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视阈下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定位
——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20届年会综述

2019-12-14谭忠艳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葫芦岛抗联中日关系

谭忠艳

2019年7月12-14日,“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20届年会暨全球视阈下中日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举办。会议由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主办,辽宁省葫芦岛市政协文史委、沈阳铁路局兴城温泉疗养院承办。来自全国10余个省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 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收到会议论文110 余篇。会议以“中日关系研究”“日本侵略与掠夺研究”“抗战研究”“五四·建国·葫芦岛研究”为讨论主题。与会代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分享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一、热点问题与重点话题的阐释

对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的侧重点。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爆发100 周年,深入探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五四精神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刘信君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认为“独立自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足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基石”,并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对外关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叶桉探讨了五四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以及建立新中国精神的关系,认为“五四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核心内容,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了巨大的意义和作用”。郭永虎以中共创办的报刊为中心考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纪念话语的历史嬗变,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党办报刊为宣传载体,诠释了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主旨。曲广华重点分析了五四社团繁荣的历史作用及其当代价值。舒醒将五四精神置于中国梦的视阈之中,分析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张连杰分析了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契合关系。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中国成立以及五四运动的相关问题,不仅深入了历史研究,而且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二、学术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入性

学术研究的深入性与系统性是学术研究发展的表现,同时也是学术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本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中日关系、东北抗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相关问题的研究更加系统。宋成有梳理了近代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中日关系,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合则两利,战则两伤,军事冒险必然失败,是西方冲击下日本嬗变与中日关系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国与日本有着长期密切的人文交往和经贸往来。崔岩具体梳理了国际环境变动中的中日经贸关系,一是十余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变动;二是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国际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三是国际环境的最新变化给中日经贸关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陈奉林系统分析了日本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就、趋势,并总结了启示。杜颖对建国7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得出了规律性认识。付丽颖、周润论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日经贸关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程,分析了中日在贸易、投资、劳务、技术等领域建立的深层次、综合性的合作关系。

董丹分析了东北抗联报刊的历史作用,系统梳理了东北抗联创办的报刊,分析了东北抗联报刊对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范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树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东北抗联的研究。抗联文化研究作为东北抗联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抗联文化的研究愈发深入。李红娟以抗联歌曲为考察对象,归纳了东北抗联文化的特征,分析了抗联文化在东北抗战实践中产生的作用与价值。张洪军重点阐释了东北抗战中形成的崭新的游击战略战术原则,实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战斗的进攻,力求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保存并发展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于耀洲根据军事学的相关理论,依据军事与政治的关系,结合江桥抗战的史实资料,对江桥抗战的起止时间进行分析,认为“江桥抗战始于1931年10月13日抵抗汉奸张海鹏部的进攻,结束于1931年11月19日齐齐哈尔陷落”。

三、新观点的提出与新材料的引用

学术研究的创新性是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次学术研讨会创新性突出,不仅有新观点的提出,而且有新材料的引用,部分研究成果以新的研究视野分析了老问题。张晓刚分析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在东北的暴行,这一研究成果立足于搜集获得的珍贵原始史料《九一八事变后日人在东北之暴行》,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杨彦君介绍了七三一部队“全员名单”,这一研究成果立足于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筑波分馆调查时,发现的七三一部队的全员名单档案。具体分析了七三一部队成员的姓名、出生时间、原籍、编入七三一部队时间、此前所属部队及便如时间、兵种、官阶等详细信息。陈春萍以南京大屠杀以及军事法庭审判等史料为基础,分析了抗战胜利后南京军事法庭对谷寿夫等南京大屠杀主要战犯的审判。黄振南引入了新形式的史料,以广西上林县巷贤镇卢住村大卢庄口碑史料为研究基础,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壮族地区的暴行。以上研究成果以新的材料为基础,深化了原有的研究。

邓树平介绍了黑龙江省尚志市的田野调查新发现,主要包括苇河镇化一村东北山发现的抗联营房遗址、乌吉密南四方顶子南坡的抗联医院,这些发现对于东北抗联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于之伟以1946年在上海创办的时政性刊物《观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抗战胜利后《观察》对国内政治格局的估量与政党力量的评析。中日关系问题是历史研究的“老问题”。本次会议部分与会者以新的视角分析了“老问题”。鲁义以2013—2017年中日两国领导人出访为中心,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外交战略与特点,常乐、黄志强从战后日本历任首相“谈话”分析了日本战争“反思”之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日两国外交的特点以及日本的战争“反思”之路。

四、地方历史资源的深入挖掘

地方历史资源的挖掘与研究不仅对于深入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地方凝聚力,推进地方文化自信的构建。葫芦岛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上百万日侨从葫芦岛遣返,成为世界历史上单一港口遣返敌国难民之最。日本侨民将葫芦岛作为再生之地,铸就了人类历史上人道主义的丰碑。张恺新分析了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的历史意义,介绍了葫芦岛地区对于百万日侨大遣返这一历史资源的开发状况,并从学术角度进行了研究综述。葫芦岛港反映了近代东北经济建设的坎坷历程,是研究东北近现代史的宝贵资料。李慧娟梳理了清末民初葫芦岛筑港的缘起以及葫芦岛港的发展。张丽云重点分析了张学良在葫芦岛筑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葫芦岛是东北抗战的重要战场,葫芦岛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座丰碑,谱写了前仆后继、感天动地的抗日篇章,先后有2 万多人参加了抗日义勇军。王男论证了葫芦岛在中国抗战中的地位,认为葫芦岛是《义勇军进行曲》的素材地之一。李文喜梳理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绥中地区的活动。盛小纯论述了兴城日侨医务人员参加人民军队的情况。

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20 届年会的成功召开促进了学术交流,通过大会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实现了学术观点的交流与学术思想的碰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实现了学术资源的深层次整合。总之,本次会议促使学者们进一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各位学者不忘初心,肩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各位学者鼓足干劲,以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大局。

猜你喜欢

葫芦岛抗联中日关系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张学良 避暑葫芦岛始末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陈潭秋:第一个提到葫芦岛港的中共领导人
葫芦岛海边补网人
陈潭秋:第一个提到葫芦岛港的中共领导人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