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务犯罪预防中赃款赃物的大数据治理

2019-12-14覃文焱谢倍可顿钊琳

法制博览 2019年19期
关键词:犯罪预防犯罪行为职务

覃文焱 谢倍可 顿钊琳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当前社会发展、经济状况、职务犯罪预防与大数据结合必要性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高智商犯罪、高科技隐秘等新型犯罪逐步取代传统暴力型犯罪,以贪污、受贿、行贿等为主体的贪腐、经济犯罪行为占比不断扩大,并且正快速转向隐蔽形式。包头市检察院的统计资料显示,从2011年起,利用大数据,依法查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惠民、退耕还林等工作中贪贿赂犯罪案件43件70人;查处医疗卫生、征地拆迁、就业就学、执法司法等工作中渎职犯罪案件27件42人。

在追赃方面,犯罪嫌疑人通过各种非法途径获取经济利益后为逃避国家法律制裁,通过多种手段秘密转移、藏匿非法所得赃款赃物。基于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及犯罪嫌疑人携赃出逃境外,近年我国不断加强境外追逃工作力度。目前我国的一些专项打击行动例如“猎狐行动”,强调的是对犯罪嫌疑人追逃,而针对赃款赃物的追缴却鲜有提及。而如果时效超过了财产所在国的追诉时效,我国将很难再对其进行追缴。职务犯罪的追逃与追赃是两个同样重要的环节,追赃成绩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打击行动的成效。如果能够重视大数据运用,于事前进行预防、事后精准打击,在追赃问题上也不会如此不尽如人意。因此,综合运用大数据,是当前职务犯罪预防实现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二、职务犯罪预防与赃款赃物的大数据处理运用现状

美国大数据预测犯罪案例:洛杉矶警察局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合作,由洛杉矶警察局提供犯罪统计大数据集,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家与犯罪学家的帮助下,采集分析了80年来1300万起犯罪案件,共同建立了一个犯罪预测算法。他们将洛杉矶市分割成为单位面积约为0.15平方公里的多个块区,然后按照犯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把这些方块区进行排序。2011年,他们利用该算法开展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随机实验,成功将相关区域的犯罪率降低了36个百分点。可见,对于大数据的运用,如果不是像往常一样简单粗暴地分析以往的犯罪规律,而是采用犯罪预防的做法,大数据分析人员就可以利用之前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规律分析下一个可能发生犯罪行为的地点并重点干预。熟练运用“大数据”分析实质上是落实“信息导侦”的具体要求。

中国大数据预测犯罪案例:北京怀柔警方:汇总9年1.6万余案件建成数据库。当前自侦部门已基本配备了话单分析、账单分析、财务分析等专业技术软件,为职务犯罪预防及当中赃款赃物的追缴打下坚实基础。但灵活运用各类软件的专门性人才仍然缺乏,由此伴生的对于数据软件分析结果的怀疑情绪更可能成为当前制约法律大数据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对职务犯罪预防中赃款赃物的大数据提出建议

(一)事前采集犯罪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大数据信息资料库,贯彻落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财产申报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特别是政府部门各级领导以及近亲属、相关利益人的财产登记。由此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职务犯罪一般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行为,通过大数据采集信息,并利用所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能够预测反映出一个公职人员的动态和性质,通过数据波动因素,分析其中的异常变动及时预警监控,固定相关证据。

(二)事后利用大数据精准打击

犯罪嫌疑人作案得逞后,会迅速通过各种渠道、手段转移、隐匿赃款赃物。尤其是部分犯罪分子,在作案前就物色好转移、藏匿地点,或通过关系利用银行将赃款隐瞒藏匿。对此,一方面,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来对赃款赃物去向进行预测性建模。透过以往赃款赃物转移所呈现的模式,可以归纳概括赃款赃物藏匿模式以及地理或时间上的相似特征。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检索犯罪嫌疑人作案后的异常行为,在户籍、房产、银行、通信方面的基础信息中提取赃款赃物的线索,大数据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够对赃款赃物“还本溯源”并且定位其走向,实现事后的精确打击。

四、结语

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强化“大数据”的综合运用,是当前职务犯罪预防及赃款赃物追缴工作实现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但在运用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范暴露侦查意图、错失关键证据、错误引导侦查、侵犯隐私权益等具体风险,在加快数据库搭建、完善电子数据取证规程、提升数据挖掘分析能力等方面使“大数据”运用真正成为职侦利器。

猜你喜欢

犯罪预防犯罪行为职务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学校生态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与犯罪预防研究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预防进路——以新型政商关系为视角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情境犯罪预防本土化研究进程及展望
PPP项目常见犯罪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