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捺”得住 方见真功
——颜真卿楷书《捺画》教学课例

2019-12-14

江苏教育 2019年85期
关键词:归类楷书笔画

陈 杰

学习书法,练好基本笔画是重要的前提。基于此,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必须重视笔画的学习。师欲善其教,必先精其技;技欲善其用,必先得其法。每个书法教师应先从笔画教学着手,仔细研究,科学归纳,再引领学生学习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深得其法,从而为书法教学打好基础,引导学生走进书法课堂深层次的大门。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研究兴趣,培养良好的读帖习惯。

2.初步学会颜体楷书中“三种不同捺画”的写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人、之、不”字的写法要领。

3.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书写做到规范、整洁、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三种不同的捺画”的写法,并能正确、规范、整洁、美观的书写。

难点:练习并掌握“人、之、不”字的写法要领。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揭示学习主题“捺画”

师:很多同学都喜欢书法,而我们的家乡镇江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镇江的焦山公园有一处历史悠久的碑林,以“瘗鹤铭”而闻名天下。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见下页图1)。

图1 镇江焦山碑林

师:在焦山定慧寺的墙上有四个大字“海不扬波”(见图2),请大家找找其中的“捺画”。(教师总结:“波”字当中的捺画,是典型的斜捺;“不”字当中不是点画,而是反捺;此外,像“起、道”等字中的走字底称为平捺。)【板书:斜捺、平捺、反捺】

图2 海不扬波

揭示课题:三种不同的捺画。

【设计意图】在导入过程中,教师用本土的“镇江焦山碑林”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游览”过程中找到“海不扬波”,通过对这四个字的欣赏,提炼出“斜捺”和“反捺”。教师进一步设疑:还有怎样形态的“捺画”?学生很容易想到“平捺”。由此导入学习主题“三种不同的捺画”。

二、课堂新授:通过文本学习“捺画”

1.归类思考

师:同学们知道吗,《景定志》中记载颜鲁公墓位于我们句容,大书法家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书法精妙,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就以“颜体”为例,来归类学习一下“三种不同的捺画”。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三组字中的“捺画”(见图3),并思考:“三种捺画”有什么异同点?

(图3)

师生讨论并总结相同点:

(1)起笔到收笔,都有向右下的趋势。整体倾斜,并带有一点点弯曲状。

(2)形状由细变粗,捺脚略上踢,呈现尖角,有点儿像古代的大刀。

(3)斜捺和平捺都有一波三折的趋势,一波三折是捺画标志性的特征。

师:“一波三折”是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波”是指书法中行笔的顿捺;“折”是指运笔时的转锋。两种笔法共同形成了波折矫健的态势。

教师示范捺画“一波三折”的写法: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见图4)。

(图4)

师:我们初步认识了“捺画”,请同学们尝试书写字帖中的“人、之”两个字。写完交流,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初步尝试练习阶段,同时也是书写的预热阶段。学生在认识“三种不同的捺画”的同时,早已跃跃欲试了,教师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先写。当然,在写的过程中,学生肯定漏洞百出:用笔生涩,不流畅,不圆润;没有轻重、粗细变化;没有弧度,显不出遒劲的力道;等等。这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会不由自主地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2.对比分析

师生讨论并总结不同点:

(1)捺的角度不同:斜捺的角度为45 度左右;平捺较平。

(2)反捺如点:教师示范反捺如点的写法。

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好每一种捺画(见图5)?总结如下:

斜捺:倾斜角度约45 度,逆锋起笔,折笔向上,转而右下行笔,到捺脚处顿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边提边收,收出尖尾。

平捺:逆锋起笔,转笔略向上,再转笔向右下行笔,行至捺角处顿笔,再向后边提边收,收出尖尾。

反捺:反捺如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右下方向行笔,再转笔回锋向左上收笔。

(图5)

师:请同学们再次练写“三种不同的捺画”(教师巡视指导,进行捺画书写过关)。

【设计意图】学习后的再练习,强化了学生对“三种不同的捺画”的形态、笔法的理解。让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完成了课堂阶段性的小目标。

3.练写巩固

师:请同学们再次书写“人、之、不”三个字,并交流书写要领。

教师指导读帖,渗透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从笔画到字形。(板书:部件位置—比例关系—整体形态)(见图6)

师总结:“人”:撇细捺粗,撇高捺低,成三角形;

“之”:上部聚紧,平捺舒展,成斜梯形;

“不”:整体左倾,反捺如坠石,压住重心,成方形态势。

(图6)

三、交流探究:深入认识学习“捺画”

师:“三种捺画”为什么会不同?

师:斜捺居右,斜度大,宽大厚重可压稳重心。例如“天、木、来”等字(见图7),都有向左倾斜的态势,加上斜捺之后,立刻可以压稳重心,使整个字斜而不倒,“捺”可称为镇字之宝。

(图7)

师:平捺在底部,所谓“底载者下托于上”。例如“赵、通、走”等字(见下页图8),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平捺如舟”,稳稳地托住了上面的部分。

(图8)

师:反捺往往不作为主笔,所以要含蓄,做到收敛。在出现两个及以上的捺画时,其中一个为反捺,形成避让。如“逢、逾”两个字(见图9)。

(图9)

【设计意图】归类思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帖过程中,将同个笔画的不同写法进行归类。本课归类学习并初步了解“三种不同的捺画”的形态特点,把握捺画“一波三折”的笔法要领;对比分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各种捺画的不同形态、不同写法、不同意义。由整体到细节,逐步深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学习“捺画”。

四、作业练习:集字创作练习“捺画”

师: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集字创作,如果你写得好,作品可以刊登在校刊上。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

师:经过对“三种不同的捺画”的认识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再挑战一下自己(出示一幅半成品作品《文以载道》)(见图10),请同学们补充完成一幅作品。

师(解析):“文”为斜捺,“以”为反捺,“道”为平捺。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强调“意在笔先,字居心后”,书写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图10)

评价准则:

(1)第一遍看三种捺画的书写(一波三折);

(2)第二遍看字形结构。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集字创作为主题,是一种趣味性的课堂练习。教师鼓励学生认真书写,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创作热情。

【教学后记】

《三种不同的捺画》一课是《中小学生书法基本字帖:颜真卿楷书》的教学内容。本课例的教学设计根据小学高年段的特点,尝试让学生理性读帖。观察是感性的、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才是理性的、内在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主动感知和自我求知意识。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既让学生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通过归类学习、对比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并掌握“三种不同的捺画”的写法要领。在分析对比过程中,层层深入,让学生对“一波三折”“避让”等书法名词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无须精彩的演绎,用简练的要领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练得足才是书法教学的重点。

猜你喜欢

归类楷书笔画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数列易错点归类剖析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德云禅寺(楷书112cm×36cm)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