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绣金匾》与中国现代革命

2019-12-14周春健

现代哲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郭兰英周总理

周春健

《绣金匾》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首经典名作,在中国现代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考察这首歌的创作及流传,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现代乐教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促使我们省思现代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某些缺失。

一、汪庭有与《十绣金匾》

《绣金匾》在现代最通行的版本是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三绣版”[注]陕北民歌、杜鸣心配伴奏:《绣金匾》(单行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但这首歌最初的版本《十绣金匾》,是由陕甘宁边区一位民间艺人汪庭有创作的。据诗人艾青当年对他的采访可知,汪庭有出生于1916年,老家陕西商南,出身穷苦;1923年,因旱灾随父逃难至鄜县羊圈沟;8岁放牛,后父母双亡而成孤儿;18岁患“柳拐子病”,自己流浪至陕甘宁边区新正县马栏川定居。汪庭有勤劳能干,开荒种地,后成木匠,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绣金匾》便是在这种情形下创作产生的[注]艾青:《汪庭有和他的歌》,《解放日报》1944年11月8日第4版。。

(一)《十绣金匾》的创作背景

汪庭有正式创作完成《十绣金匾》,当在1943年左右。这首歌曲的创作,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

其一,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重大事件。八路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声名远播,“自从八路军来到了他的村庄,他的光景改变了,他不再受冻挨饿,也不再被人欺侮了。他过的是自由的生活,一边用锯子和刨子做着活,一边在嘴里就自然地哼出歌来。他的歌,不是用文字写下来的;他的歌,是由感情化成一串一串的声音,在自己的脑子里记忆下来的”[注]同上。。

其二,汪庭有生活的地域恰好是在陕甘宁边区,边区政府成立于1937年9月,这是一个抗日人民的政权,制定了诸多爱护人民的政策法令。过去受剥削压迫的劳苦大众,如今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老百姓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促使一直处于底层的汪庭有能够创作出《十绣金匾》的重要原因。

其三,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在边区空前高涨,《绣金匾》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注]何兆东:《〈绣金匾〉及其作者》,《陇东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二)《十绣金匾》的歌词来源

《十绣金匾》这首歌,词曲都出自汪庭有一人之手。从歌词来源上说,汪庭有受到《五哥放羊》《绣荷包》等陇东民歌的深刻影响,曾有文艺工作者指出:

他所受的唯一文化教育,就是拉长工、打短工时学唱《五更道情》、《五哥放羊》、《绣荷包》等民歌。由于民间文学的熏陶和影响,他很喜欢唱歌谣,因而被旧社会压抑了的艺术才能,在新的生活条件下就很快发挥了出来。[注]高文、巩世锋、高寒:《陇东革命歌谣》,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93页。

从流行于甘肃环县的《五哥放羊》歌词看,整首歌按一年十二月份分为十二个段落,每个段落皆有对相应月份的形容。歌词如下: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红灯挂在大门外哟,单等我五哥来上工。

二月里来刮春风,二妹子手拿绣花针,绣上龙凤十样景哟,我问五哥亲不亲。

三月里来是清明,家家户户上新坟,人家上坟成双对哟,五哥上坟独一人。

四月里来四月八,娘娘庙上把香插,人家插香为儿女哟,咱们插香为什么?

五月里来五端阳,糯米粽子包冰糖,雄黄药酒加料香哟,留下给我五哥尝。

六月里来连阴天,五哥放羊寸草滩,身披毡袄打上伞哟,手里又拿放羊铲。

七月里来秋风凉,五哥放羊没衣裳,妹妹有件小夹袄哟,改一改领口你穿上。

八月里来月儿圆,西瓜月饼献当院,人家敬月为团圆哟,咱们敬月缺半边。

九月里来九重阳,妹妹家中细思量,想着想着泪珠淌哟,不见我五哥心发慌。

十月里来天气寒,五哥放羊上高山,天气冷来衣又单哟,五哥放羊实可怜。

十一月里来数上九,五哥放羊进山沟,手扳门槛往外看哟,不见我五哥泪双流。

十二月来整一年,五哥工满回家转,有朝一日天睁眼哟,我和我五哥把婚完。[注]同上,第14—16页。

汪庭有创作《十绣金匾》,歌词分别以一至九月和“冬月”开头,明显受到《五哥放羊》创作模式的影响。而且他的另外一首名作《表顽固(珍珠倒卷帘调)》,更是直接模仿《五哥放羊》而成,“分十二个月份来唱,每个月八句,很仔细地叙述了友区人民受顽固份子糟蹋的痛苦”[注]艾青:《汪庭有和他的歌》,《解放日报》1944年11月8日第4版。“友区”一词,在1991年由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艾青全集》第3卷,改为“蒋匪区”。。

至于《绣荷包》,即便在陕北或陇东地区,也有诸多不同版本,更多的内容是表现男女情爱的主题。流行于环县的《绣荷包》歌词总共四段,体现出当时百姓对于共产党、毛主席的拥戴与热爱:

一绣共产党,心胸如海洋,容量宽大政策好,人人都热爱。

二绣毛主席,他是人民的灯,照得边区放光明,花开遍地红。

三绣劳动者,你们真光荣,《民先报》《解放报》,都有你们名。

四绣边区民,人民真热心,驴驮马载人也挑,都是慰劳品。[注]高文、巩世锋、高寒:《陇东革命歌谣》,第153—154页。

这首歌词在创作时间上是否早于《十绣金匾》,目前尚不可考。但在写作模式上,二者颇为相似,大概可见其时民间创作的某些共通之处。

(三)《十绣金匾》的曲调来源

从曲调来源上讲,汪庭有创作《十绣金匾》乃是受到《绣荷包》调的直接影响。据现代曲艺理论家傅惜华先生考证,作为一种时调小曲,《绣荷包》在清代中叶已十分盛行,后来演化为流行于陇东、陕北地区的《绣荷包》调。今日流行于山西的《绣荷包》调,在某些乐段上,也与《绣金匾》有极为相似之处[注]参王二妮演唱视频:https://tv.sohu.com/v/dXMvNjMzNDI0MjQvNjUxMjkxOTIuc2h0bWw=.html.。不过,汪庭有为适应《十绣金匾》所表现的主题,对《绣荷包》调作了较大修改,艾青说:

“十绣金匾”唱的是“绣荷包”的调子。据说汪庭有以为“绣荷包”是男女调情的调子,女人给男人绣了荷包送去,表示自己的爱情;今天他唱的是我们的政府、部队、领袖,有威有望,绣一个“荷包”送去不合适,应该绣一个大金匾,因此他把调子改为“十绣金匾”。[注]艾青:《汪庭有和他的歌》,《解放日报》1944年11月8日第4版。

至于为何改为“绣金匾”而不是其他,也与陕甘边区的风俗有关,有学者指出:

绣匾是陕西、陇东一带的传统风俗,原来是病人给看好了病的医生送的,后来又扩大到给帮自己打赢了官司的律师、法官,以及救了自己、对自己有恩之人送的。所谓“金匾”指的就是用红底黑边的布作成,又用黄丝绣上字、图案或人像,再吊上黄丝穗子的匾,就是“锦匾”。[注]何兆东:《〈绣金匾〉及其作者》,《陇东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不难看出,无论从歌词还是曲调,汪庭有都受到“民间文学”的深刻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改造,从而创作出这样一首经典之作。

(四)《十绣金匾》的传播与影响

根据艾青对汪庭有的采访,大概在1943年春节以后,《十绣金匾》在新正县马栏川传唱开来,备受老百姓的欢迎,并且“一经传唱,不胫而走,很快唱红了陕甘宁边区。《十绣金匾》传唱后,引起了诗人艾青的注意,艾青在《解放日报》撰文……”[注]张雪艳:《汪庭有和〈绣金匾〉》,《音乐天地》2012年第4期。之后,《绣金匾》又从陕甘宁边区地方传播到了边区首府延安:

1944年11月,在延安召开了陕甘宁边区文教英雄大会。汪庭友出席了大会,并受到了陕甘宁边区党和政府的表彰和奖励,获甲等艺术英雄称号……由于有了边区政府的宣传与推介,《绣金匾》流传的更为广泛,更为迅速。[注]周霜梅:《陇东民歌〈绣金匾〉——唱出人民心声的歌》,《传承》2010年第13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绣金匾》作为一首红色经典歌曲又在多种纪念活动中被演唱。尤其是1976年周恩来总理去世以后,经过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改编和演绎,使这首歌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普及,对全国人民产生了更深的影响,从而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首不朽经典。

二、《绣金匾》歌词的八个版本

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有诸多经典歌曲的歌词都随时代变化而发生改动。考察一首歌歌词的变动过程,也是审度社会风气移易及其教化意义演变的一个很好视角。经考察,《绣金匾》一曲的歌词,变动幅度尤大,前后共产生了8个版本。

1.“十绣版”。这是汪庭有创作的最初版本,可算整首歌词的“祖本”,文献来源为1944年11月8日的《解放日报》: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

一绣毛主席,人民的福气,你一心爱我们,我们拥护你!

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边区陕甘宁;

二绣陕甘宁,世事多太平,军和民大团结,大家一条心。

三月里是清明,金匾绣三层,金匾上绣的是,模范八路军;

三绣八路军,抗战下决心,对民众多恩情,爱国爱人民。

四月立夏天,金匾绣的宽,金匾上绣的是,八路军生产;

四绣军生产,比民忙大半,夜晚间守警戒,白天务庄田。

五月五端阳,金匾绣的亮,金匾上绣的是,边区老百姓;

五绣老百姓,抗战最热情,组织起自卫军,打倒小日本。

六月热气腾,金匾绣花云,金匾上绣的是,民众的劳动;

六绣民劳动,有利有名声,行行出状元,二流子成英雄。

七月里七月半,金匾绣的宽,金匾上绣的是,妇女的生产;

七绣女生产,织布又纺线,加入识字组,要当女状元。

八月里八月半,金匾绣的圆,金匾上绣的是,边区合家欢;

八绣好家常,卫生身体强,全家人都和气,民主好商量。

九月里九重阳,金匾绣的长,金匾上绣的是,移民上天堂;

九绣难民来,政府好优待,老户们帮助他,吃用有办法。

冬里天气寒,金匾十绣全,金匾上绣的是,政府恩情宽;

政府恩情宽,冬学到处办,有吃有穿有文化,快活过新年。

在这段歌词的最后,艾青还加一个注释:“这个歌词,是根据《关中报》所发表的(在关中已流传的)稿子记下的。”歌词后来又收入《艾青全集》第3卷,文字基本相同。

2.“三绣版1”。《十绣金匾》传唱不久,尤其是在延安演出引起轰动之后,边区政府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加入了这首歌的改编工作(或为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安波)[注]参见白岩:《用毕生精力探索民族音乐的安波》,《炎黄春秋》1997年第9期。,由“十绣金匾”精简为“三绣金匾”,并加入歌颂朱德总司令的内容。如此一来,歌词就变成: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

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救星毛泽东。

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你一心为我们,我们拥护你。

二绣总司令,革命的老英雄,为人民谋生存,能过好光景。

三绣八路军,坚决打敌人,消灭了日本鬼,全国享安宁。[注]参见《人民音乐》1977年第1期所载《绣金匾》注释,以及周霜梅《陇东民歌〈绣金匾〉——唱出人民心声的歌》。

3.“三绣版2”。中国革命自抗日战争进入解放战争后,在前四段文字不变的情况下,歌词中的“三绣八路军”相应地改成了“三绣解放军”。最后一段歌词则为:

三绣解放军,坚决打敌人,消灭了反动派,全国享安宁。[注]参见孟红:《献给革命领袖们的颂歌〈绣金匾〉》,《党史文苑》2018年第4期。

4.“三绣版3”。这一版是迄今最通行、影响最大的版本,主要也是对最后一段作了改动,将“三绣”的对象改为“周总理”,改动者是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注]《人民音乐》1977年第1期所载《绣金匾》曲谱后有注释云:“在今年一月份纪念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演出中,中国歌剧团郭兰英同志演唱这首民歌时,把第三段歌词改为歌唱周总理的内容。”。末段歌词变成:

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鞠躬尽瘁为革命,我们热爱您。

1976年1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开国元勋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先后去世,全国人民陷入无比悲痛之中。1976年12月21日,《诗刊》编辑部主办了一场朗诵音乐会,晚会主旋律是“怀念周总理”。在这场音乐会上,歌唱家郭兰英演唱了由她改词的新一版《绣金匾》,强烈地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无比怀念之情。1977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又举办了“悼念周总理逝世音乐会”,郭兰英再次演唱新版《绣金匾》。

5.“三绣版4”。这一版也是由郭兰英演唱,与上一版差别细微,主要不同在最后一句的“我们热爱您”改成了“人民热爱您”[注]参见郭兰英原声音频:http://www.365yg.com/a6490834330280002061/#mid=1578164135121933。。

6.“四绣版”。从时间看,这版歌词的改动应该在198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刘少奇平反之后。这一版的演唱,后世流行并不普遍。郭兰英曾经演唱过这一版,与“三绣版”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毛泽东、总司令、周总理之后,又加上一段“四绣刘少奇”:

四绣刘少奇,人民的好主席,开辟白区立大功,我们永记您。[注]参见郭兰英演唱视频:http://www.iqiyi.com/w_19rsl0jxyt.html;孟红:《献给革命领袖们的颂歌〈绣金匾〉》,《党史文苑》2018年第4期。

7.“三绣版5”。2008年3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演唱会,郭兰英再次演唱《绣金匾》,对歌词又作出了一些改动。主要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首段“金匾绣咱毛主席”改为“金匾绣共产党”,二是末段“鞠躬尽瘁为革命”改为“鞠躬尽瘁为人民”[注]参见郭兰英演唱视频:https://tv.sohu.com/v/dXMvMzAxNzQ2OTU1Lzk2ODgyNjQ1LnNodG1s.html。。另外,或许是节目时长及其他原因,原来的第二段歌词没有演唱: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共产党,领导的主意高。

(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救星毛泽东。)

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您一心为我们,我们拥护您。

二绣总司令,革命的老英雄,为人民谋生存,能过好光景。

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我们热爱您。

8.“新唱绣金匾”。严格来讲,这首《新唱绣金匾》与《绣金匾》是两首不同的作品。但因为这是对《绣金匾》一曲的“新唱”,而且在歌词结构上明显模仿《绣金匾》,且歌词内容有重复之处,故而可以算作《绣金匾》的一个参考版本。这首新歌由白新文、王圣晅作词,郭效文作曲,表达了新时代人民对于共产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的赞颂,歌词如下:

五月里五端阳,金匾绣得忙,七彩线巧搭配,心中话儿都绣上。

一绣陕甘宁,南梁红旗展,为革命立功勋,西北红了天。

二绣红太阳,照得东方亮,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

三绣百花香,改革开放好主张,春天的故事荡春雷,祖国山河大变样。

四绣金凤凰,百鸟齐飞翔,“三个代表”指方向,和谐社会多吉祥。

五绣谷穗儿长,种地不纳粮,科学发展百业旺呀,老百姓喜洋洋。

六绣南梁人,齐心求真理,铸就千秋不朽业呀,我们永传承。

金匾绣成功,金光闪闪亮,再绣上字一行,人民热爱共产党。[注]高文、巩世锋、高寒:《陇东革命歌谣》,第360-362页。

由《绣金匾》一曲的歌词沿革不难看出,从《十绣金匾》到《绣金匾》,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改革开放新时代,创作者、演唱者们都在不断追随时代的步伐,使这首作品发挥出应有的教化意义。

三、《绣金匾》曲调沿革及其音乐性质的演变

如前所述,汪庭有最初在创作《十绣金匾》时,在曲调上借鉴了流行于民间的《绣荷包》调。由于所表现的主题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男女情爱到赞颂边区),汪庭有在歌词和曲调上都作了相应处理,如研究者所言:

《绣金匾》一歌的原生态状最早发现于我国秦岭以北、渭河两岸的关中平原,那里系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故人文荟萃,小调、小曲异常丰富。《绣金匾》就是由当地流传较广的小调——《关中小调》,亦称《绣荷包》流变而成。原曲共有7段歌词,大意是说:一位待嫁的姑娘在给情郎绣荷包时的所思所想。这支歌究竟流传了多少年,目前尚不得知。但它之所以流变为《绣金匾》的原因却非常明确,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那里的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见证了在红军驻扎陕北的13个春秋里,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和更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正是这特殊浓烈的喜悦所凝结的社会语境,才使这首陕西民歌中的小调被全新改词流变为歌颂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朱总司令和人民军队的幸福颂歌。[注]梁兰丁:《以两首流变小调略视民歌六十多年的沧桑》,《黄河之声》2018年第1期。

与《十绣金匾》所要表达的主题及情绪相关,这首歌最初的基调是“幸福”的,是“欢乐”的。另一方面,这首歌最初主要是在汪庭有所生活的新正县马栏川一带流传,后扩展到整个陕甘宁边区,从音乐性质上讲,属于地方音乐,“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毛诗大序》),故带有“风诗”的特点。

自1944年11月汪庭有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文教英雄大会,尤其是在边区政府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如安波等)加入创作改编之后,不光是《十绣金匾》精简为《三绣金匾》,而且这首乐曲在音乐性质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时的延安是陕甘宁边区首府,安波等专业音乐工作者在身份上略相似于古典时代朝廷的“太师”“乐工”,《三绣金匾》被重新改编后,被赋予了“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毛诗大序》)的教化意义,此时的《绣金匾》也因此由“风”入“雅”,具备了一定的“雅诗”性质。

1976年周、朱、毛三位开国元勋的相继去世,促使《绣金匾》在感情基调和音乐性质上都发生重大改变。郭兰英对于“三绣”的改编,表达的是对周总理的“悼念”之情;与之相应,她在演唱时所用的曲调,不再是以往“幸福、欢乐”的基调,而带有浓郁的“悲伤、沉痛”的色彩[注]郭兰英曾回忆称:“晚上演出前,我跟我们乐队的同志讲,我唱到‘三绣’的时候,请你们能够把节奏慢到什么程度你就慢到什么程度。现场的观众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我把第三段压得那么慢,这个时候,我整个感情达到了极点,但是我又控制住自己,安慰我自己,一定要把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送到听众的耳朵里头去,让他们听见现在是悼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李雪萍、李苏清:《兰为众花香,我为人民唱——访人民艺术家郭兰英》,《支部建设》2001年第8期)。用音乐学的专业术语讲,此曲从“欢音羽调式”转变成了“苦音徵调式”。徐荣坤先生曾专门作过考证:

既然《绣金匾》是一首歌颂革命领袖和人民军队的新民歌,那么,它理所当然地应该选用bE宫C羽六声欢音为宜。而若选用F宫C徵六声苦音,那么,就有点“欢”、“苦”不分、完全罔顾民间关于调式音阶有欢音、苦音之分的审美习惯和习用的音乐表现手法了……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时,郭兰英老师以极其悲痛的心情,用《绣金匾》的曲调填写了缅怀悼念周总理的歌词,歌声悲切,记谱用的就是F宫C徵六声苦音调式,效果很好,十分感人,可以说用得十分贴切恰当。[注]徐荣坤:《这几首民歌究竟是什么调式——兼谈学用潮州音乐民间乐语的点滴体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当《绣金匾》的主题由“赞美”变为“悼念”,音乐基调由“欢音”变为“苦音”时,这首歌在音乐性质上也自然由“雅诗”转变成了“颂诗”,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大序》)。而2011年新作的《新唱绣金匾》,情感基调是“深情歌颂”,从其歌词及流行情况看,又带有如同《十绣金匾》最初传播时期一样的“风诗”特色。

四、《绣金匾》歌曲义涵及其教化意义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绣金匾》这部作品均发挥了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无论是创作者、传播者,还是演唱者、接受者,对这部作品的思想义涵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从词曲作者的角度讲,最初的创作者汪庭有对这首歌倾注了强烈的感情。他之所以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正是基于他为自己身处的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新风貌所感动,如他自己所言,“我一直受苦,这两年心宽敞些了,才编下歌来哩”[注]艾青:《汪庭有和他的歌》,《解放日报》1944年11月8日第4版。。采访者艾青也说:

自从八路军来到了他的村庄,他的光景改变了,他不再受冻挨饿,也不再被人欺侮了。他过的是自由的生活,一边用锯子和刨子做着活,一边在嘴里就自然地哼出歌来。他的歌,不是用文字写下来的;他的歌,是由感情化成一串一串的声音,在自己的脑子里记忆下来的。[注]同上。

从演唱者的角度讲,郭兰英本人的体会最有代表性。她曾说:“一首《绣金匾》,不能完全表达我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怀念。我对他老人家的怀念,永远也绣不完。”[注]孟红:《献给革命领袖们的颂歌〈绣金匾〉》,《党史文苑》2018年第4期。在2008年纪念周总理110周年诞辰音乐会上,郭兰英演唱完《绣金匾》后,有位年轻观众也颇有感慨地说:“郭兰英唱歌时我都哭了,我觉得她真是用心和用情在唱这首歌,而这首歌也唱出了周总理在人民心中的分量很重很重。”[注]周霜梅:《陇东民歌〈绣金匾〉——唱出人民心声的歌》,《传承》2010年第13期。

从传播者的角度看,艾青是一个典型,他当年曾经对汪庭有的创作进行过专门采访,因此有更深切的体会。他曾说:“从汪庭有的这个‘十绣金匾’歌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劳动人民对于革命领袖、革命部队、革命政权、革命根据地的最纯真的爱,和对劳动生产的热情。这样的歌,是只有在民主政治下面生活的人民,才能发出的快乐的歌。”[注]艾青:《汪庭有和他的歌》,《解放日报》1944年11月8日第4版。

从接受者的角度说,《绣金匾》自问世至今70多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各种不同身份的听众,都对这首歌有很深的感情。音乐家、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审秦西炫曾说:“这支歌,唱出了广大革命群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朱委员长、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怀念,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注]秦西炫: 《学习〈绣金匾〉的一点心得体会》,《人民音乐》1977年第1期。昌潍师专中文科教师商景元也称:

《绣金匾》为广大人民喜闻爱唱,广泛流传,不自今日始,早于一九四三年就响彻陕北高原了。那时毛主席在革命圣地延安,和周总理、朱总司令帷幄运筹,领导着全国人民,指挥着八路军、新四军进行着神圣的抗日战争。那时陕北劳动人民就在毛主席和周总理、朱总司令的亲切关怀下,翻身解放,过上了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幸福生活。陕北人民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佩服朱总司令,便创作了这首民歌,献给毛主席和党中央……郭兰英同志在欢庆会上重新演唱《绣金匾》,并添上第五节唱词,充分表达了八亿人民的思想感情。从此,《绣金匾》更为广大工农群众喜闻乐唱,歌声响遍祖国的四面八方。《绣金匾》为广大人民热爱,主要是歌词有深刻的革命内容,说出了人民的心里话。[注]商景元:《八亿人民的心声——学习〈绣金匾〉》,《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7年第6期。

《绣金匾》“为广大工农群众喜闻乐唱”“说出了人民的心里话”,这既是其思想义涵的实际体现,也是其获得持久艺术生命力最重要的原因。

五、《绣金匾》与古典乐教

《绣金匾》虽然是现代音乐史上的名作,但从其教化意义的推广施行来看,与《诗经》以来的古典乐教传统,却有一脉相承之处。如所周知,《诗经》中有大量祭祀诗,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祭祖诗,体现出周人尊祖配天、慎终追远的祭祀观念。代表性篇目如五首“周民族史诗”(《大雅》之《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再如作为“四始”的《大雅·文王》《周颂·清庙》等。这些诗篇在周代社会文明品质的营就葆养过程中,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清人劳孝舆所言,“余尝伏而读之,愈益知《诗》为当时家弦户诵之书。凡周家之所以维系八百年之人心,酝而酿之,以成一代风气,胥是物也”[注]劳孝舆:《春秋诗话》卷之三,《丛书集成初编》第174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2页。。

如前所述,从《十绣金匾》到《绣金匾》,歌词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起初的“感时”,赞美革命政权与英明领袖,到“悼念”已经辞世的革命先烈,曲调相应地从“欢快”转到“悲伤”。从这一点说,郭兰英版的《绣金匾》可算典型的“现代祭祀诗”。甚至可以说,现代有《绣金匾》,正如周代有《大雅》之《生民》《文王》诸篇。作为一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连续体,即便是在现代中国,依然需要提倡对于开国元勋、革命先烈、革命政权、革命军队的深切缅怀,这也体现了一种今人应当具备的现代祭祀观念。

从古典到现代,从明清时期在北京城设立的天坛地坛,到1949年奠基、1958年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再到2014年设立的“国家公祭日”,都是“国家层面”祭祀观念的一种体现。现代以来,《绣金匾》一曲多次在象征“宣明政教”场所的“人民大会堂”唱响,其实正是现代音乐作品发挥其教化作用的一个生动体现。

遗憾的是,作为现代乐教经典之作的《绣金匾》,对于年轻一代国人来说已经相当陌生。《诗经》时代之所以维系八百年不坠,并成一代风气,恰是因为周人念念不忘其先祖,始终歌咏“周民族史诗”诸篇。同理,现代社会也不应忘却《绣金匾》诸篇,应当让这些“雅乐”在国人精神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简言之,从古典乐教到现代乐教,古今一理,月映万川。

猜你喜欢

郭兰英周总理
郭兰英:传奇的人民艺术家
周总理“喝”饭
郭兰英:“兰为众花香 我为人民唱”
一代“女神”郭兰英
郭兰英:影响中国三代人
一代“女神”郭兰英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阳光下拍照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郭兰英每天坚持的“养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