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诊断中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12-13朱芳芳李晗瑜

中文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准确性糖尿病

朱芳芳 李晗瑜

摘 要:目的 分析研究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作为此次研究时间,把我院内分泌科接收的糖尿病患者共146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取方式将其分两组,尿常规检验为对照组检验方法,而生化检验是研究组患者的檢验方式,其中生化检验主要包括对糖尿病者的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值等进行检验,将两组的检验结果作对比。结果 对照组的检验准确性为82.19%,明显要低于研究组的97.26%,说明有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糖尿病疾病进行早期明确诊断会为医生后期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相比常规尿检,生化检验的诊断结果更加精准,更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的开展,应当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 生化检验 常规尿液检验 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1-0-01

前言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为其主要特征),中老年人为此病主要的发病群体,被人们当成一种富贵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疲乏感等为典型症状表现,若未引起重视,任病情发展,久而久之会对心脏、眼部、肾脏、血管以及神经系统造成积累,严重的会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必须对DM疾病的早期检查诊断更加重视,以便尽早治疗、疾病血糖水平控制,而常规尿检、生化检验均为DM疾病诊断常用检验方法,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段的检验结果加以分析,以明确哪一种更具临床应用价值,所以选用了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检验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2017年2月~2019年3月时间段,研究对象: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46例DM患者,具体分组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共分成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均数为73。研究组:男性有41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是57~78岁,平均值(67.55±3.58)岁,病程为1~14年,平均(7.58±2.27)年;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有33例,年龄在58~79岁之间,均数为(68.52±3.56)岁,病程是2~15年,平均(8.56±2.25)年。将两组DM患者所有的基本信息作比较,最终显示,并无明显差异,说明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症状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有多饮、多尿、多食、身体疲劳等的症状表现;②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均>7.0mmol/L(或者是餐后2h血糖值>11.1mmoL/L);③在让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知情同意书签署后,本次研究方开始实施。

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②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③患有肝肾功能障碍、胰腺炎疾病的患者;④其他能够对血糖指标产生影响疾病的患者;⑤有明显意识障碍,或是患有严重精神疾病,难以对临床检验工作积极配合的患者。

本次研究,已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2.各组检验方法

对照组:对本组DM患者均给予常规尿检。医护人员于晨时取患者10ml的中段尿作为尿液标准,送检时间应在1h内,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验,尿液分析仪为GRT20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济南格利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研究组:实施临床生化检验。此检验方法需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采集后检测,采血前1d,嘱咐患者不可饮酒、降糖药物服用,于第2d晨时在患者空腹状态下予以静脉血液采集(采血所需物品主要有碘伏、一次性采血枕头、棉签、治疗巾、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等),医护人员于患者肘静脉处进行血液采集(约3~5ml),采集完成后要在1h内送检,检测仪器为西门子DCA Vantage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北京泰林东方商贸有效公司生产),检测方法为免疫荧光层析法,对患者2ml的静脉标本血液进行采集,于硅化波玻璃试管中放置(试管中同时含有EDTA-2溶液),摇匀后送检,再使用iChem-5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市奥特库贝科技有限公司)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验。

3.观察指标

临床检验后,对两组DM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进行观察比较,诊断标准为口服糖耐量检验结果,若检验结果同临床诊断结果一致,说明检验结果有效,若同临床诊断结果不一致,则检验结果无效。

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24.0软件,对相关数据统计后详细整理,检验准确性的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当P值<0.05时,便可说明,本组间数据作对比的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临床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DM患者中有71例有效,其诊断准确性为97.26%;对照组共有60例为有效诊断,诊断准确性为82.19%。两组相比,明显研究组的准确性更高,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如表1所示。

三、讨论

糖尿病(DM),因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以中老年人常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属于一种临床相当常见的内分泌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为该疾病的两大发病基础,已被医学界公认为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为典型临床症状[1-2],但是,仅有这些症状还难以明确断定DM疾病,需选择适合的检测指标来进行辅助确诊,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临床上对DM疾病进行检查确诊的主要方式有常规尿液检验、口服糖耐量实验、生化检验等,其中的口服糖耐量试验在操作时很可能会受到空间、时间、胰岛素水平等因素的干扰、影响,在进行血糖水平检测时存在一定局限性,会对患者的饮食情况、时间等加以限制,但同时也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3]。常规尿检亦为DM疾病常用诊断手段,但具有检验操作复杂、繁琐,应用效率低,出结果时间较长等的局限性,且在诊断准确性方面不算理想,与临床检验结果相比后发现,具有较低的一致性,更易发生漏诊、误诊情况,不利于有效对症的疾病治疗,延误病情,很可能导致患者症状加重,总体使用效果也不算理想。相比而言,生化检验具有同临床检验结果的高度一致性,其诊断准确性高、操作便捷,检验优势十分明显,并且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糖耐量实验、血清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葡萄糖水平进行检测。临床上对相关指标进行检验时,不同指标能够对患者不同真实情况加以反应,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则会对DM疾病进行直接判定,若该指标呈上升表现,则可对DM疾病确诊,若患者的糖尿量下降趋势明显,表示病情已发生转变,为真性DM[4];空腹血清葡萄糖水平的高低会有效反应患者实际血糖水平的改变情况;果糖胺检测结果会有效反应DM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可有效反应DM患者的自我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在结合抗原抗体后糖化血红蛋白会有特异性反应形成,其特异性很强,能够将糖基化多肽中的氨基酸精准识别出来,当DM患者机体内葡萄糖水平升高明显时,便会产生糖化血红蛋白生成增多的促进作用,并能够降低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诱发组织缺氧,最终影响到血管内皮组织功能,形成血管抑制,一定程度上损害体内的微血管,所以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检测十分重要。有学者研究显示,在对DM患者实施生化检验后,有97.58%的诊断准确性,而常规尿检仅有78.69%的诊断准确性,两者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性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同上述学者研究相一致,由此可表明,将生化检验用于DM检查诊断中可有效提升其诊断准确性,会为医生疾病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临床依据,更具应用价值。

生化检验能够对DM疾病的诊断有效率明确反应,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其一,可对高血糖症明确反应。若患者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推测DM患者可能同时伴有高血糖症,其血浆渗透压会升高、体内水分减少,伴有口渴、多饮等的症状表现;其二,对糖耐量水平有效反应。糖耐量是DM疾病诊断重要指标,可准确评估疾病的发生、进展,一旦糖耐量下降便有患DM疾病可能性,必须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其三,对低血糖症予以明确。若患者机体内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2.8mmol/L,可进行低血糖症判断,患者有视力模糊、心慌心悸、饥饿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的症状表现,若长期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其四,果糖胺水平反应。果糖胺指标能够准确评价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特别是血糖值上下波动幅度较大者),其五,反应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可会对血糖水平调整情况、DM疾病处于哪一阶段判断。

综上所述,对DM疾病实施生化检验,其操作简单、方便,相比于常规尿检,诊断准确性显著更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紫芳. 对比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6(3):79-80.

[2]黄小雪. 生化检查对糖尿病临床诊断的应用[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6(3):57-58.

[3]齐亚南. 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8):51-52.

[4]韩秋. 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31):40.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准确性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