灵魂”。现在广播节目大多是采编播一体的运作方式,主持人同时是节目的编辑、记者,因此把好内容关的重担落在了主持人肩上。要从节目内容的选择、选材的编辑、内涵的挖掘、文化品位的体现等方面下功夫,体现“内容为王”的要求。

个别方言节目为追求趣味性忽视了导向性,出现了低俗化趋势,方言节目主持人更要理性看待收听率,处理好收听率、媒体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节目形式的通俗不等同于内容上的庸俗、低俗、恶俗。方言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都要注重导向性。不能为迎合少数人的不良心理需求,片面追求高收听率,将媒体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宁夏交通广播的《的哥哈喜喜》节目从策划开播到现在,严格执行“三俗”词汇一律不用的规定,不仅没有影响节目的收听,反而得到了受众的认可。这说明方言节目完全可以利用节目的吸引力、渗透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引导听众,用好宣传阵地,提升节目品味和社会价值,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针砭时弊、弘扬正气。

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的微生活剧《我是柳叶眉》就是一档通过主人公“柳叶眉”和小伙伴们的搞笑生活实现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方言节目。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小到安全常识、生活提示,被巧妙地融入节目之中,让听众在轻松愉悦中深思,在捧腹大笑后得到启迪,达到缓解疲劳、放松心情、营造和谐的初衷,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服务性、知识性、娱乐性的統一。《我是柳叶眉》制作了交通安全系列节目《速度与激情》《除雾》《遮阳板的小秘密》等,用贴近生活的方言通俗易懂地将交通安全宣传知识融入故事中,提醒交通参与者爱护生命,遵守交通法规,科学使用车内设施等,彰显了媒体的职责与担当。

三、去粗取精,以技巧挖掘、演绎方言艺术之美

只要是主持人节目,无论形式与内容如何变化,最终都要通过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表达呈现给听众。而方言本身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承载着所在区域的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凝练而智慧;另一方面,不少俚语、俗语中会有低俗不堪的表达,主持人在进行方言表达,必须注重新闻媒体“精神引领”的社会责任,坚决避免流于品味低俗油滑之列,损害媒体公众形象。要以强烈的责任感、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行仔细甄别,摒弃其中的糟粕,过滤掉这些不良用语,充分挖掘展示其精华和特色。而这种经过过滤的节目方言也会随着节目的传播,在受众中流行,从而改变引导方言的使用,起到改造、净化方言的积极作用。

方言节目的主持人一定要会说方言,但会说方言的人未必能胜任广播方言节目的主持。节目主持是语言的艺术表达,艺术创作就必须有艺术美感,方言的表达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主持人具备应有的主持技巧。有的方言节目主持人只注重对方言的搜集和使用,在“方”字中下功夫,忽视了方言表达时和普通话一样也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控制口腔和气息,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同样也要通过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这些外部技巧,体现语言的韵律美;同样也需要对象感、内在语和情景再现这些内部技巧,做到情声气的完美结合。宁夏交通广播《的哥哈喜喜》节目的热播,改变了对宁夏方言的印象和态度,不少听众说,原来不好意思说方言,觉得“土”,现在说方言成了时尚。究其原因,是主持人对方言进行了艺术化的提炼和升华,发掘并传递了方言的艺术美感。在这其中彰显个性的特色表达和“演绎”的表达手法为节目增色不少。“‘演绎是指主持人通过其丰富的生活语言来再现现实生活的场景,精彩的‘演绎往往是方言节目的一个亮点。”这就要求方言节目的主持人具备一定的艺术表演素养,更能彰显方言的生活化和贴近性。

在广播方言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策划者、实施者,必须以较高的专业素质、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从节目形式、内容到语言表达技巧上,严格掌控、趋利避害,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湛语言感染听众,才能够打造出符合时代精神、健康、有格调、有特色的优秀方言节目,使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邹笑吟.主持人方言使用现象研究[J].视听天地,2015,(4):82—83.

[2]吴雪青.浙江省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的理性审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6):11—13.

[3]汪成江.广播方言节目之我见[J].群文天地,2009,(11):71—72.

猜你喜欢

内容为王广播节目方言
融媒体时代中的广播节目主持入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及基本素养研究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节目编辑的创新思路分析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广播融合发展中的取胜之道
营销作辅,内容为王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