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商业银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

2019-12-13汪超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集中核算思考

汪超

摘 要:财务集中核算是国内外商业银行近年来集约化经营的方向,这种模式实现日常财务的集中管理,有效的提高效率、防范風险、降低成本,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在集中核算的模式下,问题也逐步凸显,影响了集中核算的效率和效果。本文试图简析财务集中核算的主要意义,财务集中核算后面临的问题,并相关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集中核算 控制风险 思考

一、商业银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定位和意义

(一)节约成本是财务集中核算的出发点

财务集中核算推行的最初的动机就是节约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的节约。在财务集中核算推行之前,各级机构自行进行财务核算,特别是一些全国性的大型商业银行,最低的核算层级至少是二级分行,早期甚至在一级支行层面进行核算。各级机构分级进行财务核算,操作内容和流程基本类似,需要设立大量重复核算岗位,造成了人力成本的浪费。通过集中到一级分行或者区域中心进行核算,可以削减部分重复的岗位,极大降低人力成本。

(二)提高效率是财务集中核算的着力点

通过财务集中化,一方面能够提升资金效率,资金由原来的分散存储改为集中存储,便于统一支配、调剂使用,资金效率和效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明确和缩减内部流程,有效减少内部交易频率和范围,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控制风险是财务集中核算的落脚点

从众多企业及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通过财务集中核算,能够有效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财务原始凭证经过层层审核,最终由财务集中核算机构统一把关,资金使用流向统一安排,资金使用效果统一评估,能够基本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全程监控。

二、商业银行财务集中核算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主体定位问题

财务集中核算后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主体定位模糊的问题。从集中核算机构来看,集中核算只是核算流程和方法发生变更,会计主体定位并没有变更,各级分支机构仍然是业务的发生机构,仍然是会计核算的主体。但是从分支机构来看,财务核算职能已经上收,分支机构只负责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对核算质量不负责。两个主体认知的偏差造成了权责界定的模糊,引发管理缺位、财务风险隐患较大。

(二)监督管控问题

财务集中核算机构与分支机构在空间、物理上都进行分离,只能从单纯的影像资料上进行财务审核,缺乏对分支机构进行直接、及时和全方位的监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退化成“形式终于实质”原则,无法保证会计事项的真实性,财务的监督作用受到限制,监督难度提升。

(三)支撑服务问题

财务集中核算机构对分支机构实际情况的摸熟、弄透存在时间差和信息差,“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现象存在,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把控和管理更多是从集中核算机构自身角度出发,往往存在本位主义。在集中核算管理中过于关注对风险的把控,忽视对各个分支实际情况的了解,忽略对综合考虑分支机构的实际情况的考量,对分支机构和前沿基层的支撑服务存在一定缺失。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措施和思考

(一)理清权责,实施责任管理

通过制度和办法,明确财务集中核算机构和各级分支机构的权利和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对财务集中核算后形势、各机构的职能进行全面宣贯,责任落实到机构、落实到个人。

(二)强化监督,实质重于形式

科学化、规范化制定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并通过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相关制度。以非现场检查为切入点,将日常检查和专题检查相结合,全面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日常的调研、学习,关注业务发展实质。加强财务集中核算机构的廉洁管理,消除道德廉洁风险。

(三)加强服务,消除本位主义

在做好风险把控的基础上,少点本位主义,多点换位思考意识,要综合考虑分支机构和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简化集中核算流程,适度增加分支机构自主权,全面支撑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发展,力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业务发展,争取“多耕田、多产粮”。

参考文献:

[1]付新宇.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吕庆凤.财务集中核算在企业实务中的利弊研究[J].财经界,2016年第19期.

[3]郑勇.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与弊[J].当代经济, 2008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集中核算思考
对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后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国有资产管理浅析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