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直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9-12-14王海燕
摘 要: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动作进行直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借助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直观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1-0064-02
引 言
借助动作进行直观的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对词汇的理解决定了动作和行为的内容,通过动作来表达词汇和句子的意思可以克服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想象能力。借助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通过动作表现出文章要表达的含义,既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课程教学工作。依托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微课程、动画、视频等内容并将其融入课程内容当中,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观察动画内容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一、借助动作进行直观教学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依靠动作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动作是教师言传身教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过程,因此教师所做的教学动作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这样的教学动作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确保学生学习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
如在《水滴的旅行》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喜欢以图片的方式进行引导,将水滴“旅行家”的旅行过程通过图片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水滴的旅行全过程。但实际上,由于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不足,对雪花、高山、草原等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缺少空间感,部分学生观念中的山峰只是学校旁边的几个小土坡,没有空间概念也没有高度概念,所以无论是朗读还是背诵,学生都无法感受到水滴旅行过程中的感情色彩和过程。此外,部分教师喜欢将动作加在图片上,如在“我去过世界最高的山峰,冷风把我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教学中,教师用手指向一张图片,图片中是一座被皑皑白雪覆盖着的山峰,笔者认为这种动作没有实际的意义,学生对图片的理解比较欠缺,同时对教师的动作简单理解为一个手指指向问题,而不是动作直观教学。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在朗读到“我去过世界最高的山峰,冷风把我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时,会伸直手臂,伸出一根手指,以60度的倾斜角度向上指,将水滴在最高峰的形象表现出来,有的学生会模仿笔者举手示意的动作,因为他们认为老师指向的地方一定是一个很高的地方。这样的动作教学更加直观,效果更好,学生也会对课文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涉及具体的动作词汇学习时,如抱、蹲等,笔者也会采取相应的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加深学生对课文和字词的印象。
二、借助表演进行直观教学
借助表演进行直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说、唱、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内容进行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借助表演进行直观教学,在具体的表演形式上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它既可以是教师依托动作和语言进行表演,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参与到教材学习当中,在表演过程中完成对话训练和内容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过程中,教师喜欢用动画的方式将乌鸦找水喝的内容展示出来。动画展示的方式虽然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乌鸦喝水的内容,但动画展示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此学生对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也很难把握。如“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哪个词能够说明乌鸦去过很多的地方找水,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到处”。但动画效果很难展示出这个含义,因此,笔者组织了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根据《乌鸦喝水》的文章组织表演,可以是两个人表演,也可以是多人表演,具体形式不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结合内容进行展示,笔者提供了一种表演范例,即一人念旁白,另外一人表演,并且只能用动作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在进行“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的表演时,通过擦汗来表达,有的学生通过见到水杯时异常惊喜的表情来展示,无论哪种方式,都让学生了解了“到处”一词是如何体现乌鸦找水的辛苦的。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理解了乌鸦在找水过程中的辛苦,继而为乌鸦后面用石子升高瓶子里的水,然后喝到水的喜悦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就更好地理解了图片和动画中乌鸦喝到水时为什么会那么开心。
三、借助网络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借助网络技术进行直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直观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多媒体除了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还可以通过微课短视频、声音、模仿动作等内容进行直观教学,方便学生学习,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压力。特别是近年来微课模式的兴起,很多的课程内容以微课形式开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优秀素材和内容。
例如,在《南极的主人》课程教学中,其重点是了解企鹅名字的由来和重点词语,难点是想象并表演文中所描绘的企鹅的各种动作与神态。简单地依靠表演,教师的动作语言显然是无法展示企鹅各种动作和神态的。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依托网络技术,做好具体的视频剪辑工作,通过整理微课、纪录片视频等多种内容,将教学内容与视频内容结合起来,综合企鹅的各种动作与神态,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企鹅的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在《南极的主人》课程导学阶段,笔者没有立刻切入企鹅的主题,而是提出了问题:“你有没有去过海洋动物园?海洋动物园最著名的动物是什么?”通过问题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播放一段海洋动物园中动物的多种形象的视频,在视频的后半段以企鹅为主,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抛出教学的主题:“南极的主人是谁?”此时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笔者通过微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很好地展示了企鹅的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在课程结束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熊和企鹅哪个厉害?”学生纷纷回答:“熊厉害,熊还吃企鹅呢。”此时笔者接着提问:“那为什么南极还有那么多企鹅呢?”学生中有的说是因为熊的数量少,有的说生态平衡……讨论得非常激烈。这时,笔者提出:“同学们,我们所说的熊叫什么?是叫北极熊吗?”学生纷纷表示是。笔者接着引导:“企鹅是哪里的主人?”学生回答南极的。“那么北极熊和南极企鹅有关系吗?”此时学生恍然大悟,纷纷笑了起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了他们对南极企鹅的印象,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结 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依然处于识文断字的基础学习过程,其对语文的理解并不深刻,对文字的内涵并不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文字的含义、词语的含义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含义,提升学生对文字美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语文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朱德海.让小学语文课堂在游戏中彰显生命力[J].内蒙古教育,2016(33).
作者簡介:王海燕(1970.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