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替代养老”产业多元化路径*
2019-12-14周绍强张佳丰
周绍强 张佳丰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7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庭人口结构的弊端日益突出,老龄化问题以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养老需求的旺盛,但我国养老服务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直到现在仍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养老体系。本文通过对我国“替代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多元路径进行探究,尝试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一、我国“替代养老”产业发展多元化的内因
(一)人口老龄化——我国存在的严峻社会问题
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是,一个国家中60周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10%或65周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7%。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2409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1583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4%,①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给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带来了冲击,现如今的家庭结构大多数为“4-2-1”家庭模式,两个子女要赡养四个老人,养老负担比较沉重,再加上西方国家文化渗透对我国养老观念的冲击,逐步淡化了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终于使养老由家庭问题逐渐转变为社会问题。
(二)传统养老模式的局限性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形势下其局限性日益显现。首先,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子女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养老需求,尤其是“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精神慰藉的需求,不能达到传统的养老效果。其次,家庭养老的专业性不够,特别是对于失能或者部分失能的老年人来说,专业的身体照看、医疗看护和精神抚慰必不可少,而这些正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所欠缺的。
(三)养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程度地满足着国民的各类需求,一定程度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随着老年人特别是城镇老年人及相关消费者的市场经济意识日益增强,购买相关老龄产品和服务的观念也日益增强,从而带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上中央颁布的一系列产业部署及相关政策的指引,养老服务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替代养老”产业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势头虽然美好,但是目前其发展仍面临多重困难,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养老服务产业的单一化问题,因此探索养老产业服务多元化路径,促进养老产业积极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外比较成熟的“替代养老”产业的多元化形式主要有“ppp养老”、“营利性机构养老”、“公益性养老”三种形式。其中“ppp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发展模式,可以将政府和社会资本结合起来,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使养老产业充分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营利性机构养老能够更好的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在竞争中提升自身的质量,从而带动整个养老行业的发展水平;公益性养老机构能够发挥其托底功能,为弱势老年群体提供养老保障。
(一)“ppp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式
“PPP养老模式”作为目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的公私合营模式,是指政府购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提供养老服务,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模式。它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征。“PPP模式”作为公共服务的重大创新,一方面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另一方面要政府整合利用企业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资本合作的优势。其发展方式为:
1.“ppp模式”与居家养老相结合
“PPP模式”与居家养老相结合是指老年人在不改变生活场所的前提下,以家庭为核心并依托社区,由政府为居住在家庭中的老年人购买更加专业的养老服务。不同的老年群体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不同,如鳏寡孤独、离退休人员由政府直接出资,其他老年人群体由本人或子女交一定费用,结合政府提供的补助向企业出资购买服务。国内目前采取此种模式的试点是合肥市。合肥市政府首先将市民政局确定为购买主体,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纳入到购买内容中,以招标的方式向社会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为促进该项目的实施,合肥市制定了相关的体制法规,如《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合肥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项目监管实施办法》等。通过建立第三方评估体系,综合量化“PPP居家养老”的各项指标、服务水平、及时发现双方的不足和养老需求,力促投入和回报成比例发展。
“ppp模式”与居家养老相结合模式具有显著的优点。首先,老年人无需离开家庭便可得到专业的照料。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对常年居住的环境有一定的心理依附性,此种模式下的养老服务产业正好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带有人性化的特色。其次,这种将养老服务带进家庭的模式使子女能够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ppp模式”与居家养老相结合模式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这一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购买服务的需求较为模糊,不能达到精准服务的要求。养老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群体较大,需求标准不同。即使将服务带进家庭,也很难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尤其是在出资问题上,由于缺乏经验和评估,细节化的费用问题有待厘清。其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受传统第三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据调查情况来看,专业化水平并不能达到老年人或其子女的心理预期。
2.“ppp模式”与机构养老相结合
“PPP模式”与机构养老相结合是指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通过采购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政府出资共同组建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运行及使用,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采取这一模式的代表城市之一是天津市。天津市南开区区政府设立南开区养老中心,由财政资金作为初期建设的启动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除了优抚、助残、和助困者的费用由政府直接出资外,社会化运营的床位收费均由常住者及家属付费。
这一模式发挥着较强的社会功能。首先,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及政策支持,该机构只需承担部分优抚和助残、助困托底功能,降低了企业的营利化风险,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其次,满足机构养老差异化消费需求,不同的消费主体消费需求和能力不同,单一的服务无疑会将有差异化需求的消费者拒之门外,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最后,可以配合社会开展养老照料工作。由于其具有较为充足的空间和专业的团队,在满足本机构需求的同时,可以将活动辐射到周边地区,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服务,促进其养老观念的改变,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PPP养老模式”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先前的亲力亲为、直接提供养老服务向宏观调控、监管、辅助企业方向转变,加强与民间资本的合作。政府需要从宏观方面来调控,制定养老市场的规则和优惠措施吸引多方投资为养老提供后的保障力量,同时需要对企业成立的养老机构进行监管,筛选合格的养老机构,切实保障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企业要利用好各方面的市场资源并根据市场走向设立满足不同老年群体需求的服务,通过市场的介入使养老服务产业化市场化。
(二)营利性机构养老模式
营利性养老机构是指除政府以外的企业、个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投资一定数额的资金建立的满足老年人生活居住、日常生活等需求,并向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进行营利,获取利益的一种综合性营利机构。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本质是获得利益,利益的驱动使得企业、个人或者社会组织有进入养老服务机构的动力。由于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的主体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问题给社会、政府带来的压力,使得经营活动具有了社会公益性。综上,推动营利性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社会可行性。
1.营利性养老机构的优势
一是该养老机构为了提高市场竞争性就必须提高服务质量获得有力地位,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二是营利性养老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在服务上能敢于创新,能为养老机构体系的建立带来活力;三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利益,营利性养老机构能够寻找到养老服务的盲点,进而促使其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补充国家养老、居家养老的不足。
2.营利性养老机构的不足
当然,该营利性养老机构在社会运行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出于对利润的追求,该养老机构常常会夸大自身设施的完备、服务的人性化、收费的低廉,不仅会对潜在的入住者形成误导甚至欺骗,而且会扰乱养老服务市场的正常运行;其二:出于对成本的控制,该营利性养老机构会存在“偷工减料”行为,比如在工作人员的选择上、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服务人员的培训上等,为了追求便宜的价格容易忽略质量的要求。
在不存在第三方付费的情况下,该营利性养老机构尤其适用于高收入的老人。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老人的生活水平相应的也高,则该机构的发展就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欠发达的国家,尤其是贫富差距明显的国家,也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富裕老人,因此,该机构也应占重要比重。在存在第三方付费的情况下,所有收入层次的老年人群都可以成为该机构的服务对象,抛开经济发展情况,该模式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其能良性运转,需要有健全的市场机制,这时需要政府用法律的手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或者管理该养老机构,促进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公益性机构养老模式
养老是一项收益较小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收入。而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在前期投入不见回报的情况下会选择退出市场。根据中国养老市场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公益性质的养老机构意味着其对象应是全体老年人,即经济困难者、身体失能者、特殊家庭状况者如“三无”、“五保”老人、孤寡老人及失独老人。从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其公益性决定该类机构在服务的提供上应体现均等化和公平化,老年人所享受的养老服务应大致相同。这就意味着政府应对该类机关提供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使其健康发展;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监管或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避免其“公益性”的丧失。
公益性机构养老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基于“公益性养老机构”的公益性质,其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缺乏相应的竞争环境,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且容易造成质量低下。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公益性质的机构服务水平不均衡。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低下,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口较多,而财政支持的力度却不及城镇,长时间发展下去会造成农村地区的恶性循环。
三、结语
本文对我国目前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式做出了简要的分析,认为“PPP模式”项下的两种新型养老模式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发展前景较好,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进而更好的解决养老问题。企业具有营利性质,不可能将公平放在第一位,而养老产业注重的就是公平,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PPP模式”可以更好地将政策用于养老产业的发展上,使企业在提供服务的基础上有利可图,增强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在稳固传统养老模式的同时,大力发展“PPP模式”是我国养老产业目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注 释 ]
①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