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工艺释放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
——《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解读
2019-12-14蔡丰明
蔡丰明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制订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启动了全面振兴我国传统工艺的宏大工程。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基础上,全国各省市也先后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至2019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应的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9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文化旅游局等三部门制订的《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这标志着上海的传统工艺即将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春天,上海的传统工艺必将写下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传统工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非遗门类中的一种代表性形式,它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和情感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传统工艺覆盖面广,涵盖人民大众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遍布各民族、各地区,比如剪纸、刺绣、年画、木雕、金银制作工艺、建筑营造技艺等,都是其中一些典型的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创造的结晶与象征,千百年来深得广大民众的喜爱与尊重。
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汹涌而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形式之一的传统手工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与发展困难。一方面,机器大生产的冲击、生存空间的改变、盲目追求高新技术等因素,使得大量的传统手工艺被忽视,大量的手工艺品逐渐被工业产品取代;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手工艺技术要求高,制作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传统手工艺难以在当代市场中获得较大的空间,以致造成市场规模狭小、产品结构单一、人员年龄老化、后备人才不足等不利状况。在一系列的严峻考验面前,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如何从根本上保护传统手工艺,使其与现代社会接轨,扩大受众范围。
国家制订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是针对弘扬我国传统工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目前传统工艺所处的实际状况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文化发展战略,它将在充分认同传统工艺优秀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传统工艺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价值,将传统工艺与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紧密结合,使传统工艺更好地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转化为新的社会生产力,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艺的历史命运,为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
具体而言,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中华民族要想实现民族复兴,首先必须有强大的文化自信。传统工艺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深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感、艺术追求与精神境界,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态度与生活经验。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印记、文化符号与美学象征,也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结晶。许多传统工艺都经过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积淀与传承,经历了无数的历史验证与实践,因此可以说是千锤百炼,汇聚了无数人的智慧。例如宋锦、云锦等手工纺织技艺,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因此我国的传统工艺也充分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既有像刺绣、雕刻、面塑、剪纸之类的汉民族传统工艺形式,也有蜡染、扎染之类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形式,它们无不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精良技艺与民族特色,彰显中华民族特有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因此,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是激发创造能力,弘扬工匠精神。一个民族是否能够长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整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是否具有强大的创造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创造力是决定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最为重要的条件。传统工艺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在当代社会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挖掘创造性手工的价值,激发因材施艺的灵感,恢复和发展濒危或退化的优秀工艺和元素,显得极为重要。与具有批量生产特点的工业化生产不同,手工劳动的特点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它更加注重制作劳动者个人的技艺特色与实践经验,在技艺操作中更多地强调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与创造,甚至可以在某些作品中将个人的艺术技艺发挥到极致,因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具有更多的个性化色彩以及不可复制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追求个性化和生活品质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新手工艺”“重拾手工传统”等名词在社会大众中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参与的人越来越多,采用传统工艺元素生产的新日用品和文创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和市场的欢迎。因此可以说,当前传统工艺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工艺振兴迎来了最有利的条件和历史时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传统工艺创造力的提倡与培养,可以更好地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在艺术创造上追求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终身奉献的精神,也就是对艺术创造的一种尊重、崇仰、敬畏的精神。它与艺术创作者的人格、信仰以及人生境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绝非简单的机器操作与批量化生产所能替代。因此,只有更好地激发创造能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倡导专注坚守、追求卓越的品格,才能更好地建构整个民族的创造精神,使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强大与自信。
三是推动品质革命,释放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充分肯定传统工艺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创造性价值的同时,更为注重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性意义。传统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产生于传统时代,表现了与传统社会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时至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来传统工艺所依赖的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环境都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传统工艺本身也必须适应这种时代的变化,在品质、形式、内容上实现“华丽转身”。实现传统工艺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既是一种时代的需要,也是一种生存的必然。一方面要传承,一方面要发展,这也是所有传统文化都必须遵循的一种历史选择。处理好传统工艺领域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做好传统工艺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会大大激发传统工艺的内在潜力,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与生产力。
在我国制订的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不但明确表现了传统工艺向现代转型的目的取向,而且也具体指出了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中更好地寻求发展创新的机会的具体路径,它们主要包括:深入挖掘传统工艺资源,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努力提升传统工艺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推动品质革命;充分注重传统工艺的品牌效应,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积极拓展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范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等。这些意见对于我国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的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中生存立足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以及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动力,通过各种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可以更好地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有关这些方面,在我国制订的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也都有着明确的表述。
上海作为融汇了江南传统文化和近代工商业文明的国际大都市,传统工艺积淀深厚,品种丰富,风格独特。上海积累了丰富的传统工艺资源,许多传统工艺产品堪称全国一流。尤其是上海拥有的数百家工商业老字号,例如龙凤旗袍、老凤祥金银首饰、周虎臣毛笔、朵云轩木板水印等,其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得到充分激发,国际时尚之都、国际设计之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最近李强书记提出的上海“要以新的不凡创造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创新发展再突破,奋力创造激荡人心的上海发展新传奇”的要求,都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创新能力,实现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的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上海制订的《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一方面体现了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核心理念与基本精神,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就业创业、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作为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力求突出上海本地的文化特点,从国际大都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彰显上海城市文化特色,保护文化多样性,积极调动社会参与等角度对于传统工艺的振兴计划进行了全面的建构、设计与阐释。《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提出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入挖掘整理传统工艺资源,分批分类建立上海市传统工艺目录体系。深入挖掘整理传统工艺资源,建立符合上海市特点的传统工艺目录体系,是实行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把现有的传统工艺项目与资源情况摸清楚,才能够有的放矢,对上海市的传统工艺实行差别化管理。根据《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今后的几年中,上海将以上海市的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上海市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目录,“中华老字号”“上海老字号”名录等为基础,对具备较好的传承基础与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上海市相关产业振兴与劳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分批分类建立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并对列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是注重传统工艺的转化与创新,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研发能力。要实现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键是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研发能力。根据《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今后的几年中,上海将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际时尚之都、国际设计之都的影响力,努力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积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建设,鼓励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根据当代传承和应用需要,对传统工艺的流程、技术、材料进行革新;积极推动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与文化创意产业、消费品、教育、金融、旅游等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探索拓展项目、衍生产品和服务。
三是强化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提升传统工艺的品质与品牌。要想使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中立足生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自身的品质,促使传统工艺向精品化、精致化、精湛化方向发展,逐渐在现代人心目中树立品牌形象。根据《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今后几年中,将重点引导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鼓励传统工艺创造者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广泛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振兴与培育一批具有历史底蕴和社会影响力的经典品牌,具有引领当代需求的新锐品牌,以及具有较高的品质认可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优质品牌。引导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体系。传统工艺那种富有个性创造的特点,使它与这些工艺的创造者形成十分紧密的关系。工艺人才兴则传统工艺兴,工艺人才弱则传统工艺弱,工艺人才亡则传统工艺亡,由此可见工艺人才对于传统工艺的重要性。针对目前传统手艺人员老龄化严重,新生代人才不足,许多传统手工艺处于濒危状况,《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传统工艺的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具体包括通过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资质和称号的方式,吸引中青年工艺人才加入传统工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进一步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提高传承人的传承和创新能力;支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加强传统工艺专业建设,培养具有较好文化艺术素质的技术技能和综合管理人才;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帮助传统工艺传承人群提升学历水平;推行现代学徒制,建设一批大师工作室,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和开展研究等。
五是扩大传统工艺的社会普及程度,拓展传统工艺的展销平台。要想使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获得较多的肯定与认同,除了要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以及加大创新开发能力以外,同时也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推介。在《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对于扩大传统工艺的社会普及程度,加强传统工艺社会宣传的方面也非常重视,具体内容包括积极开展传统工艺进校园等活动;将传统工艺纳入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和中小学相关年级教育大纲;试点建立传统工艺传承普及特色中小学校;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职业体验日”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的场合广泛宣传推广上海传统工艺;鼓励在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展示、宣传和销售传统工艺产品;拓展传统工艺作品、产品营销渠道,推动“传统工艺+互联网”模式;鼓励传统工艺企业、从业者和传承人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设网上商店、开展网络营销等。
六是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行非遗与传统工艺“走出去”战略。要使传统工艺扩大影响力,就必须加强与外界的广泛合作与交流,使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跨地域、跨省市、跨国界的宏大文化格局之中,而不能走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道路,将自己限制在狭小的天地之中。在《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对于如何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行非遗与传统工艺“走出去”也作出了较多的设计。具体包括积极贯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加强长三角地区传统工艺行业组织交流合作。指导全市高校、企业在外省市传统工艺集聚的地区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反哺上海传统工艺发展。依托“一带一路”上海友好城市非遗保护合作机制,广泛开展上海市传统工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鼓励和支持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传统工艺从业者和传承人来上海传承发展,与上海地方文化相融合等。
《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是上海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提出的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实现传统文化向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方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想见,在这一计划的引领和指导下,上海必将会形成一股全面振兴传统工艺的宏大浪潮,各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审美内涵的传统工艺形式,也必将在这一宏大的浪潮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